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评《东京审判》主题意义
梅汝傲说得好:“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帐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掷地有声,演员塑造的这个人物格外出彩。
无数的过去堆叠成现在,我们要从过去汲取力量把握现在;把握住现在,才有机会放眼未来。所以,历史是需要回溯的。那里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源。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东京审判》的电影背景是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多个国家联合在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犯进行审判的过程。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到这次审判到来,中间间隔了一年。然而这场对于罪恶的审判却也令人始料未及的持续了两年半之久,从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这是中国人艰难争取来的审判胜利。
1946年3月20日,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作为远东国际大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深知此行必定艰难,还是义无反顾奔赴东京。东京的中国同仁及朋友为梅汝璈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席间,顾毓秀郑重地赠送了一把宝剑给梅汝璈。这个细节很有意思,让我联想到李白有诗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这里的“不平事”关乎民族大义,宝剑赠英雄,既肯定了梅汝璈的气概,又突出了中国同仁的爱国情怀。
一同参加宴会的还有《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桥段,雄一和肖南坐在酒桌上喝酒。席间面对肖南的质问,雄一回答说“那都是胡说,那是为了政治的欺骗宣传,你们的报纸有一句真话吗?”。电影穿插的这些小的故事情节,从侧面反映出反映了日本民众对日本侵略中国这个事实的不承认,甚至就连日本参加侵华战争的士兵的家属都不知道事实真相。由此渲染此次谈判困难重重,正义之路道阻且长。
审判一开庭,中国的审判团遭受到了种种挑战和挫折。面对审判座位的次序问题,东京审判中梅汝璈律师的表现也是非常精彩。他义正言辞力争说:“中国抗战最久,耗时最长,牺牲最大。而英国只是一味的忍受和投降,我不能容忍被排在英国之后!”根据座位顺序问题就表现出来出来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漠视,梅汝敖身为法官面对各国法官们的偏见与刁难,毫不退步,积极为中国争取尊严、主权以及国际地位,展现了中国人在立场和原则性问题上决不妥协的坚韧。
除了座位次序问题,后续还克服了对美国法律不了解的种种不利因素,以广濑一郎为首的日本辩护团,疯狂向法庭叫嚣,力图改变法庭审判方向,将法庭引入圈套。为此,梅汝璈和同仁们面对不利的局面,不断调整策略探讨谈判方案。经过反复据理力争,在庭审辩论中取得了上风。除了法庭上的唇枪舌剑之外,同时还要时刻提防日本右翼势力安排的刺杀活动。幸亏肖南得知后立即赶往告知,才最终逃脱危险,挫败刺杀计划。经过两年半的周旋努力,最后的审判到来了:远东国际大法庭做出判决,以东条英机为首的七名战犯被处以绞刑……
正义虽然迟到,终究还是来了。看过此片,内心深受震撼,被历史事实所震撼,更被参与者的民族荣辱感和责任感所震撼。最终的判决宣告了中国的胜利,也告慰了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牺牲战士和群众的亡灵。虽然电影存在经不起推敲的小细节,但是演员的演技足以掩盖这些小瑕疵。人物的气质,气氛的渲染,人物的光影所展现的镜头语言非常美。
历史会在时间中覆上尘埃,但是用看电影的方式重温历史,总能唤醒心里沉睡的一些民族记忆。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部电影从一定程度上唤醒了观众的家国情怀,这是电影的艺术性,更是民族的传承性!
http://www.dxsbao.com/art/5242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