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师德
在21世纪的中国,由于教育的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教育理想迷失、师道式微、师德滑坡、学术腐败等已成为校 园常见的现象,师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和困境。对此,教育主管部门 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如教育部颁布的师德“红七条”等,但这些外在约束力并未有效提升师德水平。许多教师既不认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脱离实际、生冷刻板的师德规范,但其又对师道、师德认知模糊,缺乏师德自觉和自律。那么,师德内涵究竟是什么?加强师德建设究竟有何重要?师德问题的症结又何在?
一、师德内涵解析
师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师德是指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狭义的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可以简单理解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师德犹如生命,“微小中浓缩有博大,短暂中孕育着永恒”。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思想基础。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师德。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教师作了“智”、“仁”、“表”方面的论述,这一论述对当今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师德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当今社会,体现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人本思想、民 主理念、法制意识和创新意识,被人们所推崇和追求。教师作为社会的良知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传承历史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特 殊群体,必须具备这些新思想、新理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广泛。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相互交融的多元文化中汲取精华,筑与研究现代师德的框架与 内涵,对高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不仅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方面。首先,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保证,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力量源泉,是感召学生进步成长的巨大魅力所在,也是学校获得社会充分认可和有力支持的感召力之所在。
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道德导向作用,教师的高尚品质春风化雨,在潜移默化之中培育着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激发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要站在国家 、民族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就能体会到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加强师德建设还发挥着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促进教师努力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等新型学习模式,构建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渡、共探究的一段生命历程,让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教师与学生平等分享彼此的知识、思考和经验,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交流彼此的体验、感悟与情感,将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使学生获得全面成长发挥着促进教育改革走向深人,推进教育努力实现“三个面向”的战略要求,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而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而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又有力地支持、影响、促进着各条战线的建设,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对实现发展的目标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增强师德自觉,为师德建设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教师的师德自觉和参与师德建设的程度,决定着师德建设的成败。其中,师德自觉是师德自律的前提和基础,是师德建设的内生动力。所以必须要增强师德自觉。
当下中国的师德建设问题,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师德转型问题,仅仅靠教育主管部门下达几条“师德禁令”、划出一条“师德底线”、抨击一些反面典型、宣传一些育人楷模,是不能真正破解师德建设难题的。从深层次看,师德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师德自觉,从弘扬传统师道、满足教师利益诉求、规范教师专业伦理、构建“层级化”师德规范体系等多维度人手,方能收到综合治理的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弘扬传统师道,为师德自觉提供精神“培养基”, 为师德建设开掘 精神动力。
2.满足教师的利益诉求,为师德自觉提供物质支撑,为师德建设提供原始动力。
3.成立教师专业伦理协会,助推“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伦理理”的转轨。
4.构建“层级化”师德规范体系,实现“圣人化师德”向“平民化师德”的转向。
教师的素质关乎教育的成败,师德的内涵意蕴主要通过负有神圣职责的教师职业彰显出来。当代教育家叶澜指出,中国教育的“转型性变革,必须读懂教师。只有真正读懂,才能真正知道该如何更好地促进、帮助教师成长。读不懂教师,不改变教师,则一切都是空话”。今天中国的师德建设也必须读懂教师,只有从师德自觉入手,才能唤醒教师自身蕴藏的师德建设的内生动力,才能找到师德自觉的突破口,从而最终有效的加强当代师德建设。
http://www.dxsbao.com/art/3186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