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战疫思学 |《活着》:努力活着,但别苟活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郭嘉莹

《活着》于1993年出版,曾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等,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小说的故事并不复杂,余华用他平静近乎冷酷的笔调,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土地改革,文革等社会变革发生,主人公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遭受灾难,他的亲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最后剩下他孑然一身,买了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每当你感受到生活的一丝温情时,冷酷残忍的悲剧便接踵而至,丝毫不留人喘息的空间。当看到福贵终于从一个败家二流子变成懂得负责任的男人时,看到被岳父带回娘家的家珍又回到他身边时,你以为他的生活终于有好转了,谁知他的母亲又突然生重病,他被拉去当壮丁,生死未卜;看到儿子有庆懂事又能干,在学校的长跑比赛中拿了好成绩,当你为此感到一丝欣慰,谁知他又被抽血抽死了;看到哑巴女儿凤霞嫁了个老实善良的二喜,你以为他们的生活终于又有一线生机了,谁知凤霞因产子大出血死去。到最后,命运里一星半点的希望也熄灭了,二喜因工伤死去,小外孙苦根则因吃太多他煮的豆子而撑死……

透过悲剧,余华想告诉我们什么?

一、生命如此脆弱,活着本已不易,可以活着就应该好好活着

小说里福贵亲身经历了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最终只剩他一人长寿而麻木地活着,这似乎很荒唐。其实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人终归走向死亡。余华只是将这件自然的事为小说的人物提前了罢了,他用一种冰冷的笔调,简单地将他们的死去一笔带过,好像死亡只不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正是这种笔调,让人感到面对死亡的无助,麻木和沉重,看清死亡本质的同时感受到活着的可贵。

二、无论遭遇多沉重的灾难,都不要放弃活着

主人公福贵的一生,是用苦难堆砌的一生,这种苦难不同于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中的苦难,那是接连不断的灾祸,让福贵步步坠入苦难的深渊。但不管遇到什么,他始终没放弃活着。从富家少爷沦落为一贫如洗的农民,生活天翻地覆之时,他活着,为了对他的亲人负责任;在被拉去当壮丁期间,在死亡如影随形的战场,他坚持活着的意念,等待着回家见亲人的日子;亲人接连死去,他又抹抹眼泪,继续他的生活。

诚然,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像福贵一样多灾多难,但谁都不可避免地经历坎坷,当你面对挫折而沮丧失望,甚至稍有轻生的念头,想想福贵,想想他的一生,如能重获乐观的心态,我想这便是这部小说想达到的效果。

但我也不完全认可本书的观点。

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或许,在那个生存艰难的年代,那些宏大的生活理想显得渺茫空泛,生存就是生命最朴素的目的。

我认为,活着不是苟活,不是毫无意义地,麻木地为了活着而活着。余华笔下的福贵,除了坚强地活着,还有麻木地活着。从始至终,他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些苦难,逆来顺受似乎已经成为他的生存哲学。不可否认,他对苦难有着超人的忍耐能力,但这种忍耐,更多地包含着特定时代特有的无奈,他的“活着”,有着不得已向苦难妥协的意味,因此也带上了几分麻木。我不认为活着仅是为了活着,麻木地活着并不是人真正想要的,活着还需有活着的意义,年轻的生命不能失去应有的锐气。

当然,福贵的忍耐仍有值得崇敬之处,正是因为懂得逆来顺受,他才得以活下来,不被苦难的一次次重击打倒。但在不同的时代,忍耐苦难有不同的意义。忍耐是麻痹苦难创伤的麻醉药,不是解药。忍受苦难不是因为乐于受苦,进而炫耀痛苦的精神。忍受苦难后不能因此对苦难感到麻木而从此顺从于苦难,而应该从苦难中总结经验,找到在苦难中获救的方法。

http://www.dxsbao.com/art/2631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我是法梧不止浪漫

不是"花瓶",做"实力派"园艺价值叶大荫浓,干皮光滑,适应性强,各地广为栽培,为优良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对夏季降温、滞尘……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郑州法桐

盛夏傍晚,绿荫掩映。郑大工学院老校区外,抬头一片法桐遮盖的绿荫,脚下铺满黄色绒绒的果毛——这便是郑州老城区的样貌。作为一种优雅而不过时的行道植物,人们对法桐的热衷与无奈总是……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絮起絮落

