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北京“双培生”:考分不够读名校 有人瞒身份

  12月17日,英语四级考试这一天,“双培生”许欣第一次回到她的母校——北京工商大学。

  当天早上7点,天蒙蒙亮,许欣和另一名双培生就开始从中央财经大学出发。她们要从北到南穿过整个北京城,近70公里的距离,地铁换乘4次,才能到达北京工商大学。

  “这是第一次回来,心里有些慌慌的。”尽管下午才参加考试,许欣和同伴还是早早地就出发了,担心坐错车,担心找不到路,一路紧跟着手机导航。

  虽然高考后她被录取的是北京工商大学,但被“双培计划”选入后,从开学报到、军训到上课,她一直都在中央财经大学。

  这源于2015年北京市推出的高校“双培计划”。许欣是“双培计划”首届招收的幸运者之一。

  2015年3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推出“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该计划由“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实培计划”等三部分构成,其中“双培计划”颇受争议。

  据公开文件《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显示,“双培计划”每年会遴选出一批市属高校优秀学生,按照“3+1”、“1+2+1”模式,到在京的部属高校进行为期2-3年的中长期访学。该计划每年在京投放约2000个名额,选拔适度向远郊区县倾斜,其他部分则将采取在市属高校学生中遴选的方式,适度向中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学生倾斜。

  2015年该计划在京招生2008人,招生专业共计122个。据《北京晚报》报道,当年,首都医科大学“双培”、“外培”计划在各区县录取最高分为655分,最低分为553分,最高分差达100分以上。

  对于这些双培生,有人羡慕“刚过一本线就能去清华、北大读书”,有人不屑“就算去了也是跟不上”,更有人不服“为什么这个计划主要针对北京户口的学生”?

  这些被选中的“幸运儿”,自己的感受又是如何?

  2016年12月中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数位参与“双培计划”的学生。于他们而言,“双培计划”是他们实现“名校梦”的捷径,即使高考有着100分的差距,仍能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

  但他们在学校的经历却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觉得“集两校宠爱于一身”;也有学生在学校积攒了满肚子的委屈,课业跟不上,学习挂科,对未来迷茫;有学生甚至表示,“两个母校却都不是亲妈”,“王家的孩子,偏偏要去李家呆着,累得要死,找工作时却还是王家人。”

  一本的分数能进重点大学读书

  高中时,许欣曾多次路过中央财经大学。

  她说,自己成绩平平,从未想过会和这所“感觉高不可攀的名校”联系起来,没想到几年后,她被“双培计划”录取,中央财经大学成了她的第二所“母校”。

  今年9月,原本应该按部就按入读北京工商大学大一的她,因被选入“双培计划”,未来4年将在中央财经大学访学三年,最后一年再回到北京工商大学,继续大四的学业。

  实现许欣“名校梦”的,正是2015年3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推出的“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中的“双培计划”。

  入选“双培计划”的学生,在大学4年里,将有2至3年时间进入对应的在京部属高校访学,如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大四则回到母校继续学业。

  这些被选中的学生,无需交纳任何额外费用,访学所需经费全部由北京市级财政按生均10万元/年的标准,补贴给接收访学学生的中央高校。在对应高校,他们被称作“双培生”。

  许欣告诉澎湃新闻,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指导老师建议超过一本线不足60分的同学都试试。许欣连忙回家询问家人意见,父母惊讶且茫然:“真的可以去央财读书吗?”

