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制内幕》这本书共分为三个模块:理论预设与定义;对官员的剖析;对官僚组织的剖析。第一部分详细地叙述了全书的理论假设,即什么是官僚制、官僚制存在的必要性等内容;第二部分从官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官员的偏见、动机和行为类型等方面剖析官僚制内幕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揭示官僚系统在沟通、控制、搜寻等环节出现的问题、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纠正。唐斯想要通过对官员动机、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分析来帮助人们认识官僚组织的行为,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
重点问题
1.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
唐斯在文中提出了官员的四种偏见,事实上涉及到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同一官员可能有着多重目标,不同官员也可能有着不同目标,而这些目标有些是纯自利的,有些是混合性的,有些是纯利他的。官员不是完美的“政治人”,当官员履行其社会职能时,除去为公共利益服务愿望的推动,还应考虑个人利益对于官员行为的影响,毕竟官员也会十分重视对自身有利的行为,只要个体之间存在利益差别,个人利益的主导地位就不可避免地在个体履行社会职责和其他人的价值判断之间产生差异。这里唐斯提出通过创造合适的制度安排从而将官员的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结合,达到共赢的效果。事实上,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官僚组织所必须要考虑的,也是官僚组织效率提升的关键。
2.僵化周期与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
唐斯在文中指出:“特定的条件下,组织的行为方式会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而改变,我们称之为僵化周期或僵化综合症”。为了避免完全僵化,官僚组织还会周期性重组或求助于特大官僚组织的特殊运动,然而这种重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磨,进而导致下一次的重组。
事实上,我国的政府机构也无法跳脱出僵化周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进行政府机构改革,通过改变官僚组织的组成方式,进而达到避免官僚组织僵化的目的。政府机构改革能够使政府机构体系有效适应环境和目标变化,增强了政府机构应对环境和目标变化的弹性和韧性,助推了国家的改革和发展进程。
http://www.dxsbao.com/art/5509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