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有感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由黄仁宇教授所著,其首次采用“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症结,引人深思。 此书从明朝人物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和李贽的悲剧性经历出发叙述,分析了万历年间政治统治上各个方面的隐患。 明朝建立初,朱元璋废丞相,设立内阁,以此巩固皇权。六部则由皇帝直接领导。君主专制确实得到了不断强化。但很显然,这一设定(或者说中国古代以来所以的制度设定)得建立在君主能够有领导的能力。指望仅仅九岁的万历皇帝自主处理好全国重大事物?历来幼主即位,需要人辅政。这”辅政之人一般会权倾朝野,而是否真心辅佐则另说。张居正自然不是意图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谋权篡位的小人,相反,他对万历要求严格,明显是想要将其培养成一位的明君,创造太平盛世。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张居正也将目光投向了改革。书中写道,张居正“用皇帝的名义责令各府各县把税收按照规定全部缴足”,这确实可以缓解财政压力,但不符合实际。原本的税额本来就与时代不相适应,张居正用强权得以暂时达成,却违背了传统地方治理方式与精神,失了人心——缺乏社会基础的改革。对于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对财政的影响,张居正进行“清丈土地”——之后便是反张的导火索,在实际施行中的的确确存在问题。面对外族犯边的侵扰和本国军事陈旧破败的问题,张居正任用戚继光等名将,赋予将领更大的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戚继光组建新式军队,严加训练,采用战术,促进了专业化军队的形成。但张与戚的做法也冲击了此朝重文轻武的传统。强大的文官集团不可能容忍。张居正死后,戚继光便结束了自己为将生涯。这个帝国最佳整顿军备的时机也错过,也难怪会败于努尔哈赤的部队。张居正的改革不仅缺乏社会基础,也不受文官集团青睐。所以张居正大力整顿吏治,以此提高行政效率,甚至利用权力,任用官职。张居正身为内阁首辅,有票拟的权力,职权的互补注定了与司礼监联合。这种联合使得张居正权势滔天,说一不二。一方面确保了 改革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让张居正膨胀,使他私生活奢侈异常,这成为了反张者的利器。张居正也推出考成法,建立有效的考核考绩制度。这无疑又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方法。但各中央地方官员为了考察确保合格,纷纷交际形成各种小集团,地方官员甚至每到考察时段,纷纷送礼于相关官员(张居正也不例外)。 不可否认,张居正的改革创造了万历中兴,但在对明朝积疾已久的制度应对的同时,也埋下来祸根。张居正的改革过于强制激烈和理想化,他想要将这个帝国迅速变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但要知道,这时的和谐是由于张居正的权威,弊病与巨大的不满隐藏在其下。如此大跨步的激烈改革已经损害了统治阶层的根本利益,待其失利时反扑是必然。而他还自以为良好,沉醉在自己的贡献中,继续其奢靡的私人生活。完全不知这样的做法已经对他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否认。 这样的否认使皇帝对他大失所望,犹如信仰的崩塌。另外,一次次的励精图治最终却总也达不到效果,万历不禁发问:“为什么他越想励精图治,但后果却是官僚的更加腐化和法令的更加松懈?”我体会到了一个年轻帝王心中的疑惑和丧气。这感觉酷似现代的“努力学习后成绩不仅没提高反而下降了”。除施政上的困苦外,最让万历皇帝失落的便是太子之位的属有问题。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明朝,皇帝尚不能这一问题对万历及当朝影响都很大。经历一次次打击的万历皇帝,渐渐失去了积极作为的活力与心态。本朝依靠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观念诠释帝王的合理性。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明朝,皇帝尚不能随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继承者。这缘由“礼”。与之相对应的各项祭祀和礼仪项目,庄重繁杂。万历已经看透了文官阴阳本质和对统治的无力失意,此时的他不愿继续出席形式乏味的各项礼制。万历用自己的方法对反对者进行反抗——消极怠工,置之不理。从此,上下愈加否隔,中外愈加睽携。于是,张居正的后任申时行有自己的见解。不同于张居正,申采用温和的方法弱化矛盾,他充当帝王与文官,各文官之间的中间人,以和事佬的身份调和矛盾。但即使这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文官集团发挥了他们“阳”的一面,将申排挤了出去。文官集团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程度,“阴阳”两面的存在使得其更加复杂。 海瑞属于文官集团极致“阳”面的一类。他用儒家要义严格不仅要求自己,也希望他人不违反儒家道德。就是这样一个道德模范官僚,结果也是个悲剧。书中将其最后的垮台,归结为他干预了境内的农田所有权。“以个人而对抗强大的社会力量,加之在具体处理这些诉讼的时候又过于自信,师心自用,既没有对地方上的情形作过周密的考察,也没有宣布法律的准则,更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去调查案情、听取申辩以作出公正的裁决”,书中对其的说明易于理解。与张居正相同,海瑞也失去了社会与同僚的支持,但他没有张居正的权势,所制制度所更加不适于现状,仅一年海瑞便被迫辞职。 书中所涉及的人物,都是对本朝现状不满而有所改变,包括在思想上求改革的李贽,但通通失败了,有些甚至加重或产生了更多的问题。这证明,历朝传统僵化的力量过于强大,个人的努力无法撼动。若继续无法做出适应现实的可执行的改变,明朝的灭亡必然发生。事实也如此。
http://www.dxsbao.com/art/5255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