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的妹妹成绩一直很优异,但她曾经对“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学校上学”这个问题而表示困惑,甚至跟我表达过“不想上学”这种有些意气的想法。起初听到会有些许生气,但仔细一想,我扪心自问,自己真的是因为热爱求知问学而上学的吗?上了这么多年学的我,仿佛几乎没有真正体验过学习与成长的快乐以及读书带来的自我生命的充实与愉悦。大多数学生去学校日复一日的接受教育并非出自本心,并非源于兴趣与热情,反而很多学生都热衷于放假。那到底为什么我们大多数学生对接受教育这件事感受浅显,感觉麻木,记忆模糊呢?我们脑海中的教育记忆,或许是如雾般灰蒙蒙,或是充满了整齐的教室,拥挤的桌椅,做不完的习题,还有不时响起的上下课铃声。不够深刻,不够美好。
我想,这绝大多数学生都或多或少葆有一份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学生个个乐于接受教育的理想状态,学生学习源于兴趣,出自本心。这些理想或许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不够科学,但却与刘铁芳教授在《什么是好的教育》中提出的教育理想有相通之处。
“活”的教育是有主动性的,有生命力的。刘铁芳教授在本书中强调,“真正的教育乃是深入我们的心灵、长久的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并且催人向善的事物”,“教育的灵魂就是引导着人不断地去欲求着美好事物,以个体心灵中不断萌生的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来激励、引导个体生命的自我成长”。人们往往理解教育易走入一种误区:夸张点来说,认为它是有等级之分的,有能力的教师向“无知”的学生一味灌输,传授知识,并且用有能力的教师制定的标准去对学生进行所谓的管教,规范,纠正。片面重视教育的外在结果,偏重分数、成绩、效率,并走向教育功利主义,这些都是“死”的教育。好的教育,必须看到学生作为一个鲜活而独立的个体生命,是需要通过教育的指引来内在省悟,实现自我提升的。学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成长的过程并不是盛装知识的过程,而是以学习知识为依凭,自主发展,提升自我,融入社会的过程。学生接受教育最本来的样子便该是:快乐的学习,生动的成长。学校教育只是对学生个体学习欲望的成全,自我生命成长的促进,而非生命的抑制。每个学生个体就如同播撒在土地上的种子,只需要一股力量之源的引灌,激发内部的欲望,它便会自行破土而出,伸展蔓延。
“活”的教育是轻松自在,灵活多变的。刘铁芳教授在书中提出,教育的基本条件是“闲暇”。闲暇作为一种心态,是针对师生双方而言的。年长者与年轻者在一起自由交流,互相尊重,理解包容,大家各抒己见,让思维之流尽情奔淌汇聚,做到身体、心灵自然闲适,同时减少外在的压迫和课业的负担,减少对学生个体思维和创造力的束缚与制约,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爱欲,促进个体内在的自我生成。在这种自由闲适的氛围下,学生自主探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向学性。同时这种教育也意味着方式、形式的灵活,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实地勘察、论坛讲座等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向学的生命力。
“活”的教育是互动交流,沟通融合的。本书中讲到,学校空间应是“人味”与“文味”的融合。人与人之间频繁沟通,友好相处,人与环境之间积极互动。整个教育体系内部都是互融相通的,思维的碰撞,学术的交流,情感的沟通,情绪的调动。整个教育体系和谐而向上。而不应是学生总处于被动地位,始终畏惧老师,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学校环境过于肃穆寂寥,缺乏人情味,也缺乏浓郁的学术交流的“文味”。
“活”的教育是亲切的。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地理环境也是宜人的,正如刘铁芳教授在书中所述,学校更应是人文校园,学园乐园家园,学生在学校的环境陶冶下,身心快乐,并对学校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愫,像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所散发的迷恋校园的精神意味般,把学校当作了家园,从小到大,我们花在学校的时间甚至比在家里都多,学校应当是我们的第二大家园。这种教育将会长久的留在一个人的记忆中,并且在不断地回味之中依然能感到心底愉悦的教学片段,拥有美好而深刻的教育经历。而如今的教育,学生们只是把学校当成机械的场所,千篇一律的按照学校的作息学习和生活,人与人之间或许因沉重的血液而进行着极为有限的沟通交流,大家每天看似经常碰面,擦肩而过,可心理距离依旧遥远。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甚至越来越少嬉笑玩闹,谈笑风生,多埋头苦干,自顾自学习,这样的校园缺乏生机与活力,这种教育显得死气沉沉。
人生的前20年,太多的孩子把成长的黄金期“寄存”到了学校,“托付”给了教育,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学校是安顿师生、彰显生命、激扬青春、提升生命的场域,为了每个生命个体都能不负这段珍贵的成长经历,都能拥有美好而深刻的教育记忆,校长教师及社会各界都应作出不懈的努力,将现今教育局面中的“死水”变为“活源”,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思想如源源活水注入中国未来的教育大河!
http://www.dxsbao.com/art/735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19年7月15日,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并进”忆同窗社会实践队进行了最后一次的电话采访工作。今天是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小分队的队员对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毕业的……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心存善意爱洒人间——记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忆同窗社会实践2019年7月14日,“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共进”外国语忆同窗校友寻访社会实践队对许昌学院毕业生邢丽萍进行了实地采访。邢丽萍……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2019年7月13日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并进”忆同窗社会实践队采访了许昌学院1998年毕业的优秀校友邵改兴。邵改兴现在是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心中有梦努力前行——记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忆同窗社会实践2019年7月12日,“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共进”外国语忆同窗校友寻访社会实践对王慧杰进行了实地采访。大学毕业之后,她选择了……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2019年7月11日,“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共进”外国语忆同窗校友寻访社会实践队对校友牛苗苗进行了采访。由于牛苗苗身在外地,故此次采访以电话形式进行。采访刚开始,问及为何选择翻译……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2019年7月10日,“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共进”外国语忆同窗校友寻访社会实践队对许昌学院毕业生冯畅进行了电话采访。学姐的美好人生似乎很好地诠释了‘坚持就是胜利’‘努力才会成功’……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洋溢热情挥洒汗水——记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忆同窗社会实践2019年7月8日,“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共进”外国语忆同窗校友寻访社会实践队对许昌学院毕业生冯畅进行了电话采访。学姐的美……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
每一天,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记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忆同窗社会实践2019年7月9日,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寻校友足迹,与优秀携手并进”忆同窗社会实践队进行了电话采访工作。今天是由小……
KK 许昌学院外国语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