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事实与观点
许久之前,关于泸州太伏中学事件一案,网络上下,众议沸然。即便事关生死大过于天,令我难以理解的是,当事实真相还未浮出水面,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之上讨伐之声竟会如此浩浩然。面对此景,猛然想起一句话:分清事实与观点。
当案情发生后,网络上说法众多,言语偏锋直指政府。或言校霸黑社会收取保护费,或言政府高官儿子乃犯案者之一,更有甚者,竟说政府调动军队镇压示威民众。而这些说辞又在无关人士的随意传播之下闹得沸沸扬扬。后来经过调查,执法机构有将本案结果进行公示,用一系列证明材料澄清传言。作为一个旁观者,没有实地了解也不想置身事内,所以我不谈整个事件的可信度多少。但是,对于之前的传言,且不说幕后之人居心何在,我们姑且将之作为一种观点,而未经思考的传播之人又是如何作想?仅凭只言片语便将之作为事实的话未免有些荒谬。
传播之人无疑是没有分清事实和观点的。而两者区别何在?不外乎为客观和主观,一个无法改变其根本,一个真假对错皆可判。事实是一个观点的基础,观点又因为立场各异而有所不同。在上述事件当中,之所以说姑且将传言看作一种观点,无非是因为它没有基于一个客观的事实,幕后之人的立场也没有站在大众价值观之上,对事实捏造而形成了一种伪观点。在历史学家的研究中,颇为强调这一点—分清事实和观点。因为历史学家们考察的史书,统统来自于史官们的笔下,而这种由来则难免融入了史官们的个人观点,因此与事实不尽相同。比如史书的记载中,既有丰功伟绩的秦始皇,也有昏庸无道的秦暴君。根据后世的了解,我们知道,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且合理,因为基于事实,导致观点的差异无非是因为事实的不充分,前者着眼于统一天下的辉煌成就,后者则关注焚书坑儒等众多暴行。同样,在文革时期,两个党派分别抓住毛主席的不充分言论导致群众盲目跟从,进而酿成了十年的悲哀。
透过悲哀,我们看见,观点来源于事实,而一个相对价值取向正确的观点应当基于充分的事实。而人们常常存在一个认知偏差,容易错误地以为观点被重复多次便成了事实,所以当流言被传得越发疯狂,人们越会以为那就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因为战争历史的悲痛,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日本人无情,冷酷。那是多年以来被重复的观点,理性告诉我们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土,他仍然是一个简单的父亲,或者一个纯粹的儿子,普普通通,感性却剥夺了我们的思考,用情绪替我们做了判断。反观过来,他们之所以投入不堪的战争,是因为军国主义的观点在整个国家风起云涌,被重复了多次,被越来越多人认可,让人们将之看作事实。推而广之,当一个伪观点出现,错误不在传播之人和承受之人身上,而应该是幕后之人为其负责。但现代社会是教育的社会,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面对观点应该去尝试揣摩,而不是陷入作者的思维,将之误以为是事实。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思索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希望,我们以后再面对任何一个观点,历史也好,新闻也罢。不要在感叹之余跟从附和,而是经过思索问问自己,事实是什么?
http://www.dxsbao.com/art/767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