  “双培计划”2015年才开始实施,可供参考的信息有限,学习效果、用人单位及国外大学的认可程度都是未知数,但许欣和家人还是决定冒险一试。她说,自己高考分数并不突出,想要就读名校,总要承担一些风险,“只有好处没有风险,世间哪有这样的好事。”

  “我一直相信环境能造就人。”许欣说,名校学风好、教育资源丰富,周围同学也都是所在地区的佼佼者,“读书时大家都有过和学霸做同桌的心愿,如果能参加双培计划,那整个班都是学霸。”

  许欣将“双培生”比作“时间拉长的海外交换生”,虽然拿不到名校的毕业证书,但将来无论找工作还是考研,都可以把这段学习经历放在简历里,“起码对保研很有优势。”

  正如许欣所言,“双培计划”实施指导意见的第十条明确指出:交流学生参加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被推荐;部属高校可优先考虑录取参加“计划”市属高校学生。

  与许欣的目标明确不同,2015年高考后,陈磊被父母强制报名参加了“双培计划”,理由则是为了“留在北京读书”。他告诉澎湃新闻,自己高考成绩并不差,足够报考外地“211”,但因是家中独子,没出过远门,父母不想让他离家太远。

  “双培生的学费是按照市属大学的费用交的,有的甚至比本校同学的学费还便宜很多。”陈磊说,“既能留京,又能在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书,也算给我们北京人的一点福利吧。”

  据他介绍,“双培计划”名额按区分配,按照高考成绩,择优录取,即使未被“双培计划录取”,也不影响入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也就是一时好奇,报名试试。”

  2015年,陈磊成功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录取,也被选入了“双培计划”,因此,除了录取通知书是来自首都经贸外,陈磊的开学报到和军训都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于母校,和许欣一样,陈磊感觉很陌生,他坦言:“从开学到现在,我还没去过一次首都经贸呢。”

  不敢大声说“我是贸大人”

  对原本的母校首都经贸,陈磊实在一无所知,而对眼前访学所在的对外经贸大学,又有着重重的隔阂。

  与许欣努力地融入中央财经大学不同。陈磊却担心,“在两所学校都没有归属感,最终也都没留下什么痕迹。”

  陈磊告诉澎湃新闻一件事,

  曾有对外经贸的学生在闲谈中,半开玩笑地问他:“为什么你们能来贸大?你们都是有钱的少爷吧。”他当场翻脸。

  “可能是我反应过度了,但我真的只是远郊区县的普通考生,不靠关系不靠贿赂,经过正规程序来到这里,想老老实实地学点东西,却频频被误解调侃。”意外成为“公敌”的陈磊变得敏感而警惕。

  他也曾尝试竞选对外经贸的社团,试图通过社团融入这所学校,但却失败了。社团负责人告诉他:“你的表现非常出色,但考虑到一些因素,我们认为本社团不是很适合你。”

  “什么因素?是不是因为我是双培生?”陈磊会这样想。

  “双培生看似‘集两校宠爱在一身’,其实亲妈不疼、后妈不爱,背后有很多压力和心酸。”他强调,他所在的区县教育资源并不丰富,但有些本校学生,出身省城重点中学,享受全省最好的资源,从而脱颖而出考入名校,却反过来说他不公平。

  与此同时,双培生还是和本校生在成绩上存在不小差距,需要承担更大的学习压力、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勉强应付学业。

  “之前经常学习到凌晨两三点,即使这样,还是挂了三分之一的科目。”陈磊说,学校为学习有困难的双培生专门配备了“红色助手”,由双培学校的学长学姐来给双培生辅导学业,但也收效甚微。

  “有时想想也挺后悔的,王家的孩子,偏要去李家呆着,累得要死,找工作时却还是王家人。”陈磊说,入学一年多,自己积攒了一肚子的委屈,却不被理解、无处申诉。

  他告诉澎湃新闻,在名校读书,不仅不能转专业、辅修,因为课业难度大,成绩会比在原来的学校低很多,从而影响未来申请出国读研和找工作。

  “有人说有这个经历就是有优势,但国外大学的招生官真的能分清对外经贸和首都经贸吗?你说你在名校这几年,素质能力都增强了,你觉得找工作时HR会相信吗?”

