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今朝千里路迢迢,愁心仍需当面讲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 作者:王欢

拿起一本古诗词书籍,随意翻开一页,书中的篇章布满了愁思别绪。那是游子漂泊在外的孤苦,也是慈母依依不舍的眷念,我们不由的感慨,离愁人皆有之,但现在很少人能真正体会。古时通信不发达,少时离乡,也许到了父母离去都无从得知;送别至交,也许此次挥手就是永别。探望他人更是难上加难的事,要去哪里,都要驾着一匹马赶路,碰到急事更是要日夜兼程。所以只能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过世间事大多都是不完满,并不是有所有的分别都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气万丈,更多的是“此去今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那一段山水路程,流年岁月,没了诉说的人也是如同空中高楼,水中明月,只是美好但却无人能触碰罢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的一代代的先辈用自己无数日夜换来的,是一条通向青天的大道。古时候的见面,是跨无数颠簸泥泞,被大山层层隔断。而现在的我们,千里路程一日相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摆脱了沉重的马鞍,坐上了柔软的座椅,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在出行这一方面,我们真正做到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科技带给我们的,是选择生活的权利,我们不再是面对蜀道绝望攀登的人,也不是因距离而阻隔的人,我们是能够说走就走的人。这世界是如此的美好,从前的人们,只能固守自己的方寸,而伴随科技的发展,我们能见证世界的美好,我们能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也能去映射天空的盐湖,我们能攀登世界之巅,亦或者探索深渊之海。科技带给我们的,是不局限于一地的生活。我们能够去认知更广阔的的天地,去逛想逛的城市,去见想见的人。

科技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变化。就像是一直流传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科技改变的更是我们出行的道路,难于上青天的不仅仅是蜀道,在我们国家的道路中,有六条悬挂在山崖上的公路,远远望去,就像是夹缝中的小草又或者是大浪中的小木板,仿佛稍微多一点就要掉入万丈悬崖,大道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每一段路程都是科技心血的凝固。黄沙万里,茫茫戈壁滩上布满粗砂、砾石,踏在上面,沙沙作响。一条条干沟毫无生气地横卧在上面。除了一些麻黄、沙拐枣等耐旱植物点缀其间,很少有植物生长,动物也远走高飞了。这样的生命的禁区中,我们也通行了公路。

但是古时候的人可没有这样的道路,所以古人分外重视离别,此去一别,便是经年。他们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他们用诗文来安慰自己,在明月下许下美好愿景。有多虔诚,就有多凄美。古人的美,也在信中体现,分别后,由于山水阻隔,他们往往会长时间音信杳无。这样,在相见无期、音讯阻隔的期间,游子与居人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他们对彼此的思念——书信。李清照则这样写与丈夫两地分居时的情思:“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淡淡的闲愁中,又有着心心相印、彼此牵挂的欣喜,她肆意倾诉离别之苦,将书信作为自己感情的寄托。分别多时,一封满载真情厚意的信函成了温暖的象征、情意的象征。但是,真的就是这样的吗?在那样的年代里,真的能保证每一封书信都能寄到家乡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青葱少年离开了家乡,两鬓斑白回到了故乡,家中亲友化作冢中枯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让人叹惋。幸好,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也是科技发展的年代,今时的交通发达,几百公里的地方,几个小时的汽车便可到达;几千公里的地方,几个小时的飞机也可飞抵。加之通讯也发达,电话、手机、网络,随时随地可听见对方的声音,上网则可马上通过视频看见对方。书信承载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是那段烽火岁月里,价值千金的物品。不过。有些事,还是亲口说出来最好。

