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披星戴月十载苦,布衣风餐百年情 —记中国矿业大学古生物学专家何锡麟教授

来源:大学生网报 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杜宗霖

何教授寻找资料.jpg

何锡麟教授,现年97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古生物学专家,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退休教授。195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矿业大学任教。他培养出了一大批诸如中科院南古所沈树忠院士这样的优秀人才。他对地质充满热情,一生钻研,一丝不苟,将毕生奉献给了地质学科。

弃医从理入北大,钟情地学爱无暇

1947年他考入中央大学医学系(即现第四军医大学)。次年伦敦召开了第七届地质大会,他听过中国团队做的精彩汇报之后,深深地爱上了地质,对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何老便立志:“不但要考取北大地质系,还要在国际地质学大会上作报告。”于是,1948年他再次参加考试,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何老饱含激情地追忆他在北大求学的故事,何老说:当时的北大汇聚了一大批一流的大师学者,北大的教育使他受益匪浅,一年的学医经历使他具有良好的生物基础,对他日后从事古生物的研究帮助很大。在北大求学的四年,不仅学好了专业知识,学好了英语,并且对国外的文化以及外交礼仪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当时的北大使用了国际上最新的教材,均为全英文课本,老师上课也全是英语。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他们来说很难适应,于是当时何老和同学们分工合作,每人着重翻译预习其中的一章,在老师上课前用中文给同学们简单的讲解书本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帮助他们学好了专业知识,也使他们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

华蓥十年暗磨刀,古贝剑成通天下

1952年,何老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矿业大学任教。在北京期间,何老常常利用节假日的时间与同事前往北京周口店开展野外地质调查,为北京周口店古生物群的发掘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1970年北京矿业学院迁至四川三汇坝,更名四川矿业学院,在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华蓥山地区,矿院教职工开山劈石、艰苦劳动,建造干打垒楼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在华蓥山的十年,很多人因条件艰苦而离开,甚至偷偷返回北京留守处。而何教授却用如鱼得水来形容华蓥山的那十年,在何教授他们这一批地质学家眼中,二叠、三叠系地层完整的华蓥山却是地质研究的圣地。他与同事在周末一起带学生上山开展野外实地调查。经过他们多年的地质调查工作,把华蓥山“翻了个底朝天”,把华蓥山的地层弄得清清楚楚,最终他们在华蓥山这块宝地上发现了二叠贝化石,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叠贝是腕足类动物的一种,提到二叠贝,何教授十分兴奋,找来许多书籍文献,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不少关于二叠贝的知识与故事。当时日本已经发现了相同的化石,却没有能力做深入研究,而何教授的团队从内部结构方面着手研究,证明了二叠贝属于腕足类动物,这是国际上首次证明二叠贝的实质。何教授撰写的论文在许多国家发表,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二叠贝的发现、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和众多的高水平论文使何教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何教授在参加国际地质大会时,与英国的威廉姆斯相识,威廉姆斯是当时英国地学界的权威,由于对地质学共同的浓厚兴趣,两人深入的交流,一见如故。他们经常互相赠送礼物,彼此感情深厚。

名师高徒一脉承,桃李芬芳满乾坤

1983年,何老被评为教授,这一年,有很多学生报考他的研究生,竞争十分激烈,这其中就包括现中科院沈树忠院士。据何老师回忆,当时的沈树忠,为人踏实勤奋,但因毕业于中专院校,基础并不是很好,很多老师都建议何老另觅高徒,但是沈树忠的英语水平很高,何教授正是看中这一点,坚持己见录取了沈树忠做他的研究生。事实证明,何教授确实独具慧眼,沈树忠于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新科院士,在国际古生物研究上做了很大的贡献。

何老在人才培养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不光要求学生专业上下功夫,也很注重提升学生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水平,为学生之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沈树忠院士外,何老培养的人才还有很多,如现供职于兰州大学的孙伯年教授,现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执行院长隋旺华教授,现供职于中国矿业大学的朱焱培教授、于景邨教授等。

