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古代汉语中“何”字作为最常见的字,在不同的语境以及不同的结构中有着不同的解释。近期我发现“何”这个字用法很值得研究,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何”字已经在古汉语的基础上,发生了转变,无论是词义还是词性,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人们在研究“何”字的过程中,只有结合着古代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以及相关作品,才能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本文就围绕“何”的用字现象来讨论古代汉语的用字现象。
关键词:古代汉语 何 用字现象
本学期的古代汉语课程即将结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到许多关于古代汉语的专业知识,也了解到古代汉语中许多字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用字现象,许多都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值得我们深究的,我认为最有意思的当属“何”这个字了。我最早接触这个字是在很小的时候看古装电视剧,里面的夫子拿着书籍摇头晃脑一通后总爱捋着自己的胡子问一句“何解”,也就是“这句话什么意思”,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原来“何”不止可以这样用,这个字它一般出现的情况下都是作为疑问句中的疑问词出现,但是他也不仅限于疑问句,他有其他的固定用法,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以分为表疑问,表反问,表感叹等。
一、固定用法
“何”字常见的固定用法大致分为以下几项。
(一)表疑问
1.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如:“王曰:‘何以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何所(所……的是什么)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3.奈何、若何(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如:“未辞也,为之奈何?”(《史记•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4.如……何、奈……何(把……怎么样呢、拿……怎么办)如:“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5.何为……(为什么……)如:“君何为生我家?”(黄宗羲《原君》)
6.几何(多少)如:“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段玉裁《戴震难师》)“敬诺。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二)表示反问
1.何……哉(也)、安……乎(怎么能……呢)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何……为(……干什么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左传•殽之战》)
3.何……之有(有什么……呢)是宾语前置的凝固格式,如:“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之有”式有时变化,压缩为“何有”,成为一个凝固的形式,往往是对前文所叙述的内容,表示“有什么…”的意思.如: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掉君王的敌人,瞧着力量去办,我有什么舍不得(杀)呢?有时,在“何…之有”的压缩式“何有”的前边加“于”字,或在后边加“于”字,形成“于…何有”或“何有于…”的形式,这两种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都可以用“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的
格式来对译.如:王曰:“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远世之王,于我何有?”(《孔丛子》)——(陈)王说:“六国的后代,我是不能封他们为诸侯的.那些远世的国君,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子贡通达事理,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难处呢?
劳之不图,报于何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没有想尽什么劳力,对报答来说,又有什么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孔子说:“口里不
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呢?”
4.如何、如之何、奈何(怎么、怎么能……呢、为什么……呢)如:“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三国演义•失街亭》)“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荷蓧丈人》)奈何忧其坏?(《列子•杞人忧天》)
(三)表示感叹
1.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左传》)
2.一何……(多么……啊)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3.……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总结:从远古至今,中华文化一直源远流长,从未间断,这也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中华文化一直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熠熠生辉,是因为有了汉字的出现和发展,通过汉字对古代文化历史的记载,我们能够很好的传承我们中国的传统,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也必将继续绽放光彩。所以学好古代汉语,了解古代汉语中的用字现象对于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http://www.dxsbao.com/art/3434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