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让我描绘出艺术人生的模样,首先映出脑海的,是《美丽人生》中的基多。那个聪明机智的青年,追求心仪的她,缔造家庭,养育孩子,支撑起家庭幸福的生活。他勇敢新奇的追求方式,“早上好,公主”的问候,打开心门的那把钥匙,都是将生活画成了画,用热爱写成了诗,成为感动公主的“艺术”。
然而,这本该普遍又幸福的故事,却将后半段置于在二战屠杀的背景下,显得十分可怖。黑暗和残酷充斥,幸福的人生打破,妻子儿女的生存,自己性命受到威胁。一系列矛盾冲击,都偏离了前半段的美丽......这样的转折,随着基多进入集中营也拉到最大。我不禁为他的命运人生担忧起来,也将向着教育类电影的关注,更多的转移到了基多的命运和人生。
后半段看到基多为儿子乔书亚编造了一个完美的游戏,两人一起为赢分而努力;为妻子播放音乐,一起赢得逃出集中营的机会......每一次都冒着危机行动,在提心吊胆的同时也总是让人佩服。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痛苦绝望的时光也挥去阴霾,守护乔书亚,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阳光。
“教育灵魂是建立在对真善美的欲求上”,看完影片,理解之下,这句话就第一时间蹦出来了。
人们询问真善美是什么?追求真善美高尚的理解,却忘记了真善美来自于人生,来自于自己。基多的美丽人生,展现在对妻子,孩子的守护;守护的方式是勇敢、乐观、感染的态度,用大胆的行为创造出机会。谁能说这不是真善美的体现?真:实事至真,追求实事。善:克服残酷的命运,用善和爱,守护家庭和孩子。美:出于内心和现实的结合,最终缔造出无与伦比的美丽人生。
人们看到其中的“教育”,总是歌颂基多用游戏来保护孩子的做法;独独忽视了营造游戏氛围的爱和紧贴孩子的心,没人知道他看到小山似的尸体的恐惧,没人教他如何编好这个游戏,本来一无所有的他,却因妻子和孩子而强大。无所不能,因为他是父亲;无所不惧,因为他要守护。这样出于本能的本领就是教育。对乔书亚来说,是父亲陪伴他的一个用心的游戏,对观众来说,看到的是一个无所畏惧的的教育者。他不靠说理,只依靠心灵与心灵的互动,爱与爱的反馈交错。
我们做教师是需要考教师资格证才能够上岗的,律师也是需要通过司法考试才能当上律师,但是我们做父母是不需要考试和资格证的,同样,我们做妻子,丈夫也是不需要考试和培训的。就这样,有的人做的好,有的人却做的很坏,将家庭弄得支离破碎。究竟到底是谁的问题?这是《镜子》中心理咨询老师所讲的一段话。
所谓的教育,有像基多一样聪明坚强的家长,也有太多的迷茫、困惑甚至失败的父母。他们的方式千差万别,却有着做家长的一颗爱孩子的心。爱表现出来没有像基多在集中营一样大难临头的伟大,反而在日益消磨的平常中,在事件来临时的选择上,与孩子渐行渐远。
我们无法斥责这样的家长,因为这样的教育留下的遗憾总是不在少数。唯一可以确信的引导孩子,与孩子交流的好方式便是回归最原始的教育欲求,直面自己的内心与孩子的内心。那样就会发现其实两人内心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欣喜面对世界上美的事物,爱着彼此交往中的善的感情,好奇追寻事物真的本质。
基多深深明白着这些,为孩子铸造一个完美游戏的同时,自己也保持着大善的心面对世界,才有了勇气支持起家庭。为此他的人生是美丽无憾的,正如片名所译“美丽人生”。
看完电影后去看影评,有人说“或许这是我看过的最伟大的喜剧。”我想了想,确实是。伟大在于主角基多的爱,爱妻子和儿子,用这样老土却永不朽的爱战胜了强大的情敌,强大的奴隶阴影,所经历的一生足以让我倍感美丽。也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人生、爱这些关键字的课。
没有纯粹就教育谈教育,我学习的课程更多的是从不同的学科出发去讨论,从经济谈教育成本,收益;从伦理谈教育中的师生伦理关系;从管理谈学校制度、校长的职能;从心理学了解基本知识后,对不同的孩子,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但从《美丽人生》这里,是全新的从人生的角度谈教育,从父亲的角度谈教育。以影片的形式感染了我,共鸣和感动存留,思考和精神不断的敲打着我。
我将不忘这位父亲的爱,并铭记属于他的美丽人生。
http://www.dxsbao.com/art/735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