  而关于推免保研,虽然“双培计划”中提及在同等条件下,双培生可优先被推荐,部属高校也可优先考虑参加“计划”的市属高校学生,但陈磊并不看好,“直接点说,我们在对外经贸学的课程难度要比首都经贸高很多,但推免时还是要回到首都经贸,又不是说我们在对外经贸读书,就可以从对外经贸推免。”

  更让他失望的是,不同于中央财大、清华等的混编上课,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双培生单独分班、单独分宿舍,在这里,他始终有一种无法融入的隔阂感。

  我究竟算哪所学校的学生?陈磊曾试图确认自己的身份,却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他没有底气像对外经贸大学本校的学生一样,大声说:“我是贸大人!”

  担心遭误解,有些不良情绪和心理落差也需要克服

  陈磊的困惑并非个例,在知乎上,有双培生无奈控诉:“双方学校都没有做好接纳我们的准备,甚至相互踢皮球,两个学校的运动会,谁都不会叫‘双培班’的学生。”

  也曾有双培生在微博吐槽“双培生不能参加大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还有学生称,双培生在培养学校没有选民证,四六级考试也需回原学校报名,而原学校仅给双培生留了一个小时的报名时间,不管他们是不是正在上课。

  还有双培生抱怨:“双培生处于三无地带、常常朝令夕改,学分制度、课程设置也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选课难、有些学校的双培生要比本校生多修学分等。”

  录取高校是北京工业大学、访问高校是清华大学的双培生张墨说:“我父母也一直很担心周围同学会对我存在误解。”

  他告诉澎湃新闻,11月2日,清华大学《清新时报》曾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双培计划:名校里的中等生》的深度报道。

  报道称,2015年,共有2008名学生通过了“双培计划”的选拔,其中有约40人去了清华大学,在精密仪器、社会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开启了他们的清华生活,“这项政策为成绩刚过一本线的北京学生提供了上名校的机会。”

  报道还提及,一名和清华大学本校学生高考成绩相差近100分的考生,在上微积分课时,由于跟不上教师的思路,第一周的作业只能靠抄宿友才能面勉强完成。

  在大一上学期,这名双培生两门课不及格,成绩在全系80多名同学中排名72。该报道直言:“

  挂科的情况在‘双培’的同学中并不少见。有的同学在发现自己跟不上大家的进度时,选择了放弃,从此沉迷于网络游戏。”

  这篇报道一度在校内和知乎平台上引起激烈讨论。

  对此,另外一名2015年入学清华大学的双培生告诉澎湃新闻,看到这篇报道,自己确实有些紧张,“因为身边有些同学其实都不知道这个计划,很怕别人知道后,会有一些流言蜚语吧。”他坦言,这也是他不愿接受采访的原因,“说太多难免会被认出来。”

  张墨的父亲也担心这个报道会对儿子有什么影响,甚至特意注册了知乎账号,现身说法,称自己年轻时一心向往空军,可空军偏偏不招北京人,他也只能服从政策。

  “其实高考成绩比较低,并不代表不思进取、不学无术。” 张墨强调,某个区域的学生分数低,并不一定是智商问题,也有可能是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不平衡。

  “也许我终将是这里的过客,这里却是我永远的家。”说完这句话,张墨沉默了一会,突然向记者讲起《天方夜谭》里的故事,“有个清贫但快乐的普通人,因机缘巧合进入一座宫殿,那里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可他才享受了一会,就被赶了出去,他非常怀念城堡里的生活,从此郁郁寡欢。因为他看见了界上最美好、又不属于他的东西,”

  想到几年后,就要离开熟悉的校园、要好的同学,回到相对陌生的北京工业大学,看着窗外清华大学的景色,一阵难过和不舍向他袭来,“希望自己可以有个好心态吧,能克服这些不良情绪和心理落差。”

  更多觉得是机遇、挑战,也是难得且珍贵的体验

  尽管如此,对于在清华大学的学习体验,刚刚入学3个多月的张墨评价仍然很高。

  他说,除了学籍这个底线不能触碰之外,清华给了双培生完全同等的教育资源。作为双培生,他们有两个学校的学生证、一卡通(清华大学的一卡通有效期为三年),在两所学校都可以畅通无阻。

