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人与网络的关系日益密切,网络流行语也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迅速打开语言市场成为风尚。本文从网络流行语的内涵、流行原因、特点、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其看待方式这些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内涵、流行原因、特点、影响、看待方式
一、网络流行语的内涵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流行,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历史潮流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透视出的社会文化特征
1、平民化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著名学者王一川在《大众文化的含义》中这样理解。很多网络流行语来自于网络,最初是少部分人发现并转载使用,随后转载和使用的人群不断扩大,随着网络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例如“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些网络流行语都充分体现出文化的大众化平民化。
2、娱乐化
不少流行语的产生都与新娱明星有关。本年度位于微博之夜网络流行语榜首的“不愧是我”一词,是王一博在拍摄《陪你到世界之巅》时期,给剧组人看他骑摩托的视频,喊出“it‘s me”,粉丝翻译为“不愧是我”。小表情特别傲娇,自此不愧是我,成为网友调侃王一博的专用词语。抖音最新热梗,管你是仙人球还是煤球、石头——盘它。相声演员孟鹤堂可彻底是把“盘”这个字搞火了:“干干巴巴的,麻麻赖赖的,一点儿都不圆润,盘它!”
3、从众化
当一个新的网络流行语走红爆火后,网友便争相模仿,加之网络媒体的催化,“我太难了”、“好嗨呦,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我酸了”等词很快传遍街头巷尾,其中自然有不理解其表意仍追赶潮流盲目跟风使用的。
(二)新媒体传播力量之大及传播速度之快
新媒体是流行语的孕育场,也是流行语得以广泛传播的媒介与载体。网络语言的监管相对宽松,在网络上人人都有话语权,可以用通俗朴实的语言图片进行交流沟通,可以随意转载传播。因而很多有趣的个性突出的语句词汇便得以很快传播出去。
新媒体具有创新性,时效性强,传播的主体、内容、形式和受众也更为广泛,且互动性强。
(三)年轻人追求时尚的心理
年轻人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他们更喜欢张扬个性,追求时尚潮流,网络流行语迎合了其追求时尚和特立独行个性的心理。这些形象生动的网络语言是网民乐于接受的。年轻人使用、传播、转载、刷屏,极大推动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发展。
三、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年轻人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因而年轻化和有文化是网络流行语迎合两大重要特征。此外,网络流行语也具有社会性、娱乐性和不规范性等特点。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解释。首先是网络流行语的谐音现象,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也是一个巨大的统一语言社区。网络流行语的谐音有词语谐音和数字谐音,词语谐音比如“鸭梨山大”中“鸭梨”谐音“压力”,“涨姿势”谐音“长知识”,“笔芯”谐音“比心”;数字谐音比如“886”谐音“拜拜喽”,“55555”谐音“呜呜呜呜呜”。其次,网络流行语受方言影响,互联网用户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方言发音,造成了一些新词语辞,比如“灰常”意为“非常”,它表明这个地区的人h和f不分;而“赶脚”意为“感觉”则是湖南方言特点。此外,还有“蓝瘦”意为“难受”,“香菇”意为“想哭”等等都体现不同地区方言特征。再次,网络流行语受外国语言影响,世界上任何语言不是孤立的存在,总是与其他语言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网络社会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相互通信融合交流融合虚拟的地方,出现许许多多受外国语言影响的网络流行语,比如“PK”、“PS”、“blog”等等。最后,网络流行语反应社会热点现象,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针砭时弊的舆论场所。人们选择一个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热点现象的评论,使特定的语言表达特定的意义。例如跟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相关的年度热词有“阿中”(对中国的爱称、昵称)、“14亿护旗手”等,饱含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浓浓深情。网络流行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时事动态,“霸凌主义”与中美贸易摩擦相关,“文明互鉴”则表达了中国人对国际交流和沟通的美好期许。
四、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一)社会正效应
网络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使生活更加富有色彩与乐趣。网络流行语言幽默诙谐、方便快捷、时尚个性,同时也承载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丰富和发展了汉语。
网络流行语舒缓群众情绪,体现群众意识。网络流行语通过引起群体认同从而激化公众原本所隐藏的社会情绪,使其显化并得以表现出来,这种情绪表达一定程度上舒缓了社会情绪背后的负面效应。此外,网络流行语所引起的集体效应有利于促进群体交流,体现群众意识。
网络流行语能够引发社会思考。网络流行语多源于社会热点事件及公众议题,这些促进了群体之间的互相认知和交流沟通,引发社会思考。
网络流行语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网络流行语依赖于其自身简洁、轻松、诙谐的特征能在公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品牌意识,具有较为长效的经济价值。
(二)社会负效应
网络流行语会异化语言形态。网络流行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传统的语言样态存在差异,网络空间的传播力会对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产生冲击,异化的语言形式会导致错误的表达习惯,不利于主流文化语言的规范使用。
网络流行语易形成思维定式。网络流行语从一开始形成的语言模式在传播过程中形成定式,对于社会热点和事件的观点容易导致公众视角单一化和观点趋同化,形成思维定式。
网络流行语可能形成网络暴力。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许多社交娱乐软件没有实名制,其匿名性对各种言论形成一种保护力。在此情况下,公众的言论表达不仅具有情绪化趋向,而且往往呈现低俗化的特点,在非理性情绪的影响下,语言暴力就会在群体之间发酵蔓延,使得网络社会价值观异化,形成恶性对抗。正如近期的ao3事件,肖战因部分粉丝的不当行为而被辱骂,加之一些跟风的,买黑的人,以致事件愈发严重,网暴持续不断,网络风气污浊不堪。至今,网络暴力不知毁掉了多少无辜的人。
五、如何对待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有利有弊,既不可全盘接受,也不可一昧抵制,我们应当正确地对待。
首先要正确认识网络流行语,不可肆意曲解。网络时代,一些信息可以很快被复制曲解,被包装成一种娱乐产物,戏谑调侃,歪解本意。因而,我们应正确认识了解其涵义,不可曲解。
其次要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不可生搬硬套。很多网络流行语被拿来滥用,有商业性的宣传,也有专业性的报道,以致词不达意,甚至让人厌烦。因而,对于一些有特殊涵义的词语,要正确对待,妥善处理,以免闹出笑话。
最后要正确分析网络流行语,不可跟风搬运。网络流行语的迅速传播很大程度上源于网民的搬运作用。在此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判断其利弊,有些网络词充满正能量,传播搬运倒是好事,而有些却是糟粕污秽言语,污染网络社会风气。我们应正确看待,理性分析,不要盲目跟风使用传播。
网络流行语既是恩赐,也是灾难。正确对待网络流行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http://www.dxsbao.com/art/3333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