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暑期西部支教社会实践团0赴格河小学支教队:绘我心意,感恩同行

作者:段宇萱 程凡琳

为落实公益实践方针,传承公益精神,响应支援西部开发建设的战略号召,浙江大学竺院志“绘我心意,感恩同行”暑期西部支教社会实践团贵州凯里支教队怀揣赤诚,奔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格河小学,开展为期二十天的支教活动。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队员们用美术、音乐、科学等丰富的素质课程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还筹办了游园会等新颖的活动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教学相长,感恩同行

格河小学位于凯里市格河村,是周围数个村庄适龄儿童能够就读的唯一一所小学。学校很小,共有从幼儿园到六年级108个学生,十几位任课教师。一幢教学楼,一个操场,一个乒乓球桌,几个单杠和双杠,一个公共厕所,就是学校的全部。

重山环绕中的校园,每天清晨都被孩子们的声音唤醒。小朋友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从远处走来,背着崭新的书包,好奇的脸庞被朝霞镀了一层金。他们清澈的双眼里漾满希冀的清波,左顾右盼,让人为之动容。

这是竺院的支教团队第二次来到格河小学进行支教。带着传承下来的热忱、初上讲台的青涩,十位支教队员走入了格河小学的课堂。支教期间,队员们负责格河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的全部课程。语文课上的字正腔圆、数学课上的循循善诱、英文课上的图文并茂、体育课上的耐心指导……都呈现着课堂上平凡而又不凡的精彩。每个晚上,有的队员伏案细究每一个单词的书写、每一个生字的发音,有的队员为了讲好一个新的科学知识点而苦思冥想,还有的为了美术课手工学到深夜——星空下暖黄的灯光诉说着课堂之外备课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兢兢业业。

就着昏暗的灯光批改作业,田字格上有哭笑不得的错字也有稚嫩而认真的订正;伴着铃声走上讲台,课堂上有顽皮捣蛋也有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支教的过程充满意想不到的挑战和细小而美好的感动。队员们在一堂堂课中变得熟稔,也一天天与自己的学生变得熟悉,教学相长,队员们交给孩子们知识的过程中也收获着自己的成长。


绘我心意,全面发展

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素质教育在今天越来越得到重视。两周多的支教过程中,队员们不仅重视高质量地完成课本知识的教学,而且认真筹备和开展了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素质课程,为丰富孩子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尽自己的一份力。

绘我心意,感恩同行。艺术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绘画、手工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表达能力,因此美术课成为了本次支教重点筹备的课程。在支教开始前,支教队就准备了水彩、毛笔、素描纸、彩纸等格河小学周围不易买到的美术用具,并安排了水彩、简笔画、手工折纸等多种美术课。队员们把水彩技巧介绍给孩子们,教他们用树叶拓画,感受不一样的绘画乐趣。他们亲手教孩子们画简笔画,从身边的水果蔬菜学生们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中的纸笔绘出心中的世界。放下画笔,彩纸剪刀胶水带来的又是另一番天地:折纸、剪窗花、设计立体造型,让孩子们在充满趣味性的动手实践中发现与创造美。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强健体魄是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支教队开展了一系列的素质体育课,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足球课、乒乓球课甚至跆拳道课,队员们发挥所长,带孩子们体验了多种体育运动。跆拳道课上,同学们手拿脚靶,抬腿,踢腿,收腿,一系列动作不那么标准却很卖力,脸上掩不住灿烂的笑容。支教队员们还组织举办了一次大型的游园会活动,折纸飞机大赛、简易保龄球、挤爆气球……简单的游戏,给予孩子们一次别出心裁的快乐体验。

此外,支教队员们还精心准备了一些专题科普课和品德课:或普及地理知识,或介绍航天、信息技术等科技前沿,或浅析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他们尽己所学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山外世界的窗,教他们保持一颗求知与好奇的心。


