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浅谈《民主主义与教育》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公管院 作者:刘思煜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会发现杜威有这样一个基本观点: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目的。正是在这样的哲学思想下,他又明确的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生活需要。教育是解放个体的一种途径,是帮助个体朝着恰当的个人和社会目的持续不断的生长的途径。

在杜威看来,生命体与无生命体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更新维持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教育的必要性所在。也就是说,教育是一种生命的传递,而生命则“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我更新的过程”,尽管生命体不能胜任无限期的自我更新任务,但是,生活过程的延续不依靠任何一个个体生命的延长,因为人都有终年,都不可能将知识永远带在身上,所以,势必需要传给下一代。因为群体每一个成员的生和死这些基本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决定教育是必要的。群体存在着不成熟的新成员,他们是未来唯一的希望,和掌握群体知识和习惯的成熟的成年成员之间形成对比。这就使得这些未成熟的成员不仅要在生理方面保存足够的数量,而且要教给他们成熟成员的兴趣、目的、知识、技能和实践,否则群体成员就将停止他特有的生活。这个传递,就是教育的由来。

也就是说,社会通过传递过程而存在。而这种传递又不能像搬运砖块那样,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也不能像人们用切成小块分享一个馅饼的办法与人分享。教育是育“人”的,需要有精神层面的沟通,依靠的就是交流。实际上,这个交流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既然如此,交流的好与坏,就决定了教育的效果。这个交流(或者说对话),需要建立在双方对等的情况下以“沟通使参与者达到目的的理解,它使交流的双方具有相似的情感和才智偏好,比如对期待和要求做出回应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生活需要的教育的话,沟通交流就成了教育的基本途径。这种途径,又是与人与人的距离没有多大关系的。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共同的目的,不在同一个话语系统,我们就不可能形成共同体,于是双方即便面对面,也是无法形成对话与交流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认识到“甚至在最社会化的群体内部,有许多关系还不是社会化的”,这就是我们常常碰到的,同在一个群体中为什么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甚而至于格格不入的原因所在。

用杜威的话来说,就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雇主与雇员的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而论,他们仍旧处在这个水平”——“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社会群体,不管他们的各自关系多么密切,相互影响多么大”,譬如上对下也能通过“发号施令能改变行动和结果,但是它本身并不影响目的的共享和兴趣的沟通”,也就是说,在没有成为真正的社会群体的情形下,人与人的相互影响是单向的,是上对下的,是不平等的。遗憾的是,这样的现象,在现如今的教育实际中还是相当普遍的。所以,教育必须是在对等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

当我们认识到这样的现实情况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师生之间,在同学与同学之间营造一个适合学习和交流的环境:教师必须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向导,而不是把自己摆在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监工”的位置上。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偶尔进行练习和背诵是有用的,但这绝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尽管“要交流必须将经验条理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站到经验外面”,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忘掉自己的教师身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和思考我们与其他人——同行、学生、家长等人的所有联系,以实现我们经验的表达方式和途径能够触动他人。只有当我们成为沟通的对象时,则意味着我们的经验的扩大与改变,我们的所想和所感和我们的态度才会或多或少的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努力使我们的经验条理化。

如果交流的问题解决了,下面就是效率的问题。如果总是交流千篇一律的东西,就会流于形式,就慢慢成了机械化,就又回到工业化的那一套。而每一个人是不一样的(主要是他的环境、遗传、文化等等),他的经验有独特性,所以教育同时要有个体化的一面。当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模式化的危害所在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认识到作为教师的角色功能就在于帮助学生的生命生长,当然也包括我们自身生命的丰富与生长。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教材内容与当下的生活相去甚远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在教学中努力还原知识要素,使教材知识与社会现实成为一个整体,进而使这个整体朝着有助于我们生命生长的新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新的见解和经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必须关心每一个个体的生长,不仅意味着帮助每个个体对自然的理解,还意味着对整体和谐民主生活的理解、追求、鉴别与欣赏。更在提升每一个个体的人文精神,增强个体的社会经验,帮助人们努力在当前的自然、政治、经济与社会现实问题中寻找新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增加个体与社会的福祉。

http://www.dxsbao.com/art/4908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互联网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乡村振兴对于推动社会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农村发展新动力……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汉川湾潭乡,探索农产品新模式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在中国这么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减缓,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扩大内部需……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乘彩虹行,一路逐光
乘彩虹行,一路逐光7月11日至7月23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逐光支教队的6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湖北省天门市,开展了为期12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蒋场镇彩虹幼儿园,支教队为当地三至六年级的…
携手共进,共同成长
为提升孩子综合素质,帮家长们分忧解难。7月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星野志愿服务队抵达鄂州市鄂城区考棚社区,正式开展“希望家园”社会实践支教活动。支教是一项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每一个参与其中的…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疫情严防严控的总体要求,让当代大学生了解参与到各级组织的疫情应对流程,曲阜师范大学“深扎社会共成长,青春建…
“红”色信仰永驻,“书”写新的辉煌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中央。”当岁月流逝后,过往的痕迹成了宝贵的红色文化,生于当下,当代人理应将红色文化发展宣传。为传承红色文化,筑牢党性教育,曲阜师范大学“深扎社会共成长,青春建功二十大”社会…
优化社区基础设施,促进社区和谐建设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为深入了解社区状况,助力社区文明建设,服务社区群众,把握社区的重要基层堡垒作用,2022年7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深扎社会共成长,青春建功二十大”社会…
理想信念共发展,助学生远航
为改善当地教育,推动社会发展,突出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与重视。7月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星野”志愿服务队于鄂州正式开展“希望家园”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几天的教学结束,与孩…
奏青春乐章,颂历史雄歌
“十秩红船筚路蓝缕,时代青年再启山林。”一百年前,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国家一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更好的感悟中国共产党精神,2022年7…
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在这个思潮纷繁的教育领域,各种成才之路、成功教育的书层出不穷,看得人眼花缭乱。但其中很多书是火爆一时,风靡一阵,终究是昙花一现。但是这本《童年的秘密》却渐渐从角落里被人发现,并在实践中逐渐显示…
特色助养老,文化润心田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闾望。”如今,中国老龄化的问题逐渐凸显,而他们的养老问题也要得到相应的重视,为探索养老现状,奉献爱心,曲阜师范大学“深扎社会共成长,青春建功二十大”实践小队于7月2日来到济宁…
弘扬雷锋精神,砥砺奋斗青春
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必将留名千史。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自“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发出以来,学雷锋活动以及后来衍生的志愿服务在神州大地蓬勃开展、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