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三线建设精神 助力十堰
六盘水,一座因境内的矿产资源而在“三线建设”中兴起的工业城市,已经成为了“三线建设”的代名词。为了进一步了解三线建设的相关情况,缅怀三线建设先烈,弘扬三线建设精神文化。我们“梦与千寻”团队经过28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了中国凉都——六盘水。虽然路途艰辛,但是丝毫不能阻挡大家探索三线精神的热情。
在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通过解说员仔细地的讲解,我们对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的开展的大三线建设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博物馆内陈列的各种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部分当时使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再现了当时三线建设时的艰苦工作环境。20世纪60年代,一大批风华正茂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建设,义不容辞的从沿海各大城市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开展了浩浩荡荡的大三线建设。面对当时艰苦的条件,他们毫不退缩,仍旧热情高涨,一心一意的展开工作,他们的这种钢铁般精神不禁让我敬佩。
在三线建设文化创意小镇,我们看到了在新的形势下,六盘水市对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小镇利用“三线元素”,依托“三线文化”,带动了旅游、土特产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宛然形成了一条“三线产业链”,同时也为城市中心的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与六盘水一样,我们所处的十堰,也是在60年代末期的大三线建设中成长起来的,三线建设者们那钢铁般的精神在十堰也依旧存在。随着时间流逝,如今,“三线建设”这一名词在老一代的建设者们的脑海中仍记忆犹新,但是在年轻的一代人中,这个词已经成为了陌生词,对三线建设的那段历史事实略有所知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更不必说那钢铁般的三线精神。三线建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大批建成的重点工程、项目,更重要的是那艰苦奋斗的三线精神。
借鉴六盘水对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利用与开发,在十堰城市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中,提供新的方向。保护与开发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弘扬三线精神,在车城的城市文化建设中也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尤其是那钢铁般的三线精神,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是很有必要的。
http://www.dxsbao.com/news/687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年年岁岁,祖国日新月异翻开时代新章;风风雨雨,我们不忘初心传承红色经典。”7月20日上午,文学院“兴源行远”服务队在上尧街道陈西村篮球场举办“凝心聚力弘扬红色经典,校社携手共……
唐冰冰 凌海霄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为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创新创业发展,7月19日上午,文学院“兴源行远”服务队全体志愿者前往安吉华尔街工谷参观创业孵化基地,聆听企业创业过程,感受创新创业魅力。安吉·华尔街……
韦瑛华 梁清清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为纪念英雄人物,弘扬革命精神。7月13日下午,文学院“兴源行远”志愿服务队赴上尧街道开展学习红色经典爱心课堂活动,2018级汉语言文学2班陈绪桃担任本次课堂主讲人。本次课堂分为优秀红色……
梁清清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7月12日上午,文学院“兴源行远”志愿服务队赴上尧街道青空间开展“诵革命经典,悟红色精神”诗歌写作教学活动。上尧街道周围的小朋友们踊跃前来学习,共悟红军长征精神。志愿者黄士洲担……
吴少靖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为响应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践行“五四电影进社区,五四精神驻民心”主题思想,7月10日晚,文学院“兴源行远”志愿团队的六名志愿者前往上尧街道陈西村篮球场放映五四电影……
韦瑛华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7月15日上午,文学院“兴源行远”志愿服务队的十余名志愿者统一穿着红色队服,环绕邕江周边大道开展了主题为“醉美邕江,绿色骑行”的环保骑行活动。以实际行动传递环保理念,争做环保的……
凌海霄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7月14日下午,文学院“兴源行远”服务队于上尧街道青空间开展了硬笔书法教学活动,此次教学活动由志愿者杨雪霏主讲。“想要把字写好,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坐姿,头要正,腰要直。”主讲人……
凌海霄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7月11日上午,文学院“兴源行远”志愿服务队赴上尧街道开展“传五四精神,助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之诵读红色经典文学暨舞蹈教学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诵读红色经典文学、舞蹈晨练两部分,旨在……
梁清清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