深入调研,求是求实

为提高支教活动的针对性,增进当代大学生自身对国情的了解,支教队在教学之余,围绕凯里市格河小学学生的生活水平、学习成绩、家庭情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合理的统计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支教队在支教开始前确定了调研主题,到达格河村后,队员们在教学之余走到田间采风,了解当地的作物、牲畜养殖和建筑等一系列情况。在课间通过聊天、问卷等形式了解学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状态,并向向学校老师咨询、收集相关数据,在周末还前往学生家中家访实地考察。在本次调研中,支教队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和形式,将质性研究与量化分析相结合,总结出了成绩与性别、父母工作状况、留守情况等因素的相互关联性,从而对格河村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进而对我国乡村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获得了一手实地考察经验,也为支教取得更好的效果提供了帮助。


承接去年项目,在为期二十天的格河小学支教活动中,支教队员们带去新知,传递温暖,同时深入贵州山村基层展开调研,收获了丰厚的成果和自身的成长,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心系社会、关注国情的责任担当。


http://www.dxsbao.com/news/687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习中国新时代青年精神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习中国新时代青年精神(2019.7.25.)今日,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赴邵阳邵东魏家桥镇暑期社会实践团于报公铺小学开展红色论坛,本次红色论坛的主题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 叶思凯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学社联三下乡队伍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 高质量发展——湖南农大青年志愿服务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走进长沙市开福区好人馆,以“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主…

最新发布

十堰文化景点走访,寻找十堰人们心中的佛
7月3号早上,来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后起之秀”团队满怀信心来到十堰市龙泉寺,一起探寻十堰文化。说起十堰文化,大家一定都会想到道教文化,然而一个地方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十堰市不仅道学文化发达,佛学文 …
追忆三线历史,情系三线精神
追忆三线历史,情系三线精神2017年7月4日,在这一天,我们历经了26个多小时,从十堰出发,转车襄阳,终于在夜晚到达了贵州省六盘水市。在号称凉都的六盘水市,我和队员们穿着外套,拎着大大的行李箱走出了火车站 …
梦寻三线,绽放三线耀眼光芒
梦寻三线,绽放三线耀眼光芒三线建设是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是建设新中国的重要一环节。虽然这段岁月已远去,但这段历史却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去缅怀和发扬。贵州六盘水是三线建设中的重点城市。为此,我们团 …
蓦然回首,三线依旧还在
蓦然回首,三线依旧还在三线建设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已逐渐被人淡忘,再提起时很少有人能说起 它的历史渊源与基本情况。但在中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三线建设为缓解国家四面楚歌的危难困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追忆三线建设精神 助力十堰
追忆三线建设精神 助力十堰六盘水,一座因境内的矿产资源而在“三线建设”中兴起的工业城市,已经成为了“三线建设”的代名词。为了进一步了解三线建设的相关情况,缅怀三线建设先烈,弘扬三线建设精神文化。我 …
寻梦三线,通向历史的远方
寻梦三线,通向历史的远方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了解了更多关于贵州六盘水三线建设的发展与进步,对十堰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更多借鉴的资料,虽然说自己是汽院人,但是在这之前,自己似乎没有对十堰的未 …
心怀感恩,做新时代有担当的三线人
心怀感恩,做新时代有担当的三线人 生活在这座城市近20个年头,直到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才了解到十堰与三线建设的渊源。我想很多人向我,知道建立“二汽”才有了十堰,却不知道为什么建立“二汽”。“三线建 …
铭记三线历史,传承三线文化
铭记三线历史,传承三线文化为响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的号召,同时呼应喜迎党的十九大系列主题,探求新中国建立以来共产党人带领群众对新中国的建设经验与优秀成果。近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寻梦三线”梦 …
寻梦三线,铭记三线
寻梦三线,铭记三线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局势动乱,中国和周边的国际关系趋于紧张,中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军事压力、战略威胁和侵略挑衅,北面,苏联已经开始派重兵进入中蒙边界,战略导弹直指中国,西面,中印边 …
再走三线建设之路,再忆三线建设之史
再走三线建设之路,再忆三线建设之史为响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的号召,同时呼应喜迎党的十九大系列主题,探求新中国建立以来共产党人带领群众对新中国的建设经验与优秀成果。近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寻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