电视里面时常播放着一个公益广告,那是一位因为年龄增长而逐渐失忆的老人,在家庭的聚会中,不断的将饺子往口袋里面塞,而嘴里面还念叨着,这是自己孩子最喜欢吃的东西。每次看见这广告,我都会鼻头一酸,影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各式各样的娱乐,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面,它能传播的,还有爱。我也曾经年少,也与父母起过冲突与矛盾,那段时间没有所谓的妥协,只有少年的一腔孤傲和自以为是,最终是时间给出了答案,少年的棱角逐渐圆滑,他也离开的家,离开了父母,同时也失去了道歉的机会。每一次邮寄给父母的书信,总是将自己快乐分享,道歉的话语到了嘴边,却在纸上留下一片空白。还好,时代给了每一个孩子后悔的机会。在佳节团圆的日子里,孤身一人的孩子常常想起那些古人的诗词,字里行间的感慨让人感同身受,不过这个时候,他也能拿出手机,找到父母的名字,拨打视频电话。镜头的另一边,是丰富的菜肴,是慈祥的父母,山河能隔开我们的距离,但是它隔开不了爱,这个时候,他往往感慨的是,生在这样的国度,太好了。在那难忘今宵的歌声里,他仿佛回到了从前的日子里,男人至死是少年,这一次,他说了六个字,“对不起,我爱你。”

http://www.dxsbao.com/art/4198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财子聚一堂,金看百年史---20级金融一班团立项活动
【福州大学10月20日讯】(通讯员:蔡欢、方言)福州大学20级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01班团支部团立项活动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为纪念建党100周年,更好普及党情党史知识,10月21日下午,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级…
培训咨讯 温州浙南产业集聚区新教师试用期培训2021级开班暨2020级结业典礼在温州大学举行
2021年10月24日,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岩松堂雁山厅迎来了温州浙南产业集聚区新教师试用期培训2021级开班暨2020级结业典礼。温州大学教育学院何毅书记,区文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云云,综合人事处、研训处、温大培…
聚焦课程改革助力课程建设——浙江省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工作坊在温州大学教育学院举行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学前教育推进的大事!在课改的路径中,心中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方向在哪?儿童视角?课程观?带着这些疑惑我们开始了为期12天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修。2021年10月25日,浙江省幼儿园园本课程…
同心抗疫 共克时艰|兰州交大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家长为师生捐赠4万只医用口罩
在我校疫情防控最严峻的关键时刻,11月2日,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收到了来自2021级土木工程04班一名山东德州籍新生家长主动慷慨捐赠的4万只医用口罩,为学院的防控物资储备添砖加瓦,为全院师生身体健康和…
圆梦军旅,不负韶华
(指导老师:章思思编辑:蒋慧余可欣徐嘉欣徐龙燕)“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个秋天,有九月的激情,也有昂扬的热血。人间的温情将记忆烘烤得蓬松而馨香。即使是军训过后,我们也忘不了陪伴我们…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脱贫攻坚·基层力量”实践调研团“脱贫攻坚战中的基层担当”实践调研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2021年2月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中,从来少不了…
岁月无虞,来日可期
(通讯员:余可欣指导老师:章思思)11月2日下午2:30,湘潭大学第八届青年传媒中心暨网络文明促进会成立大会在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校团委书记张月朗、校团委老师章思思、校团委学生副书记刘禹江出席本次…
一针一线绣万里河山
20级物流管理01班前往三坊七巷进行“一针一线绣万里河山,一字一句诉爱国衷肠”校外团立项活动。得知我们来意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踊跃的参与,他们认真绣十字绣的模样一直刻在我们的心…
追忆红色道路
恰逢党的100周年,我们物管一班组成了福建党史参观小分队,前往福建党史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从平和农民起义,到中共闽西特委的成立,到崇安农民起义,进行游击战争再到古田会议的召开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
化学学院“忆百年征程,创‘化’‘美’新章”团干培训之优秀策划案答辩顺利举行
新闻中心消息通讯员程际颖何璇瑶田有茂10月31号下午,化学学院“忆百年征程,创‘化’‘美’新章”团干培训之优秀策划案答辩于逸夫化学楼501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让全体学员学习参与答辩人员的优秀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