  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张墨的母校,不仅为双培生保留了宿舍床位,还提供一定的交通费,用于双培生来往两校交流,体现联合培养之意。张墨说,两所学校他都经常往来,“我还是更希望有两个母校的感觉,而不是割裂。”

  对“双培计划”,许欣由最初的怀疑也很快变为了肯定。乐观的许欣带着满满的冲劲在央财努力学习,她一直觉得“双培计划”是机遇、挑战,更是难得且珍贵的体验。

  她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平时在央财并不会刻意隐藏“双培生”身份,有时在校园里偶遇了母校北工商的同学,她也倍感亲切,还被同行的央财学生笑称:“你的娘家人来看你了。”

  在入学初期,许欣一度担心遭到区别对待,“怕学习跟不上,也怕和同学相处不来,更怕被孤立或看不起,心情忐忑。”很快就发现自己多虑了,非京籍、非双培的学生大多都不知道这个政策,而央财本校生和双培生的差距,感觉也没她想象的那么大。

  许欣说,除了微积分这类容易挂科的科目被换成了知识点类似、但难度更小的课程外,其他科目双培生都是和本校学生一起上课、做作业,相处得非常和睦,而学校对双培生也没有太多特殊化管理。

  许欣告诉澎湃新闻,每个学校的做法都不太一样,中央财经大学为双培生设计了很多人性化细节,帮助他们适应在央财的生活,“老师对我们很关心,但不会放松要求,感觉自己和本校生是一样的。”

  随着“双培计划”的逐渐完善,许欣等双培生在央财也有一套学籍系统,分数、体检可以直接从系统录入,“我们在央财的校医院也有病历本,收费也相同,只是报销时要回原校,非常方便。”

  而北京工商大学也从未停止对双培生的关心,即使许欣等人不在学校读书,但学校还是给他们发了校园卡,欢迎他们“常回家看看”。

  12月17日回母校参加英语四级考试时,许欣还专门拿着校园卡到北工商的食堂体验了一番,但找食堂也让他们费了不少时间。

  对于这所陌生的母校,许欣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找考场和食堂就算逛了下吧。”考试结束后,她和同伴就匆匆赶回了中央财经大学。

  乐观的许欣带着满满的冲劲在央财努力学习,她一直觉得“双培计划”是机遇、挑战,更是难得且珍贵的体验,从未觉得后悔。

  “双培计划打开了部属院校的围墙,让市属院校的学生与高水平名校得到交流,获得进步。”许欣说,她承认与本校同学相比,自己可能并不优秀,但这个平台给了一次努力的机会。

  与澎湃新闻记者见面时,许欣手里拿着即将要寄出去的明信片,封面上都是中央财经大学雄伟的校门,或中央财经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入读3个多月,她已经将自己看作半个“央财人”。

  常以“不忘初心”自警的许欣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在双培生中名列前茅,“压力真的比高三还大,但每个个体都代表着这个群体,我想证明,双培生也能成绩优异。”

  许欣希望毕业后能通过考研名正言顺的回来央财,而这也是多数双培生的愿望。

  外界有羡慕也有嫉妒,让双培生们“更珍惜机会”

  对于“双培计划”,被选中的圈内学生冷暖不同,圈外的看客却大多意见相同,矛头直指:计划偏袒北京户口,不公平。

  2015年因12分的差距与梦想的中国人民大学失之交臂的魏松,在入学后不久,得知父母北京朋友的孩子高考刚过一本线不到20分,却因“双培计划”进入北京大学读书。

  “我不太明白,既然这个计划是为了教育公平,那为什么只针对北京户口的学生?”魏松说,即使是北京远郊区县,在教育资源上也远比他所在的小县城多,但他们却没有这样的机会。

  他承认自己得知这个消息后有些心理不平衡,他觉得这个计划确实不公平,“本来北京考生考北京的重点大学就比我们这些高考大省的学生容易,现在人家甚至差几十分都能上,我们还能说什么?”

