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并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及相关工作要求,8月27日,武汉理工大学青禾志愿服务队为留守儿童及抗疫人员子女在青禾志愿服务队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了线上趣味科学课堂,通过充分准备制作,课程为小朋友们带来良好的课堂体验,增强孩子们对科学的认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青禾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通过三个简单易学的小实验,为同学们分别讲解了关于物理、化学、数学的科学小知识。
图为队员们讲解万花筒原理
首先,队员们带领同学们一起揭开了万花筒的神秘面纱,走进了万花筒的世界。在同学们开始制作万花筒前,青禾志愿服务队队员们为同学们讲解了万花筒的原理,即利用等边三角形的镜面相互反射,使彩色玻璃形成有规则的美丽图案,随着前端彩色玻璃的位置变化,形成各种各样的花型。队员们的细致讲解为同学们普及了光学反射的知识,使万花筒的原理清晰易懂。
在同学们了解原理的基础上,队员们开始讲解万花筒的制作过程。制作过程依次为:准备手工材料、贴外花纸、贴三角反光片、装目镜、放反光片。队员们对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同时,为了使同学们更加熟练地制作万花筒,队员们为同学们播放了提前录好的万花筒制作视频。就这样,在同学们的巧手下,一个又一个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花世界”诞生了。
图为万花筒的实验演示
紧接着,队员们为同学们展示了“瓶子吹气球”的神奇实验。实验开始前,青禾志愿服务队队员们从一些平常吹气球的方法引入,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用瓶子吹气球。队员们为同学们讲解了“瓶子吹气球”的实验步骤:向矿泉水瓶里倒入白醋、往气球里加入小苏打、将装有小苏打的气球套在瓶口、将气球中的小苏打倒入瓶子里等。了解实验步骤后,队员们开始带领同学们进行“瓶子吹气球”的实验。完成实验步骤后,瓶子发出了“滋滋”的声音,同时,气球逐渐变大。
就在同学们对“瓶子吹气球”实验惊叹不已的时候,队员们详细解释了“瓶子吹气球”实验的原理,原来是小苏打和醋发生了化学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把气球吹大。队员们通过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实验,让同学们对神奇的化学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为“会吹瓶子的气球”课程的讲解顺序
最后,课堂的重头戏——莫比乌斯环登场了。这是一个考验同学们想象力与空间力的实验。首先,队员们提出了“莫比乌斯环”的概念,一张普通纸条通过简单操作就变成神奇的无尽曲面,激发出了同学们的好奇心。随后,队员们分享了关于莫比乌斯环的小故事,使同学们在对科学家的聪明感叹不已的同时,也跃跃欲试想要一探究竟。
志愿者们提醒同学们准备好实验材料,包括A4纸、剪刀、胶棒等。接着进入动手操作环节,队员们详细讲解了各个步骤,并进行了视频演示。通过两步简单的操作,一个莫比乌斯环就在手中形成了。而按照不同比例剪裁莫比乌斯环,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随后,队员们将两张纸条组合起来,剪出了两个心形的莫比乌斯环,并鼓励小朋友们发挥想象,亲自动手剪裁莫比乌斯环,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形状。最后,队员们为同学们简单讲解了莫比乌斯环的原理,让同学们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图为队员们在讲解实验步骤
疫情将我们阻隔千里,但温暖通过网络传递。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武汉理工大学青禾志愿服务队也因此尝试了新的志愿教学模式,虽然线上教学的模式让服务队和孩子们无法面对面的交流,但这并不影响青禾志愿服务队全队队员继续将公益活动进行下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队员们坚信:每一次的小课堂都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了科学世界的种子,在青禾的呵护与滋养下,终有有一天,它会长成参天大树,去俯瞰这一壮丽的科学世界。武汉理工大学青禾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开展线上科学小课程,引领孩子们打开科学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http://www.dxsbao.com/gongyi/3172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