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娱乐至死》读后感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 作者:王雅婷

(一)相机与电视

在阅读《娱乐至死》之时,我便不由想起刚刚读完不久的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前者探讨的媒介是电视,后者则是相机。探讨的媒介不同,但是核心观点却不谋而合。

《论摄影》初版于1977年,早于《娱乐至死》。相机的历史更是要追溯到19世纪。如果更较真一点的话,1550年卡尔达诺的“双凸透镜”都可以算作世界上的第一台相机。电视和相机,归根到底都只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和收集信息的辅助工具。《论摄影》的译者黄灿然先生对这本书的主旨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摄影表面上是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摄影影像自成一个世界,一个影像世界,企图取代真实世界,给观者造成影像即是现实的印象,给影像拥有者造成拥有影像即是拥有实际经验的错觉。”而在《娱乐至死》的结尾,作者的话语(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警告)则更加直白而直击人心:(电视使得)“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人们使用相机和电视,最终目的是为自己服务——记录、了解、观看、娱乐……然而,任何人都不得不说,工具的魔力实在是太大。它让我们使用它,进而依赖它。我们试图反抗,但最终发现这种反抗只是徒劳,甚至还会让我们陷入一轮新的痛苦——想要挣脱这种依赖而无果的痛苦。于是我们逐渐放弃反抗,放纵自己对于工具的依赖,直至沉迷而全无所觉、享受其中,心甘情愿地臣服于工具。

工具的意义在于服务和便利使用者,然而现在的使用者却忙着钻研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工具。

于是乎,波兹曼发出一连串时代之问:“如果我们没有听到痛苦的哭声呢?谁会拿起武器去反对娱乐?当严肃的话语变成了玩笑,我们该向谁抱怨,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抱怨?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

鲁迅先生曾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而现在,我们只能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对于自己的沉睡一无所觉、甘溺其中的人,他只会惊觉你是个疯子,正如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跳舞的人是疯子。

(二)何为“娱乐至死”

随着《娱乐至死》的大火,“娱乐至死”这四个字出现的频率也随之直线上升。部分人在为本书叫好的同时,却似乎误解了书名的含义。

《娱乐至死》的英文名为“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乍一看,似乎翻译为“娱乐致死”也并无不妥。然而一字不同,含义便大不相同,可谓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致,即导致。娱乐致死,即娱乐导致消亡。也许这句话本身并无太大过错,然而,如果要是认为这就是波兹曼在本书中所表达的意思,那就大错特错了。

为防止读者的误解,波兹曼在书中作了明确的解释:“我对电视上的‘垃圾’绝无异议。电视上最好的东西正是这些‘垃圾’,它们不会严重威胁到任何人或任何东西。而且,我们衡量一种文化,是要看其中自认为重要的东西,而不是看那些毫无伪装的琐碎小事。这正是我们的问题所在。电视本是无足轻重的,所以,如果它强加于自己很高的使命,或者把自己表现成重要文化对话的载体,那么危险就出现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样危险的事情正是知识分子和批评家一直不断鼓励电视去做的。”

在我看来,最后一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意图——不是批评电视机,而是批评人们企图将严肃的文化用电视这一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将理性、严肃变得肤浅、庸俗,还自得其乐,美其名曰传播文化、发扬文化。

波兹曼还提到:“电视的思维方式与印刷术的思维方式是格格不入的;电视对话会助长语无伦次和无聊琐碎;‘严肃的电视’这种表达方式是自相矛盾的;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也即,电视的作用就是娱乐,娱乐是电视的使命。然而,人们却忽视电视媒介“娱乐性”这一倾向性,不断向其输送并不适合的内容。

放眼当下,不论是个人还是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都对泛娱乐化的各种眼花缭乱的有流量而无质量的电视节目(其实不止是电视节目,在此只是着重强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这些抨击中,人们常常打着“娱乐至死”的口号,企图唤起人们吝啬的注意。也许有些人只是单纯觉得这个口号出名、凝练,但也不乏许多人认为这就是波兹曼的原意。

事实上,如果要用波兹曼的观点来解释上述现象的话,那么,不论是选秀节目还是虚假的真人秀,其遭受的批评与嘲笑都是毫无理由的。在波兹曼看来,“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这些节目,只是在忠实地履行电视制造娱乐的使命罢了。

而在促进“娱乐至死”这一事上,CCTV、BBC等才是功不可没。波兹曼认为,传递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传递信息的改变。正如他在《走向伯利恒》这一章节中所说的:“真正的危险不在于宗教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而在于电视节目可能会成为宗教的内容。”换句话说,真正的危险不在于娱乐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而在于电视节目可能会成为娱乐的内容,也即严肃的文化可能会成为娱乐的内容,而人们还把这种娱乐当作严肃。

(三) 互联网时代下的反思

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讨论的主要是美国电视时代下媒介的控制。三十多年过去了,这种控制不断没有衰退,愈演愈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介的控制几乎是无孔不入,娱乐的细胞更是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肌理。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人类会死于他们所热爱的东西”的预言似乎已经成为现实。

在2020年特朗普与拜登的大选中,网友们哀叹川普的败选,竟然是因为失去了一大表情包和鬼畜素材的来源,而对这次大选对于国家将会产生的影响视而不见。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大选信息——准确地来说——是娱乐信息。对此,借用波兹曼的话来说就是:“情况的严重性不仅在于我们被剥夺了真实的信息,还在于我们正在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无知是可以补救的,但如果我们把无知当成知识,我们该怎么做呢?”

