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思潮纷繁的教育领域,各种成才之路、成功教育的书层出不穷,看得人眼花缭乱。但其中很多书是火爆一时,风靡一阵,终究是昙花一现。但是这本《童年的秘密》却渐渐从角落里被人发现,并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她的光茫来。
教育历来都和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要评论一种教育的好坏,适必要讨论该国文化的好坏。然而我们要杜绝简单的二元论,对“文化”这一概念来说是不可以简单地用好与坏来评价的。文化是多元的,我们不能肯定其中一种,而对其它的文化加以否定。但是,文化是可以根据是否符合当前社会形势分为先进的和落后的,文明的和庸俗的。例如,我国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有很多优良的文化传统,但是我们也要正视一些文化糟粕的存在,如俗语“枪打出头鸟”教年轻人做人要甘于平庸,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教人要自私自利的利已主义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欠缺的一些东西已被一些有识之士看在了眼里,如在中国人身上普遍表现出的缺乏公德心,年轻人少有创造力及冒险精神等。
当我们面对一种外来文化时,如蒙台梭利教育,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的态度,学习的外来文化的精髓,不要因为它根植于基督或天主教就对它怀有偏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何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蒙氏教育的很多教育理念正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和。它以科学的态度分析了儿童,儿童并不仅仅是‘小’的成人,而且作者提出儿童是成人之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儿童创造我们成人。
在心理的发展一节中,蒙台梭利提到了她的重要发现,那就是敏感期,在敏感期意味着儿童具有积极的接受、交流和创造性的官能。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她还分析有关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和特点,如秩序的敏感期,会给读者很多启发。
在本书的第二十三中谈到了儿童的歧变,其中包括神游、障碍、依附、恐惧,把我们原来以为理所当然出现在儿童身上的行为分析得十分透彻。使我们明白,这些行为原来是一种个性的歧变。例如她分析依附的孩子时说,本性较弱的孩子尤为不能抵制成年人的影响,对此我们要特别提防。
我们要如何教育孩子,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呢?在本书二十六章里,她提出了“工作本能”。她指出儿童工作的愿望代表着他们一种生机勃勃的本能,人是通“过工作来构造自己的,没有工作他就不能形成自己的人格。”不存在工作的替代物,无论是慈爱还是身体的健康都不能取代它。在本书的精神胚胎一章中曾谈到过“实体化”,实体化是基督教最深的奥秘之一,“化为肉身并存在于我们当中”,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把所有的他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做过的工作都“吸收”进来组成了这个充满活力的、日渐聪明的儿童。
一个儿童首要的前提得是精神独立、人格健全的人,其次才能要求更高的目标。蒙氏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点,培养“正常化的儿童”,未来的有素质中国人。蒙氏教育是一种教育体系,也受一些文化、制度的限制,有一些遗憾,但是蒙氏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虽不能担当拯救中国教育的重任,但它至少为我们的教育打开了一扇窗,为我们的的儿童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http://www.dxsbao.com/art/4908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