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正值青春年少、四体健全的大学生,竟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愿意洗,而要快递回家让自己的父母代劳?这真是“抱大的一代”,缺乏独立意识和生活能力的一代。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们教育的失误。古语有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我们的年青一代,连最基本、最简单的生活小事都不愿、不会、不能去做,没有丝毫的独立意识,怎么可能担当起社会发展、国家振兴的重任呢?成长始于独立,我们的教育应该注重大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培养独立意识需要家庭的配合。有一位妈妈在比较了自己的孩子在日本和中国的生活经历后发现,在日本,吃饭、穿衣、洗脸洗手、系鞋带、收拾玩具等都是自己来做的。但是回到中国之后,很多本来应该是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外婆出于爱护总要帮着做,导致孩子觉得有些事与自己无关。这种“爱护”行为在中国大行其道,导致了中国孩子独立意识的早早丧失。1993年,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了中国教育界。那场较量中,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精神意志,中国孩子都输给了日本孩子。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上了大学还要把脏衣服快递给父母。这让我们对今后的较量产生了深深的担忧,也更提醒我们的家长,孩子独立意识的养成是从家庭开始的。
培养独立意识需要学校的引导。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的学习、作业、劳动等,都需要学生独立的完成。有学者认为,班级或学校的组成,应该是“独立联合体”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是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教育学者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美国学生是如何从小独立去完成一些研究性学习项目的。这在中国大陆教育界曾引起极大的反响,也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在当今的新课程理念下,许多综合性学习课程,都需要学生独自,或几人形成小团队独立,去完成某个研究性的课题。除了知识上和方法上的考量之外,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培养独立意识还需要社会的支持。材料中,国家邮政为高校学生快递脏衣服的举措,即使不能说是助纣为虐,也有推波助澜之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脏衣服寄回家,让父母为自己效劳,绝对不是小善,甚至称得上是小恶。因为它极有可能成为依赖他人的开始,成为不孝敬父母的开始,成为骄纵放肆的开始,成为一切不幸的开始。企业不能因为有钱可赚,就忘记了其社会责任,“企业要流淌道德的血液”,同时也要流淌教育的血液。只有企业拒绝这种依赖行为,社会鼓励那些独立意识,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人。
学生应不断求索知识,不断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还是不要让“脏衣服”消蚀了学生们的志向,阻住学生的成才之路。为了每一位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应该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脏衣服”洗干净。
http://www.dxsbao.com/art/4217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