飞絮是法国梧桐在特定时间内的一种生态学习性,是它在释放种子进行繁育。在果毛脱落的同时,新生的雄花序也会散落一定量的花粉。如果气温偏暖,部分悬铃木果球就会提前开裂,大风一吹,……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杭州法梧治理

法国梧桐成年植株在初夏时期会大量开花结果,球果开裂会产生大量的梧桐果毛,这种果毛称为梧桐絮。据统计,一株成年梧桐树每年可产生200-400个梧桐球果,每个梧桐球果大约产生200万-500万根果……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治理飞絮之杭州有妙招

法国梧桐成年植株在初夏时期会大量开花结果,球果开裂会产生大量的梧桐果毛,这种果毛称为梧桐絮。据统计,一株成年梧桐树每年可产生200-400个梧桐球果,每个梧桐球果大约产生200万-500万根果……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绿色烦恼

近年来各大城市的中,由绿植引发的问题广受关注,城市居民也倍受困扰。除了出行等生活上的困扰,“绿色过敏”也是一大难题。过敏性疾病人群正从稀少到增多,尤其是在青少年发病率越来越……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2021絮翩跹团队暑假实践总结

在2021年暑假期间,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的絮翩跹社会实践小分队就南京等市关于法国梧桐絮的治理与研究问题展开调查。在完成调研后,回望过程,我们团队总结如下:文献采访,弥……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法桐絮社会实践个人实践总结

自2021年6月10日确定选题,小组投入大量精力到搜寻信息中去。首先第一步是联系导师,经过官网研究方向搜寻、联系相关院系同学推荐导师等的步骤后,最终确定联系环境院陈赟老师成为我们本次…… Komoraby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最新发布

法政学院举行2018级职业生涯指导会
为进一步帮助各专业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鼓励学生考研以及规划好即将到来的暑假,法政学院于2020年6月13日上午分别在2202、2203、2204、2205教室举行2018级职业生涯指导会,出席会议的是法政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法政学院举行2018级线上表彰大会
为了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努力,让同学们现在以及未来变得更出色、优秀。法政学院于2020年6月13日上午8时在企业微信上举行了2018级线上表彰大会。参与此次活动的有法政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龚永刚老师,法政…
法政学院举行2017级职业生涯指导会
为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对各自专业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了解前沿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情况、增强考研斗志,法政学院于2020年6月12日上午和下午分别在2203、2204教室举行2017级职业生涯指导会,出席上午会议的是法政学院党…
词之以恒,英有尽有—— 化学化工学院助力英语学习
为营造同学们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同学们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化学化工学院举办为期21天的英语词汇线上打卡活动,为…
战疫思学 | 与你共读《月亮与六便士》
据说,《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源于一位朋友跟作者毛姆说的玩笑话: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模拟实习天翊三队开展队内比赛及第三次云会议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模拟实习天翊三队开展队内比赛及第三次云会议(通讯员李朝阳施文易雯婷)6月12日上午,湖师大体院模拟实习天翊三队进行三笔字的队内比赛以及第三次的云会议,实习队所有队员及指导老师参…
“激情六月,感恩德院”——医药与护理学院青春健康同伴社主题活动
6月8日至6月12日,青春健康同伴社举办了“激情六月,感恩德院”线上主题活动,同学们积极踊跃参加。忙碌的餐厅,绿荫的操场和傍晚的夕阳,同学们把德院最美好的时刻都记录下来。活动期间为了让大家真正发现德…
李家街道锦云社区-防疫文化作品展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疫情如令,责任如山,无数“最美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我们构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其中一些医务工作者甚至献出…
战疫思学|《娱乐至死》: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反思
大片的暗红色作为底色,封面只有一张图,看上去应该是一家四口在对着电视观看。但他们都没有头,动作呆滞地坐在沙发上,像是在麻木地习惯性地接受着电视机的存在。封面给人的感受就是非常深沉与黯淡,似乎是…
在信息洪流中,给自己一双慧眼 ——《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
在信息洪流中,给自己一双慧眼——《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读后感身处信息洪流中的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过因为误信虚假信息而损害自身利益的经历,作为消费者和公民,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