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跃敏江 刘宇彤 柴斯楚)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韦伯创作的社会学著作,在该书中,韦伯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这本书在肯定精神与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的前提下,阐述了新教伦理与潜藏在资本主义发展后面的某种心理驱动力(即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某些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铺垫之下,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阅读,这本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体系与架构,语言也十分严密,学术性很强,因此阅读的时候偶遇瓶颈,需要分成好几个阶段才能够读完全书,但也正因这本书严密的逻辑与蕴含的深刻思想,才使得它成为一部不朽的名作。读完本书我也颇有感触,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谈谈:
1、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涵义
马克思·韦伯在书中指出:“对欲望永无止境的贪婪与追求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并且有悖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甚至完全是一种抑制力量,或者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力量。”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范畴。他把“资本主义”当作一种整体性的文明来理解,认为它是18世纪以来在欧洲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法律、艺术、宗教中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精神发展的结果,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体现。而在这样一种文明中形成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精神气质或社会心态,弥漫于近代欧洲,这就是韦伯所说的“资本主义精神”。它作为近代欧洲所独具的价值体系,驱动着人们按照合理化原则进行社会行动,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因此我认为,韦伯所说的资本主义精神,指的是一种商业伦理,一种经济美德,它区别于黑奴贸易中所体现出的人性的野蛮。经济的发展,势必导致财富的集聚,而从自然人性来说财富的集聚也将导致面临诱惑,进而是人的堕落与道德的失败。而在面对财富的诱惑之下仍然能够保持理性的头脑与良好的美德,既能够依靠自身奋斗积累财富,过上充裕的生活,又能够抵御金钱、资本所带来的罪恶行为,在追求欲望中同时禁欲,正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关键所在。
2、新教伦理的观点
新教伦理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入世的禁欲主义和天职观。
原有的天主教教义将对宗教的解释权掌握在教会自己手中,神职人员甚至过一种奢侈的生活,此外注重非现世的精神生活,采取隐修的方式,过修道院的生活,脱离世俗生活,甚至厌世,期待神的恩典,总体来说有不入世的特征,而在此种价值体系中,没有逐利商人的位置,他们被认为是肮脏的,其所为不被宗教体系所鼓励。实际上是因为面临着这样的矛盾:宗教鼓励人勤奋与节俭,所以人的财富会随之增加;财富的增加又会增大人的欲望,随之带来的便是宗教精神的淡化。因此,宗教的教义导致世俗生活的富足,但却面临着宗教精神的衰退压力,这个矛盾是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无法将宗教精神的传承进行很好的延续,因此它也无法很好的提倡入世的生活,注重现世的进取奋斗。
而新教采取的是一种入世的禁欲主义,在生活观上,新教徒对于生活的要求往往是简朴,神圣,纯洁,他们反对肉体的欲往,生活的享乐。新教认为对于任何无节制的世俗享乐,无论是贵族的体育活动还是平民百姓在舞场或酒店里的纵情玩乐,都会可能使人们丢弃自己本应尽忠的职责,背离宗教,因此必须被当作理性禁欲主义的敌人。
在财富观上,从书中可以探知一二:“与封建豪庭那种建立在腐朽的经济基础之上,只求污秽风雅而不要严谨简朴的浮华炫耀相反,清教徒把中产阶级那种家庭式的整洁殷实的舒适奉为理想典范。”简单的说便是新教鼓励人们通过自身奋斗积累财富、但又反对奢侈无度的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宗教与世俗生活之间的尖锐矛盾。
中世纪的宗教以及天主教,使得人把重点放在死后的世界,所以往往轻视现世的生活,而宗教改革使得世俗活动不再是粗鄙可憎的,而是被赋予了道德色彩,日常的世俗活动具有了宗教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天职观被提了出来。
宗教改革之后,人们对于世俗工作的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从而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即天职观的涵义: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是要人完成个人在世俗生活中被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他们认为职业是上天赋予个人的生存方式,人应对这种天职负责,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文化。这种文化下,人们本着对上天负责的态度辛勤劳动,创造价值。
