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矿日经年”实践团于8月15日圆满完成了“重走母校搬迁路,感受百年矿大魂”的社会实践活动。
7月20日-21日,实践团成员在南湖校区图书馆与校史馆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找工作,并对行程进行了周密的规划。按照计划,实践团成员分为重庆分队、徐州分队、京津分队,分别于重庆、徐州、北京、天津四地针对矿大校史、特别是建国以来的历史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了解矿大能源学科与地球科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背景,分析其对当下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与意义。
8月2日至8月3日,重庆分队成员在重庆三汇坝四川矿业学院旧址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1970年北京矿业学院迁至四川三汇坝,更名四川矿业学院,在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华蓥山地区,矿院教职工开山劈石、艰苦劳动,建造干打垒楼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队员在第二十届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刘传奇、朱国庆学长的带领下,从矿院的西门开始,依次参观了宿舍、教学楼、红旗楼、食堂和东风楼等建筑,当年的旧址现已多为居民楼,单位用房。那斑驳的砖墙
与婆娑的树影,与华蓥山的险峻相呼应,交织成岁月的诗歌。8月3日下午,分队成员采访到了原四川矿业学院院长司机李跃华老人。老人声情并茂地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矿院在三汇坝期间建造和发展的过程,老人回忆说:“第一年北京来的老师、职工住在牛毛毡搭建的棚子里,冬冷夏热。之后学校招了几百名当地民工,和教授、老师、职工一起干活。建校园、建房子没有水泥,相关专业老师就指导大家先建水泥窑,在最原始的土泥窑里烧制水泥。没砖,就用山上的石灰岩碎石。没瓦,就用水泥做水泥瓦。就这样,一点点把一所大学垒起来了,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一样不少。”老人还勉励同学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不忘初心,艰苦奋斗,为祖国的能源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8月7日,徐州分队成员在徐州文昌校区展开社会实践活动。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上午实践团成员在矿大文昌校区对校内学生进行关于矿大历史的校内采访,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向校内学生讲解矿大历史。下午,前往“小红楼”采访了何锡麟老教授。何老现已97岁高龄,1953年从北大毕业以后一直在矿大从事古生物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为古生物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也见证了矿大的兴衰巨变。何老关切地询问实践团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饱含激情地追忆了自己的求学科研经历,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在三汇坝校区的光辉岁月以及在华蓥山发现二叠贝的历程。何老说:“华蓥山二叠、三叠系地层非常完整,在别人看来是艰苦的地方,在我们看来确实是搞地质的圣地。”于是,何老等地质学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利用周末的时间与同事、学生上山,十年磨一剑,最终发现了二叠贝化石,并首次对其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在采访的过程中何老多次提到: “有志者,事竟成,地球科学是大有前途的学科,一定要对自己的专业有信心!”
8月11日,实践团成员抵达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民族楼、图书馆与各学院楼等主要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民族楼,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及其学生设计,屋檐彩绘图案为其妻子病榻之中的林徽因女生亲手设计。如今,满墙的爬山虎掩映着民族楼的沧桑,倾诉着往日矿院的骄傲与伤痛。之后,实践团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学生展开调研活动,并在调查之后向被调查同学就有关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问卷主要调查矿大北京同学对于矿大历史的了解程度,对于两地两校历史渊源的了解。被调查同学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同学们对矿大校史有了更充分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到了艰苦奋斗的矿大精神,并促进了两校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加深了两校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实践活动将要结束时,实践团成员偶遇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现任职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张学长,学长向我们热情介绍了他在徐州、北京两地学习工作的经历和感想,并嘱咐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大学生活。
8月14日,实践团成员到达天津参观矿大旧址,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参观了“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开滦矿务局是中国最大的洗精煤生产基地,建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也是我国最早使用机器开采的煤矿。1951年2月,焦作工学院的师生员工及图书仪器设备全部迁至天津,更名中国矿业学院,驻足于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原开滦矿务局大楼”的砖墙与木门记载了一百余年来这栋楼所经历的沧桑变化,矿大在此驻足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给当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一辈矿大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从那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我们此行的目的便是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虽时间的流逝,这栋大楼依然巍峨地屹立在这里,使身为矿大学子的我们倍感骄傲与自豪!
“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实践团成员通过在原开滦矿务局大楼、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四川矿业学院旧址、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校史馆、图书馆的参观和学习,对矿大校史,特别是建国以来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深切体会到了以“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核心的矿大精神。十四次搬迁、十二次易名,历经艰辛,颠沛流离,百年来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学校的命运始终与国运的兴衰紧密相联。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沧桑,中国矿业大学与新中国一起成长。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才有了今天矿大的辉煌。我们坚信新时代的矿大人必将继承并发扬矿大精神,担负起“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的神圣使命。中国矿业大学也将在全体矿大人的共同努力下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矿业大学、世界一流的能源科技类大学,乃至世界一流大学!
http://www.dxsbao.com/news/1368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