  而和他抱有同样想法的外省市学生并不在少数。

  在知乎平台上,每每涉及“双培计划”的问答,下面总有许多人在冷嘲热讽,甚至写段子调侃:“男孩告诉女孩,我走后门去了北京,报了双培计划,二本分就能上清华。”也有人称,“双培计划”会成为“非法高考招生的合法途径”。

  对此,有了解详情的网友会耐心解释,“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实培计划”其实不仅仅面向北京户口,也有部分名额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而且根据先期试点情况,未来也不排除会适时调整。

  也有双培生试图用个人的例子来进行辩驳。

  “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计划,就觉得我们就是走后门,托关系的,但实际上,毕业后又拿不到毕业证书,只是过来读书,风险也是很大的。”许欣说,双培生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优秀学生,并非报名就能上,她身边很多双培生学习能力并不比本校学生差。

  多名接受采访的双培生向澎湃新闻表示,外界的羡慕和嫉妒,也让他们更加明白了入选“双培生计划”的珍贵,会珍惜和利用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提高自己。

  对于类似陈磊反映的单独分班、分宿舍,导致部分双培生感觉与本校生隔阂、无法融入等问题,12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该校招生办也给出了解释。

  招生办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学校确实是将双培生单独分班,但是课程都是一样的,和普通学生并没有差别。

  “宿舍的话,因为我们本科生的宿舍都在一栋楼里,并没有隔得太远,学生之间沟通没有问题。”该工作人员称,学校对双培生和普通学生都是一视同仁,迎新、社团等活动都是一起参加的,不会区别对待。

  此外,她告诉澎湃新闻,为了让双培生更好的融入学校环境,除了“红色助手”帮助双培生的生活和学习外,每学期期末考试前,还会组织优秀学姐学长给双培生开讲座。

  “如果有双培生反映在学校无法适应,希望返回原学校,可以和原学校进行沟通。”她说。对外经贸大学的老师会对双培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跟进了解,暂时未听说有学生学习跟不上或者生活不适应。

  对于“双培计划”目前的实施成效及未来的发展,澎湃新闻记者曾多次发函、致电北京市教委,截至发稿尚未取得回应。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许欣、陈磊、张墨、魏松皆为化名)

http://www.dxsbao.com/news/180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丰盈科普之翼,筑牢创新根基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顺利举办为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活跃湖南科技大学科普活动氛围,6月6日15:30,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决赛(以下简称…… 文明 莫飘遥 匡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青年铁肩担责任,赤诚丹心谱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演讲面试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湖南科技大学团委、学生会换届工作,遴选出优秀学生代表,组建一支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干部…… 陈碧瑶 李泳霖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奋楫笃定勇担当,栉风沐雨展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第二轮竞选无领导小组讨论顺利进行为吸引广大优秀学生干部投身校园建设,组建一支思想品德好、工作素养高的学生干部队伍,6月3日…… 文明 李泳霖 蒋慧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名师妙传中医奥道,群才深悟中华文化

湖南科技大学第十二期青马讲坛第三讲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走近中医”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马学子清晰认识到中医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6月…… 邱慧祺 李泳霖 匡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非遗文化进校园,纸影翩飞庆六一

湖南科技大学定名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6·1“薪火相传·文化润童心”——湘潭非遗纸影戏进校园展活动顺利举行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同时为庆祝六…… 邱慧祺 莫飘遥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英才巧拟声形,齐力演绎经典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信文杯“声承薪火·心映征途”配音大赛决赛成功举办为号召湖南科技大学学子在语言表达中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艺术等方面修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5月23日…… 刘乐 李泳霖 谢芬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激情拼搏勇竞技 勉力奋斗燃青春

湖南科技大学2023年首届“袁记云饺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暨体育专业羽毛球单项赛顺利举行为进一步提升科大学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弘扬健体精神,形成尚体风气,5月21日15:00,湖南科技大学…… 曹淑祥 蒋慧颖 高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科研汇聚涓涓情意,青春传递熊熊火炬

