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史铁生去世5周年 人民文学社推出《史铁生作品全编》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铁生去世。 为了纪念作家史铁生,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推出全新版《史铁生作品全编》,将于2017年1月与读者见面。

  《史铁生作品全编》共十卷,其中小说五卷、散文一卷、评论及书信一卷、作品集两卷、剧本及对话一卷,是迄今收入作品最全的史铁生文集,因与此前的人文版《史铁生作品系列》相联系,所以命名为“全编”。除了在作品收集整理编排编校方面做出的努力,“全编”还附录了《史铁生生平及创作年表》和《史铁生研究资料要目》,将史铁生生平、作品和研究方面的信息尽可能完整准确地提供给读者和研究者。本文《史铁生生平及创作年表(1951-2012)》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给澎湃新闻使用。

史铁生去世5周年,人民文学社推出《史铁生作品全编》

  史铁生,生于1951年1月4日,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赴延安乡村插队务农,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曾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短篇小说集《命若琴弦》,散文集《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扶轮问路》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长篇随笔《病隙碎笔》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及华语传媒大奖 2002年年度杰出成就奖。

  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他的肝脏捐献给了一位需要的病人,移植手术成功。

史铁生生平及创作年表(1951-2012)
史铁生生平及创作年表(1951-2012)

  1951年

  1月,出生于北京。

  1957年6岁

  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

  1964年13岁

  小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附中。

  1967年16岁

  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

  1969年18岁

  陕西延川县关庄公社关家庄大队插队。

  1971年20岁

  因病回到北京。

  1972年21岁

  从此以轮椅代步。

  1974年23岁

  进街道工厂做临时工。

  1978年27岁

  开始学习写作。

  1979年28岁

  短篇小说《爱情的命运》,发表于《希望》第1期。

  短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发表于《当代》第2期。

  短篇小说《墙》(后改题《兄弟》)发表于《今天》第4期。

  短篇小说《没有太阳的角落》(后改题《我们的角落》),发表于《今天》第7期。

  1980年29岁

  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发表于《花溪》第9期。

  1981年30岁

  因肾病回家休养。

  短篇小说《“傻人”的希望》,发表于《河北文学》第1期。

  短篇小说《树林里的上帝》,发表于《南风》第1期。

  散文《秋天的怀念》,发表于《南风》第1期。

  短篇小说《绿色的梦》,发表于《钟山》第2期。

  1982年31岁

  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

  短篇小说《绵绵的秋雨》,发表于《中国青年》第4期。

  短篇小说《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发表于《丑小鸭》第10期。

  短篇小说《黑黑》,发表于《滇池》第11期。

  短篇小说《人间》,发表于《花城》第6期。

  短篇小说《老人》。

  1983年32岁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发表于《青年文学》第1期;获“青年文学创作奖”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短篇小说《白色的纸帆》,发表于《绿野》第2期。

  短篇小说《夏天的玫瑰》,发表于《丑小鸭》第4期。

  短篇小说《巷口老树下》,发表于《青年作家》第6期。

  创作谈《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发表于《小说选刊》第7期。

  短篇小说《神童》,发表于《文学青年》。

  1984年33岁

  短篇小说《白云》,发表于《小说界》第1期。

  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发表于《文学家》第3期。

  短篇小说《奶奶的星星》,发表于《作家》第4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短篇小说《小小说四篇》,发表于《南风》第4期。

  中篇小说《山顶上的传说》,发表于《十月》第4期。

  短篇小说《足球》,发表于《人民文学》第5期。

  1985年34岁

  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发表于《现代人》第2期。

  创作谈《杂感三则》,发表于《小说选刊》第5期。

  短篇小说《来到人间》,发表于《三月风》第6期;获《三月风》全国小小说联合征文大奖赛金杯奖。

  散文《合欢树》,发表于《文汇月刊》第6期。

  电影剧本《人生的突围》(后改题《突围》,拍摄本题为《死神与少女》),发表于《电影创作》第7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6年35岁

  被聘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合同制专业作家。

  中篇小说《插队的故事》,发表于《钟山》第1期。

  创作谈《交流·理解·信任·贴近》,发表于《钟山》第1期。

  短篇小说《我之舞》,发表于《当代》第6期。

  短篇小说《毒药》,发表于《上海文学》第10期;获“益友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奖。