但正如《娱乐至死》“媒介即隐喻”这一核心观点所表明的:媒介正在以一种潜移默化、出人意料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对此我们还浑然不觉。

电视虽然是以图像和声音为主要呈现方式,但是文字却还并未全然就一文不值。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文字的地位却可以说的上是真正的一文不值了。30秒甚或是15秒的短视频已成为人们了解信息、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在这短短数十秒的视频中,连图像都好似嫌空间不够而不断往里塞,我们又如何奢求能有文字的一席之地呢?

有一名作家曾发表了一篇文章——《谷歌是否让我们变得愚蠢》。文章开头写道:“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有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像是有人或者什么东西在胡乱鼓弄我的大脑,重塑我的神经回路,重新编程我的记忆……曾经,专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冗长的文章,对我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儿……不过,这种情况如今已经很少发生了。现在的我翻了两三页书,注意力就开始飘忽不定,我会突然烦躁不安,失去头绪,接着就开始找别的事情去做。”

从博客到快手、抖音,人们交流的方式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文字的式微和声像的崛起。文字,尤其是印刷文字的缺失,让我们在沉溺于声色的刺激的同时,慢慢失去深入、严肃思考的能力。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的最后一句话在任何时候读来都让人毛骨悚然:“我们的痛苦不是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在互联网时代,这句警告似乎要一语成谶了。

http://www.dxsbao.com/art/3489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根据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黄河文明要讲好黄河文明起源故事

考古学根据人类制造工具和武器所用的原料,将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好些阶段。“仰韶……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讲好黄河故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黄河,中华文明发源之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延续,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斗和发展,其生态环境好坏关系大众福祉。加强黄河生态文明建设,推广绿色发……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造福中华民族

黄河流域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是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促进黄河流域发展

黄河流域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是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兴衰成败与大河两岸人民观水、用水、治水的历史息息相关。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治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讲好黄河故事,延续黄河文化血脉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为我们保护、传承、弘扬黄河……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保护黄河,从小事做起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和生态屏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国家战略。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 闫帅琦 洛阳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自动化学院承办 “青韶织锦 绘艺境 青春华彩绽校园” 第六期大学

暮春四月,暖风裹挟着花香漫过八教回音壁的檐角,一场汇聚青春活力与艺术魅力的盛宴在此绚丽启幕。4月26日,由自动化与电气工…

兰州交通大学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圆满落幕

4月26日晚,兰州交通大学时代广场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启。本届比赛以“…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教逐梦,实习砺行|外国语学院师范生实习纪实(

一、观摩悟教:于细节处见真章初入实习校园,走进优秀教师的英语课堂,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授课教师以流利的英文创设沉…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研途领航・筑梦同行”考研经验交流座谈会成功举

为有效帮助我院学子全方位提升考研备考效率,新乡工程学院“言·智行”学风建设工作室于4月25日下午南北校区同步组织了“研途…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助力学生成长

4月2日下午,在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菲华楼A203教室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经验交流会。此次活动以“学海…

最新发布

牢记疫苗知识 安全健康同行
牢记疫苗知识安全健康同行——记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多元抗疫,从‘苗’做起”防疫宣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6月28日上午,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多元抗疫,从‘苗’做起”防疫宣讲实践队开始了第一…
神奇的有机实验
柱层析分离的奥秘2021年6月28日下午三点,我们实验室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过柱子——柱层析分离,让我们实验室成员了解了有机实验的常用基础操作过柱子。实验前老师先向大家简单讲述了关于过柱子的一些常…
接种疫苗,防控疾病
接种疫苗,防控疾病——记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多元抗疫,从‘苗’做起”防疫宣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6月28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校“多元抗疫,从‘苗’做起”防疫宣讲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始了第一天…
柱层析分离
柱层析分离2021年6月28日下午三点,我们实验室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过柱子——柱层析分离,让我们实验室成员了解了有机实验的常用基础操作过柱子。实验前老师先向大家简单讲述了关于过柱子的一些常识,过…
TLC(薄层色谱)点板分析方法教学
实验的奇妙之旅2021年6月8日,在许昌学院化工楼实验室开展“靠近太阳队创新”社会实践,队内成员全体参加。队员进行讨论分工保证社会实践的高效进行,学长学姐们分好种类进行实验,当然也有大一的加入实验当中…
图书馆占座,请文明“上位”
记者:王雅婷提起图书馆,许多同学都是又爱又恨。之所以爱,是因为图书馆的设施条件、学习环境和氛围大多好于学校里的其他地方,是学习的最佳场所;之所以恨,则是因为图书馆座位通常都是“僧多粥少”,导致…
科普得支持,科技引未来
#FormatImgID_0#--许昌学院PVDF复合光催化膜的制备研究及环境市场调研实践队队员田翠翠街头调查2021年6月27日,也是许昌学院PVDF复合光催化膜的制备研究及环境市场调研实践队任务进行的第一天。实践队队员田翠翠在河南…
沈阳城市学院举办第十二届学生会学期表彰大会暨2018级学生干部卸任仪式
本网讯(校团委梁洁)6月25日下午5点30分,沈阳城市学院学生会全体成员在南楼宴会厅参加第十二届学生会学期表彰大会暨2018级学生干部卸任仪式。在表彰环节中,学生会主席团为学期飞跃部门、最具潜力部门、最具…
接种新冠疫苗 保卫生命健康
接种新冠疫苗保卫生命健康——记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多元抗疫,从‘苗’做起”防疫宣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6月28日上午,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多元抗疫,从‘苗’做起”防疫宣讲实践队开始了第一…
从唐诗观古今诗韵
林庚先生常说:“我首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一名学者。”林庚先生也的确是一名诗人,正是有着诗人的才情和敏锐,他才得以写出《唐诗综论》这样具有无可比拟的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诗歌鉴赏专著。也正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