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指导下,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力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社会教育机构。大学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思想的引领者和行为的实践者。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于经济社会建设实践中,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大学生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优化知识结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谓合理知识结构是指由系统、完整、全面、综合性的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一定数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及基本技能。合理知识结构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优化知识结构是一个长期、动态、渐进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对专业技能、方法技巧等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和训练,还包括对整个学科体系进行梳理和整合。优化知识结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知识结构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人才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人才概念比较单一,培养的人才多为“专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概念逐渐丰富起来,但也存在着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在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前提下,以德为先;要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在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前提下,以能力为先;要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在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以“德”为先;要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在坚持“德”为先、德与才并重的前提下,以德为先。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人才观,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要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
当前,我国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不适应等方面。因此,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把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重点来抓。要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出发,培养一大批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把提高全民族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主要来源。
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如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创业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些不同类型的人才中,大学生无疑是社会所需要的主要来源。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这意味着,在未来20年中,我国将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竞争,大学生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总之,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来源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既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活跃、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在新形势下所发挥作用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当然,在重视大学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和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http://www.dxsbao.com/news/6531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