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宅”怡情,大“宅”伤身
为了缓解压力, 一部分年轻人喜欢在闲暇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际交往, 在自己独处的世界里放松自己, 通过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来追求纯粹而简单的快乐。移动互联网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也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娱乐方式, “宅”也就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很多人认为“宅”的生活方式既不影响学习和工作,又能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不失为一种值得被尊重的生活态度。从这个角度看,“肥宅文化”对青年群体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高压的快节奏生活里,“宅文化’注重身心的自我调节,主张追求人本身的快乐。
然而,在青少年里有些人把“宅”过度的进行。很多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们,放假的时候就每天把自己关在小小的房间里,面对着一块小小的屏幕,度过完整的一天。每天在互联网中自由冲浪,把自己限制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只在小小的对话框里通过一行行字符去进行交流,除了吃饭上厕所其他时间就是躲在自己的房间,甚至很少与父母交流。
这种过度“宅”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也和普遍,大学校园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没课的时候宅在宿舍,也有甚者为了“宅”而逃课,在宿舍无外乎睡觉、上网。他们除了睡觉电脑几乎都开着聊天、打游戏、看电影…久而久之,过度宅就会给我们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多重伤害。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选择这种过度的“宅生活”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退缩在起作用,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中的压力和失败,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胜利带来的满足和成就感,这种行为可能由于在社会中受挫或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同时也是社会性衰退的表现。很多“宅人”将 “自闭”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逃避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宅”起来,用物理距离阻挡他人,独自生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孤独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血压上升,压力增大,还有造成抑郁症的危险。的确,“宅人”通过互联网在虚拟的世界中生活,会出现从虚拟空间无法回归社 会现实的心理问题,长期“宅”下去,会有转入 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的倾向,所以,对青少年过度的宅现象还是小视不得。
http://www.dxsbao.com/art/3172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教科】我院组织参观西部计划教育展馆为加强青年学子对我校西部计划工作的了解,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养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3月27日,教育科学学院组织同学们到文华苑参观西部计划教育……
王海燕 杨鑫淼 吴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增强全院师生对睡眠健康的认识,倡导科学睡眠理念,3月20日,教育科学学院分工会联合聊城市人民医院在4#C121开展了第二十五个“世界睡眠日”义诊活动。聊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和耳鼻喉科的……
吴依凡 王婧宇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3月25日,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在4#C214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会议。学院党委书记王迎秋主……
毕延琛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加强宣传引导,深化教师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自觉,推动安全工作落实,3月20日,教育科学学院在4#C221组织开展全体教工安全教育专题政治理论学习,学习由党委书记王迎秋主持。党委副书记吴……
刘雨佳 李晓斐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教科】我院“红途铸梦”服务队赴黄山路社区开展“赓续红色血脉致敬时代楷模”社区实践为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传承榜样力量,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3月8日,教育科学学院“红途铸梦”服……
杨佳美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3月16日,教育科学学院在西校区北操场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嘉年华活动。本次活动面向大一和大二年级同学,共组建8支队伍,每支队伍由8名同学组成。本次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运动巧妙融合,……
徐源璐 吴依凡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引导同学们探索内心世界,释放情绪压力,实现心灵的疗愈与成长,3月15日,教育科学学院在4#C121开展“绘心绘意愈见美好”心理绘画疗愈展。活动伊始,主讲人详细介绍了评选规则,作品将从……
毛思宇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月5日,教育科学学院在11#A601举办“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观影活动。活动伊始,主持人就本次主题观影活动展开细致介……
蔡梦娇 王梦涵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