上帝的意旨是要人们努力做好他为人们安排好的社会劳动,做得越好,就越能增加上帝的荣耀。于是从事劳动成为上帝的意愿,劳动成了人们热心并称道的事情。新教认为拥有职业,表明一个人因虔诚而获得上帝的恩宠,虔诚的象征便是他从事职业一丝不苟,颇有条理。这种虔诚的职业观对于新教徒们的影响颇深,也促成了韦伯所说的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
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与新教伦理是密切相关的。
首先,新教加尔文教派所信奉的“预定论”认为,上帝所要救赎的并非全部世人,而只是其中的“选民”。谁将要成为“选民”而得到救赎或谁将被弃绝,都是上帝预先确定了的,个人的行为对于解救自己无能为力。而这种“预定论”看起来是必定走向“宿命论”的,但在韦伯看来,“预定论”认为个人对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的观点在新教徒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紧张和焦虑,反而导致了新教徒的一种逆向思维与行动,即以世俗职业上的成就来确定上帝对自己的恩宠并以此证明上帝的存在,从而达到自我救赎的目的。天职观便应运而生,强调职业是光荣而神圣的,人们应当抱着虔诚的心去工作与奋斗,世俗经济行为的成功不是为了创造可供于享受和挥霍的财富,而是为了证实上帝对自己的恩宠。从而,“预定论”的宗教伦理就导致了勤勉刻苦,把创造财富视为一桩严肃事业的资本主义精神。这就是韦伯在本书中的主要论点。
其次,新教伦理所提倡的是一种入世的禁欲主义,这也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资本主义的精神伦理秩序。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推动力量,而资本是一个沉淀的过程,首先要求获取财富,此外还要进行财富的再投入,在此过程中财富变成资本,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主张入世,便给了追求财富的人理由,并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奋斗获取财富,但同时又主张禁欲,呼吁人去克制自己的欲望过节俭的生活,也就是即使积累了大量财富财富,也不应挥霍浪费,这就使得资本可以留存下来。当人的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能够满足个人所期望的理想生活状态,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就会逐渐缓滞,而新教伦理具有明确创举的一点便是在此处进行了精神激励机制的调整,书中写道:“禁欲主义强烈谴责把追求财富作为其行为的目的本身;但是如果这种财富的获得是在履行天职的劳动中结出的果实,那么它就成为上帝赐福的象征。更为重要的是:在一项世俗天职中不辞辛苦、锲而不舍地系统劳动,会赢得这样的宗教评价——它是践行禁欲主义最高级别的方法,同时也是获得新生和笃信天主最为确凿而显著的证明。”这段话清楚地阐明了其精神激励的机制,即新教如何走出修道院,进入更广泛的世俗世界中同物质堕落进行斗争;并且也解释了为何清教徒有强烈的动机去不懈地获取财富,保存财富以及壮大财富,明确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核。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激励机制下,财富与资本源源不断地积累,资本不断再生产与再投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强大与快速发展。
4、一些感想
资本主义精神楚初诞之时,本是新教伦理与各种因素交互影响之下的一个产物,它更多的蕴含的是一种经济美德与商业伦理,但随着资本主义的急剧发展,人们所理解的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涵也在畸变,越来越与原本的意蕴相背离,成为资本家追求资本的急剧扩张,财富的函数式增长之下贪婪与压榨的代名词。
我认为,真正的资本主义精神,应当是鼓励着众多新教徒们坚持不懈地为了自我救赎而勤勉工作,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持之以恒的追求财富与美好生活的精神底蕴,而这种精神状态与文化底蕴至今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资本家们,在当代也仍有许多清教徒企业家们身上都流露出了带有这种宗教性质的资本主义精神特点,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待工作十分虔诚,虽然追求财富,但这种渴求并不是强烈急切的物质欲望,而是出于一种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与建构,他们一向注意避免过度浪费的开销,从不自高自大,从不陶醉于自己的权力。具有资本主义精神的企业家大都摒弃了贵族阶级的奢靡,克服了暴发户的狂妄,取而代之的是低调严谨。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西方的许多身价百亿的大企业家“裸捐”的新闻,从前我十分惊异于他们如此淡泊金钱的财富观,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渐渐有些理解,这其实也是资本主义精神所反映的追求但不贪婪的财富观在他们身上的一种体现。
读完本书,我对于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它让我更全面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精神产生发展的过程,也从宗教这样一个独特的角度看到了资本主义精神内核中所蕴含的宗教美德与它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http://www.dxsbao.com/art/3154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