何老把研究古生物视为其毕生追求的事业,在耄耋之年仍然每日坚持阅读专业书籍与文献。在采访过程中何老关切地询问实践团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并且多次提到 “有志者,事竟成,地球科学是大有可为的学科,一定要对自己的专业有信心,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不能把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学世界一流学科的牌子丢掉!” 作为新时代的矿大人我们应当谨遵何老的教诲,胸怀大志,奋发图强,铭记历史,面向未来,面向国际,做新时代浪尖上的矿大人。

http://www.dxsbao.com/news/1368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不忘初心 薪火相传,创新实践队赴永修县马口镇展开实践

1月10日,机电工程学院创新实践队在永修县马口镇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暑期实践活动。活动旨在鼓励引领学生党员、团员投身基层发展,传承红色基因,了解当地红色资源开发现状,助力永修县马口…… 熊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品二十大精神扬红色文化创新实践队前往井冈山展开实践

为了深入感悟二十大精神和弘扬红色基因以及井冈山革命精神,2023年寒假伊始,创新实践队前往井冈山市进行开展调研。1月6日,实践队先后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和新四军…… 熊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回访母校传薪火,西农精神助梦行

为积极响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母校实践活动的号召,激发更多青年学子知农爱农的情怀,助力学校招生宣传工作,助力…

曲园学子三下乡:情牵田家探振兴,志助乡村展新颜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为深入了解基层发展现状,探寻乡村发展新模式,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安徽工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走近岭南饮食文化

2025年1月17日星期六,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人行文化传承团队来到广东省广州市北京路,旨在深入体验并了解岭南地…

曲园学子三下乡:多元服务爱满社区

“寒流席卷入深冬,社区暖意万民胸。”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实践队在家乡开展多…

山海相连共育稚苗 一纸剪出两地温情

“姐姐,你们会在这里待几天啊?七天就走了吗?”支教过程中,隔壁桌一个小女孩突如其来的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

最新发布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候鸟之梦团队首日调研顺利结束
受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的权利,是美好生活所希冀的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前,由于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频繁,特别是发展型迁移衍生出来的流动人口儿女的教育问题突出。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和需要往往受到限制和不公平对待而得不到满足。课题针对桂林流动儿童教育进行探究。…
广海学生助学宣传走访行,助你圆梦我看行
广海助学筑梦服务队第一站…
“重走母校搬迁路,感受百年矿大魂”—中矿大“矿日经年”实践团圆满完成社会实践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矿日经年”实践团于8月15日圆满完成了“重走母校搬迁路,感受百年矿大魂”的社会实践活动。7月20日-21日,实践团成员在南湖校区图书馆与校史馆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找工作,并对行 …
深入镇巴健康扶贫,关注家庭医生成效
为了更好的了解镇巴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秦巴山区健康扶贫调研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决定参与家庭医生入户服务活动。…
依山傍水求健康,脱贫攻坚在镇巴
2018年8月2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秦巴山区健康扶贫调研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赴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结构性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开展对秦巴山区健康扶贫有效方式的调查研究。…
山东大学精准扶贫调研团队赴东平新湖镇调研
今天我们前往山东省东平县新湖镇,对采用家庭农场形式进行精准扶贫的方式和成效进行调研,主要采访了新湖镇精准扶贫示范点鑫盛家庭农场的孙培良厂长,在与孙厂长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了农场的基本运作方式,也为 …
走进陕西汉中,探寻镇巴特色的“健康之路”
2018年8月1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赴秦巴山区健康扶贫调研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针对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的健康扶贫现状及问题展开调研。…
政法学院开展“芳华依旧,初心不改” 主题活动
2018年8月30日,政法学院于文科教学中心328教室开展“芳华依旧,初心不改”主题活动。政法学院2017级全体同学参加。 活动中,先是由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及过去一年里自己的经历,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经历,坚定自 …
于苦涩中品位甘甜,乏味中寻找希望
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水文六日行 传承水文化:走进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子走进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从历史看洛阳水文化的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