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为期16天的“缘逢苗城”三下乡活动中,我很荣幸地担任了四年级的班主任。这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面的得心应手,在工作方面,我收获颇多。同时,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 ,我更是感触颇深,收获满满。下面,我就简单聊聊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三个点:
一、老师或许更喜欢“吵闹”的学生。
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之前,我一直觉得老师更喜欢“文静”的学生,但当我自己真真切切当过一次班主任之后,我觉得老师可能更喜欢“吵闹”的学生。因为他们不但坦率真诚(一般与老师、同学都相处融洽),而且宽容大度(被老师狠狠批评几句都不会记恨在心,就算和同学打架也是一笑泯恩仇)。比如我们班的彭湛同学,他非常非常吵,上课喊的声音比老师讲课的声音还大,第一天就被我请到办公室“喝茶”去了,而且全班就他的位置调的最频繁。但同时,我也非常喜欢这个小男孩,自从他第一次被我喊到办公室“喝茶”以后(我通过这次短暂的聊天了解到他父母离异,母亲改嫁,长时间不和他联系,父亲到外地务工,过年才回家,他由爷爷奶奶照顾,但爷爷奶奶白天经常不在家,家里一般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家庭条件有点艰苦),我便会安排一些班级工作给他,培养一下他能力,也是想告诉他:老师很看好你!加油,你一定行!!果然,他把每一项工作都做的特别好,除此之外,在我们这个暑期活动结束的时候,他还送给了我一个旺旺碎冰冰,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男孩子。透过我们班上的这位同学,我不禁联想到自己之前上学时候班上一些比较“吵闹”的同学,在刚开学的时候,老师首先记住的就是他们,而不是一些“文静”的同学。同时,相比起其他同学,他们与老师的关系也是最好的。经过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也拥有相同的感受,比起“文静”的同学,我更喜欢“吵闹”的同学。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通过上课观察、私下谈话、家访等形式,我们特别注意到两个孩子,一个叫刘锦秀,一个叫刘萌茂。 刘锦秀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子,但她非常非常内向,班上只有一个好朋友。她父母在她一岁半的时候就离婚了,母亲改嫁,对她不管不顾,近几年才开始和刘锦秀联系。或许是因为长期缺失母爱,导致刘锦秀的性格有一点点的男性化,她喜欢打篮球,并且和男孩子玩的近,所以班上就有一些女孩子不愿意和她玩,或许,这也是她朋友少的一个原因吧。
刘锦秀的情况是属于比较轻的,刘萌茂的情况就非常非常严重了。刘萌萌的家庭条件非常不好,他们家之前的房子塌了,现在在学校附近租木房,和奶奶、哥哥一起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他父母常年在珠海打工。或许是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与沟通,他不愿与外界交流,十分内向,在学校朋友很少很少,基本不与同学沟通。并且他内心十分脆弱,经常通过哭泣来宣泄情绪,上体育课都哭了两次。
除了他们这两个同学以外,我们四年级绝大多数同学都是留守儿童,长期缺失父母的陪伴,不能说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心理问题,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已经在某些同学身上尤为严重了。
我知道,以我们的力量来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根本不可能,但,我们参加三下乡的意义不就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点阳光吗?即使我们能带给他们的东西微乎其微,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够乐观开朗、阳光自信的健康成长!
三、班主任更应该时刻反思自己及自己的工作。
首先就是区分好工作和生活。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不要把工作的方式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三下乡活动结束后,一回到家,我爸妈对我的评价就是:看着就好凶,走路都带有杀气。不可否认,因为我们四年级是最吵的,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我经常是一张凶巴巴的脸,语气也是凶凶的。回到家一时间没改回来,和小朋友讲话我都是以一种很严厉很凶的语气,之前和我很亲近的弟弟妹妹都不敢和我玩了。我才支教了十多天就是这个样子,以后要是真的成为老师了,那我不得凶死。还好是大一刚结束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就算是以后毕业工作了,也要牢记这一点,不要把生活工作化了。
其次就是时刻提防自己思想固化,不要自以为是。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发现我偶尔会浮现“我才是对的,你们都是错的”这种思想(尤其在面对学生时)。不管对方说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我都不是很容易听进去他们的观点,往往会固执己见,觉得我的观点或者方法才是最好的。这种思想非常不好,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正,还好理性大于感性,没有出现什么纰漏。
和同学们相处的时光总是短暂而又美好的,虽然这段时间班主任超级忙,但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快乐。
这一次,我们缘逢苗城;下一次,我们定会顶峰相见!
http://www.dxsbao.com/gongyi/5106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