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第一次接触阳明心学是从朋友口中得知,他向我强烈推荐,认为对未来正处于迷茫时期的我刚好适合学习阳明心学,希望我能够从中感悟到人生哲学,对未来规划能够更加深入透彻。
阳明心学是一部国学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从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适合处于迷茫时期或者心烦意乱的人静读。近日以来,暑假假期漫长,以及来自同龄人的竞争压迫着正处于升学期的我,为缓解压力,我开始读王阳明的心学,感悟颇深。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是中国古代十大哲学家之一,历史上有“孔孟朱王”之说。他的一生虽功绩赫赫,但命运也曲折多舛。他自出身就非同常人,母亲怀胎十四月才分娩,五岁仍不会说话,幼时母亲去世后,他便立志做一个圣贤之人,后又受到老师娄谅“格物致知”之学的影响,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他确立了心学理论体系,核心思想内容是“致良知”、“知行合一”,倡导意识和行为的统一,被誉为中国儒学的最后一个高峰和启蒙思想的先导,对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强调实践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堪称我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他的“致良知”旨在告诉我们,人,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底线要求,这就是良知。良知一般是从父母的教导、身边环境的熏陶以及为人处事所获得的感悟中形成,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对错判断,当面临外界的问题干扰时,就要根据自己的良知进行是非判断,进而合理处理,这就是良知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形成正确的良知至关重要,它有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是成为品行高尚之人,还是平庸之辈,往往取决于良知。其中的“知行合一”思想告诉我们,形成正确的良知认识后,还需要与自己的行为准则相统一,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无论外界发生什么,都要实践这种良知,做到初心不改,心无外物,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操守。
另外,和大多数伟人一样,他在成名前也经历了很多挫折,家中变故、被贬、倡导思想被怀疑,他也在不断的思考中发现真理,坚持自己,完善思想体系。其实《阳明心学》看似复杂,不过是想让你听从心的选择,不被外界因素所影响,人的一生价值与否,从来都不是用金钱多少和名利权位高低来衡量,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只是为了让你感觉心情愉悦,但不是终极目标,真正的价值是由内心的价值趋向决定的,所以我们要端正初念本心,一切按照心之所向而走,也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而是“知行合一”,实现自己价值观中的价值。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只有端正内心,守正自己,才能多一分坦然,多一分淡然。但总有些人坚守不住自己内心的堤围,破防往往从一些平时的生活小事开始,比如为了图一时方便,随地乱扔垃圾,再到为了贪一时便宜,“拾金”自留,最后逐渐被贪婪欲望所控,走上不归之路。所以我们要时刻控制住自己,懂得张弛有度,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坦然面对生活的残酷,坚持从小事上端正自己,保持本色,这样就够了,不必多在意外人的看法,做好自己。
http://www.dxsbao.com/art/5162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