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读后感
学前教育(师范)班 潘祺凡
阅读了《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这本书,我深有感触。
在江西的四年实践中,陈鹤琴先生将他的教育思想概括出来,提炼上升到获得教育。他归纳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活教育的目的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的课程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的方法论。
光看这些理论名词,其实,我并没有完全地理解,何为“活教育”。但,当我继续翻看书籍,阅读了各位名园长的经验分享,我想我慢慢找到了答案。
许雯园长对陈鹤琴先生所言,“玩具不仅仅带给儿童快乐,它还是儿童的第一本书”这句话展开了思考。教育学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非常强调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正当我发出“活教育难道就是运用游戏对儿童进行教育吗”的疑惑时,许雯园长的做法让我得到了解答。他们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种资源,第二是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第三是充分利用自然之物。我对他们的做法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自我理解。首先,利用本地的资源,让我联想到儿童和自己家乡的联系。在寻找本地资源的同时,小朋友们也可以更加了解到自己家乡的特色,对于未来介绍自己的家乡也会很有帮助。而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不仅能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参与到小朋友们的成长过程中,还能让小朋友们在家长,也就是人生中第一个教育者的引导下,了解到变废为宝等生活小技巧。其次,充分利用自然之物,我想,这就充分体现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用“活教材”培育“活学生”,让小朋友们在感受自然的同时,还能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培养了小朋友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在阅读其他章节时,我发现,幼教老师们在设计游戏、课程时,都不约而同用到了一个句式:“不仅……还……”,也就是说,老师们的游戏,都多方面地涉及了小朋友们各个领域。在获得科学认知的同时,能提高艺术素养;在培养劳动意识的同时,能增强秩序意识;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审美意识的发展……我想,这应该是幼教之于其他年龄段学习的最不同之处。相对于提高专业素养,幼儿园的教学更是一个把小朋友培养成完整的“人”的教学。这也体现了陈鹤琴先生理论的核心: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此外,我还有一些其他的发现。我发现,一些名园长们,会发现与分析幼教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例如家校的结合等。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爸爸助教团”。在一个女性偏多,阳刚不足的幼教环境中,老师们采取了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小朋友们得到了来自男性的阳刚、坚毅气质的教育,也让爸爸们走近儿童、理解儿童、体验儿童。这个方法我觉得非常巧妙,也让我深受感触。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使我受益匪浅。把书翻到最后一页,似乎读完了,又似乎还没读完。我想,这一定是一本值得我反复研读、反复揣摩的“幼教新手入门指南”。
http://www.dxsbao.com/art/4236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