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逝,历史的烟尘埋没了许多记忆,而中华文化却不曾蒙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在浩大的历史长流里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印刻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中,它横跨古今,犹如一盏明灯,为身处困境的后人驱逐阴霾,为今人答疑解惑,提供“中式解决方案”。
然而,在信息传播发达的今天,聚焦一些实事热点便会察觉,某些外来文化正悄悄以一种可耻的方式侵入国人的思维中,啃噬着国人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根系。文化侵略的本质在于一个国家通过本国文化的输入和传播,让其他国家的国民接受本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从而逐步瓦解一国国民的民族性,最终达到“不战而胜”。杜勒斯曾说:“我们要从青少年抓起,要把主要的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要让它变质、发霉、腐烂。我们要把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庸人和世界主义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这样表述:进入21世纪采用武力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通过文化扩张和渗透,播下思想的种子,这种思想文化入侵,将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全球化进程加快,外来文化的大规模涌入,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国外的圣诞节、万圣节十分红火,反观本国的传统节日如寒食节、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却遭到了冷落。外来文化的输出使我国文化市场被垄断,改变了国民的风俗习惯,阻碍本土文化传承,这就是文化入侵。
再者,自从上半年开始,人教版教材的插画就屡受质疑。插画丑陋,插画中的儿童甚至被画成有猥琐行为、眯眯眼的样子,插画中好看的小孩都穿着星条旗,以及日式和服样式的衣服,丑陋的却都是中国儿童。这令人不寒而栗,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在丑化中国儿童,颠覆下一代的审美,这样的毒教材就是文化入侵的具体体现。当这些毒教材被搬上孩子们的书桌,当毒内容肆意侵入孩子们的大脑时,祖国未来便会在腐朽与落后中成长。诸如此类文化入侵的事件还有很多没有被挖掘出来,任由这种态势发展下去,孩子如何能够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又如何能够成长为健康向上、崇德向善、胸怀天下的有用之才?
可见,优秀、健康的文化指引对下一代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警惕文化入侵,坚守意识形态领域,立足本土文化之根,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迫在眉睫!
一、警惕文化入侵,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纵观世界的历史,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和覆灭,往往是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当今时代,世界文化多样化,我们的所生活的场景也面临各种危机与挑战,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潜移默化下,各种变量持续增加,我们民族自身的思维方式正在被遗忘,吸收哪一种文化,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待人与事,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其实答案就在眼前,中华文化是瑰宝,它是当今世界最灿烂辉煌的文化之一,“从包含丰富知识的经史子集、数术方技,到彰显深邃智慧的四书五经、六韬三略,从展示高超技艺的玉雕铜器、陶瓷丝织,到蕴含高雅趣味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数不胜数的文化创造应使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的文明,创造了众多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筑强文化入侵的心理防线,减少文化入侵、文化渗透的负面影响。
二、警惕文化入侵,抓好意识形态
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时刻冲击着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 也慢慢影响、改变着国内人民群众的主流意识形态, 使我国的文化领导权面临着威胁。意识形态领域已经成为一个隐蔽的战场, 怎样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入侵, 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政治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是指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关的社会主流观念、观点、思想和价值观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思想统一的基础,是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来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指导实践,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统一具有重大意义。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应当加强国内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教育、文艺创作等具有思想引领领域的意识形态的整治与纠偏工作,统一思想、凝聚意识,拉好思想防线、守护文化底线,另外,要严抓从业人员准入关、监督关等,大力加强学校、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监管,防止西方恶势力渗透文化阵地,打破其“和平演变”中国的妄想。
三、警惕文化入侵,善用“拿来主义”
鲁迅的“拿来主义”将矛盾指向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实施的文化入侵,而在如今的社会,“拿来主义”仍具有其现实意义。“拿来主义”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相反,我们不能不加分辨地吸收,文化领域的正向引领外,还需要警惕“虚假、粗陋、毫无智慧、没有才气、空洞且令人厌恶的东西”的侵蚀。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分,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也指出:“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改进文化传承方式,注入文化传承新活力
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总有人能知其大美,默默保存与守护。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有深厚的渊源与底蕴,其中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思维方式等,实现了时空度越与时空转化。“执古之道,御今之有”。面对世界文化交流冲击态势,需要进一步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承问题。为何日本的漫画、美国的电影、韩国的影剧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这些话题在年轻人交流时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却似乎遭到了冷落,为什么今天的中华文化得不到有质量的传承?是文化本身有问题吗?是我们的文化不如别人吗?不,其实是文化的呈现形式出了问题,不可否认中华文化对我们华夏子孙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都烙下了中华文化的印记,中华文化看似离我们很近,却也很远,因为它太抽象了,学术典著艰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大众读本又照本宣科,难有吸引力,影剧作品似乎也不尽人意,为什么很多人对日漫、韩剧、美国电影青眼有加,就是因为人们对它们感兴趣,任何文化如果不能让人感兴趣,就不会有人去关注,更别说进一步的学习和传承。普通人了解和学习文化,要有合适的文化呈现形式依托,才能进一步地了解、学习其内核。为人民服务的文化,人民乐意接近和了解的文化,在形式上就应该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因此文化建设需要坚守文明传统之根,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融入现代生活方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化要发展,首先要做好文化自信,坚定本土文化立场,才能进一步继承和传播,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环境中,警惕文化入侵,抓好意识形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在文化传承中,要改善文化呈现形式,让更多人对本土文化感兴趣,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而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继承。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把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为极其重要的任务,观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辩证吸收外来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力量,推动中华文化重焕荣光!
http://www.dxsbao.com/art/6546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