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开展2024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贵科菁英”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专题讲座,共200余名学生干部参加。
近年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持续每年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贵科菁英”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旨在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理论素养深厚、实践能力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凝聚青春力量,创新举措培养马克思主义者。
“这一创新性举措紧密结合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和现实需要,努力在显隐结合、知行结合中滋养学子心灵,涵育学子德行,大力传承优良校风,培育严谨学风,弘扬时代新风,推动主旋律更加高扬、正能量更加强劲。”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团委副书记唐传淳说,目前该培训班已吸引了近千名青年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何确保青年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的培养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集中学习阶段,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或学者进行授课,课程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同时,组织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成员和学生党员前往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猴场等地,让青年学生在红色文化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
自学阶段,鼓励学员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
唐传淳介绍,学校为学员提供了图书馆藏书、在线学习平台等丰富的自学资源和平台,确保学员能够在自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提升多维度能力,让青年融入地方发展。
除了扎实的理论学习,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而“贵科菁英”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便是多维度的能力提升路径,通过开展领导力训练营、团队建设项目等活动,让学员在实践中锤炼自我,提升了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具体来说,就是积极引导广大学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参与支教、扶贫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近年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积极与遵义市播州区马蹄镇、花溪如家敬老院、惠水县敬老院、惠水县特殊教育学校、惠水县岗度镇、雅水镇等开展共建活动,组织学生就近开展特殊学校义务支教、关爱环卫工人、交通协管员、社区志愿者等公益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16万小时。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反哺家乡·我与家乡共发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长才干,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其中,“科院情·励志行·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中心队连续六年荣获团中央“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优秀课题”“优秀团队”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荣获贵州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丰富校园文化,培育时代新青年。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团委副书记潘婧怡说,学校始终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校园文化,让广大学子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学校依托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系统,建立第二课堂学生成长评价体系,构建了以活力科院运动篇、书香科院文化篇、暖心科院爱心篇、多彩科院文艺篇、创新科院专业篇、奋进科院实践篇等 6 个不同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近五年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开展了 13 项专业赛事,“青年大学习”始终保持100%,在全省高校“青年大学习”排名始终保持在前十,获2022年黔南州“全 州五四红旗团委”、2023年度“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五年来,‘贵科菁英’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取得了显著成效。”潘婧怡介绍,近千名青年学生干部在培训中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未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将继续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不断完善培养机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实践平台,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http://www.dxsbao.com/news/6735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