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要不要报仇?报仇的行为是不是可取的?报仇对我们自身而言意味着什么?
在我们认知里,报仇似乎是个贬义词,总是与狠辣残忍联系在一起,在百度释义中,报仇是指采取行动来报复打击仇敌,与他相对的就是报恩。但是,报恩和报仇只有一字之差,就像一片树叶的正反两面,不可否认的是,受人恩惠当然要回报,可是被人伤害产生了仇也应该要报。
而在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尚往来也反映了两种极端,正如报仇与报恩,他是相互之间的,绝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
报仇其实和报恩从效果上是一样的,它可以让一个人懂得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接受平白受辱或者是过度的伤害,更重要的是,那对于恶意制造伤害的人来说,也会形成一种遏阻,让他在出手之前,可以产生自我节制的一种精神防线,领略到他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以免他以后还会受到一样的惩罚,最终提高社会的正义度。
孔子有云:“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我们常常说要以德报怨,这看起来非常大方宽厚,但是设想一下,在同一家公司,偷工摆烂,取巧自利的职员和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的职员获得同等的薪水,甚至偷工摆烂的人获得晋升的机会,你还能平息待人吗?所以,所谓的以德报怨更像是姑息养奸,助纣为虐,变相地纵容对方继续伤害他人,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会变本加厉,得寸进尺,那社会公平又从何谈起?赫伯特·马尔库塞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能,也不该到处快乐的折磨人;然后,时限一到,就简单的请求别人的宽恕,接受别人的宽恕。在我看来,这样做还是在犯罪,是对注意的嘲弄。
但是,我们能说以怨报怨是正确的吗?其实这也是不可取的。这不但不能消除仇恨,反而只会使梁子越结越深,就像古人说的冤冤相报何时了。而在这过程中,受到伤害最大的是谁呢,确实是我们自己。人的一生很短,在我们生老病死这一轮回里,除去吃饭睡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将这宝贵的时间花在对付一个人上,还是一个不好的人,这真的值得吗?再者,在这过程中,你将自己受到的伤害反弹到别人身上,你所失去的将会是灵魂的健全和心理的平静,岂不得不偿失。在你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的时候,你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快乐。失去了快乐,就像一道菜失去了调味剂,清淡无味,这绝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但是,这绝不代表我们必须原谅对方,我们绝对不要勉强自己压抑痛苦,导致心理痛苦。冰岛作家莎蒂丝·艾娃就说过,无论他值不值得我原谅,我都值得还给自己平静的人生。换句话说,那些人已经对我们造成伤害,那就更不应该让他们继续破坏我们内心的平静,人生的路是自己的,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最好的选择就是“以直报怨”。这里的直就代表中道,代表正直公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判断力,不被一时的“上头”所左右,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惩戒对方,用公正磊落高尚的人格理性地面对所达到的一种客观的裁判。清朝钱勇评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此谓正大光明,这才是仁者所体现的境界。所以,在我们报仇以前,要正大光明地理清真正的是非,不要挟怨报复,这样才能修复自己的人生,过好自己的生活。
http://www.dxsbao.com/art/6379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