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顺利举办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方法,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月22日,由共青团湖南省委、省…… 文明 李泳霖 张云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鸽志愿服务队赴喜安社区开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宣讲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024年9月28日上午,青鸽志愿服务队在安靖街道喜安社区分享中国绘画中有关山水画的知识,…

大学生“三下乡”走进威远县红星村,带领小朋友领略敦煌艺术之美

2024年7月20日,西南交通大学“三下乡”青鸽志愿服务队来到威远县严陵镇红星村,开展了一场以敦煌莫高窟石窟造像及壁画制作为…

天佑关注 |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第十一届骨干培训顺利完成!

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青年志愿者的责任意识与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全面提升我校…

心与梦的交融:在志愿中成长与奉献

心与梦的交融:在志愿中成长与奉献“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城市与乡村的上空奏响,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

爱心汇聚,筑梦前行

爱心汇聚,筑梦前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些人在默默付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的意义,用心语传递着温暖与希望,这就…

最新发布

江西乐平奸杀案4被告无罪 为何真凶出现才能洗冤
  宣判后,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夏克勤代表法院向4名被告人当面赔礼道歉。  迟到十年的正义,终于到来。  12月22日,被判无罪的黄志强(穿红黑运动鞋者)走出法院和律师握手。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
河南一医生一台手术做7个小时 靠护士喂水坚持
& 160;  据医药卫生报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今晚,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外科医生田振宇在微信朋友圈发文:一例多心脏瓣膜手术+心脏搭桥手术,做了七个多小时。不吃饭可以,不喝水受不了。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谢谢美 …
网曝南阳一奔驰男拒绝配合交警执法 推搡女交警
& 160;  近日,有市民拨打本报热线反映,12月21日,城区七一路教育局门前,一男子可能是因为违章停车,不仅不配合交警执法,还推搡一位女交警,周围群众看了都感觉太不应该。  “一大清早,交警们执勤很辛苦 …
个税改革成明年税改看点 月入万元以下税率有望调低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业内获悉,个人所得税的推进或将成为明年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最大看点,修法先行、分步实施将成为个税改革的现实选择。在“增低、扩中、调高”的总原则下,“扩中”也就是减轻中等收 …
“寒夜”里的友情——巴金与缪崇群
巴金  李树德  缪崇群是新文学史上一位甘于寂寞、穷而后工的散文家。他有着一副温和而善良的面容,脸色看上去总是有些苍白。他有一双包着水的眼睛,一张含着微笑的嘴唇和一颗孤寂而又真诚的心。他拖着病弱的 …
陈丹燕 旅行是给欧洲小说爱好者的馈赠
陈丹燕 生于1958年,上世纪80年代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女中学生三部曲》,后期从事成人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等。她也是1949 …
美国小学校长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制定详细计划,注重情感教育
杨敏  北京中关村二小近来发生的学生受伤害事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引发了关于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的广泛讨论和反思。如何让此次事件真正成为我们关注校园安全的开始,促使一些富有 …
王蒙:市场对文艺作品的过大影响值得警惕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高凯)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12月22日在北京表示,市场对文艺作品的单一的、过大的影响值得警惕。  王蒙当日参加此间国家大剧院开幕九周年纪念日的相关活动时表示,很多 …
浙江宁波出土大批宋代越窑青瓷 千年翠色再重现
& 160;图为出土的镂雕凤纹香薰盖残片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中新网宁波12月22日电(记者 李佳赟)鸳鸯戏荷高足杯、镂雕凤纹香熏盖残片、花口莲瓣纹尊……这些千年翠色历经时光沉淀,重又惊艳绽放。12月22 …
阿娇演技爆发获网友好评 将现身四川卫视跨年演唱会
& 160;  正在热映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一个戏份不多的角色惊艳了一众网友:她是被冷落却忠诚、勇而决绝的姨太太。她是“老五”,也是阿娇。  影片中,阿娇的戏份虽少却足够惊艳,在群戏场面中用在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