  散文《随想与反省》,发表于《人民文学》第10期。

  1987年36岁

  短篇小说《车神》,发表于《三月风》第1期。

  中篇小说《礼拜日》,发表于《中外文学》第5期。

  评论《读洪峰小说有感》,发表于《文艺报》第27期。

  散文《“忘了”与“别忘了”》,发表于《挚友》。

  《现代中国文学选集·史铁生》,日本德间书店出版。

  1988年37岁

  中篇小说《原罪·宿命》,发表于《钟山》第1期。

  创作谈《答自己问》,发表于《作家》第1期。

  评论《读洪峰小说有感》,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第1期。

  中篇小说《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发表于《收获》第6期。

  创作谈《自言自语》,发表于《作家》第10期。

  短篇小说《草帽》。

  获“丹凤杯”《钟山》文学奖。

  《礼拜日》,华夏出版社出版。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台湾出版。

  1989年38岁

  与陈希米结婚。

  散文《我的梦想》,发表于《中国残疾人》第1期。

  散文《“文革”记愧》,发表于《东方纪事》第1期。

  评论《超越几近烧焦的局限——姚平和他如火的诗行》,发表于《三月风》第2期。

  短篇小说《小说三篇》,发表于《东方纪事》第2期。

  创作谈《“神经内科”》,发表于《人民文学》第3期。

  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林洪桐合作),发表于《中外电影》第4期。

  随笔《康复本义断想》《“安乐死”断想》,发表于《三月风》。

  1990年39岁

  短篇小说《钟声》,发表于《钟山》第3期。

  散文《好运设计》,发表于《天涯》第9期。

  1991年40岁

  散文《我与地坛》,发表于《上海文学》第1期。

  书信《一封关于音乐的信》,发表于《音乐爱好者》第1期。

  散文《我二十一岁那年》,发表于《三月风》第10期。

  散文《黄土地情歌》,发表于《三月风》第11期。

  评论《认真执着的林洪桐》,发表于《大众电影》。

  《命若琴弦》,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命若琴弦》(英文版),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

  1992年41岁

  书信《一封信》,发表于《文学自由谈》第1期。

  中篇小说《中篇1或短篇4》,发表于《作家》第1期。

  评论《游戏·平等·墓地》,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第2期。

  评论《何立伟的漫画》,发表于《文学自由谈》第3期。

  中篇小说《〈务虚笔记〉备忘》,发表于《小说界》第3期。

  散文《相逢何必曾相识》,发表于《昆仑》第3期。

  创作谈《谢幕》,发表于《小说月报》第4期。

  随笔《随笔十三》,发表于《收获》第6期。

  散文《散文三篇》,发表于《芒种》第10期。

  随笔《对话四则》,发表于《三月风》。

  随笔《减灾四想》,发表于《减灾报》。

  散文《归去来》,发表于《北京晚报》。

  散文《纪念我的老师王玉田》,发表于《光明日报》。

  《自言自语》,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1993年42岁

  短篇小说《第一人称》,发表于《钟山》第1期。

  散文《悼路遥》,发表于《延安文学》第1期。

  随笔《“嘎巴儿死”和“杂种”》,发表于《钟山》第2期。

  随笔《三月留念》,发表于《三月风》第3期。

  评论《新的角度与心的角度——谈周忠陵小说》,发表于《钟山》第5期。

  评论《〈残阳如血〉读后》,发表于《三月风》第9期。

  书信《给盲童朋友》,发表于《盲童文学》。

  散文《电脑,好东西!》,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获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

  获“廉泉杯”《钟山》小说奖。

  《我与地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4年43岁

  短篇小说《别人》,发表于《花城》第1期。

  随笔《爱情问题》,发表于《钟山》第4期。

  随笔《墙下短记》,发表于《今日先锋》第4期。

  书信《写给〈地震〉作者的一封信》,发表于《三月风》第4期。

  书信《人生重要的是过程》,发表于《三月风》第5期。

  随笔《神位官位心位》,发表于《读书》第6期。

  创作谈《写作三想》(后改题《笔墨良心》),发表于《长江文艺》第7期。

  散文《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发表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第11期。

  随笔《记忆迷宫》,发表于《今天》。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日本宝岛社出版。

  1995年44岁

  《史铁生作品集》(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好运设计》,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6年45岁

  创作谈《熟练与陌生》,发表于《花城》第1期。

  随笔《“足球”内外》,发表于《天涯》第1期。

  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发表于《收获》第1、2期;获上海市长篇小说奖及“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三等奖。

  散文《告别郿英》,发表于《今天》春季号。

  短篇小说《老屋小记》,发表于《东海》第4期;获“东海文学巨奖”金奖、鲁迅文学奖。

  中篇小说《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发表于《钟山》第4期。

  创作谈《宿命的写作》,发表于《东海》第8期。

  散文《悼少诚》,发表于《北京日报》。

  《务虚笔记》,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答自己问》,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7年46岁

  当选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随笔《私人大事排行榜》,发表于《花城》第1期。

  随笔《说死说活》,发表于《天涯》第1期。

  散文《感悟体育》(后改题《我的梦想》),发表于《体育博览》第2期。

  书信《聆听和跟随》,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第3期。

  随笔《复杂的必要》,发表于《中文自修》第5期。

  随笔《无病之病》,发表于《学术思想评论》第2辑。

  创作谈《文学的位置或语言的胜利》,发表于《作家》第7期。

  散文《外国及其他》,发表于《华人文化世界》第7期。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史铁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别人》,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老屋小记》,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

  1998年47岁

  因尿毒症开始透析治疗。

  《史铁生散文》(上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1999年48岁

  随笔《病隙碎笔》,发表于《花城》第4期。

  短篇小说《死国幻记》,发表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第8期;获短篇小说佳作奖。

  散文《有关庙的回忆》(后改题《庙的回忆》),发表于《人民文学》第10期。

  《史铁生散文自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当代中国文库精读·史铁生》,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

  《史铁生小说选》(英汉对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2000年49岁

  随笔《病隙碎笔(2)》,发表于《天涯》第3期。

  书信《给李健鸣的三封信》,发表于《钟山》第4期。

  短篇小说《两个故事》,发表于《作家》第5期。

  《中华散文珍藏本·史铁生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50岁

  短篇小说《往事》,发表于《人民文学》第1期。

  随笔《病隙碎笔(3-4)》,发表于《天涯》第1期。

  随笔《病隙碎笔(5)》,发表于《天涯》第4期。

  散文《记忆与印象》(8篇),发表于《上海文学》第7期。

  短篇小说《钟声》,发表于《时代文艺》第10期。

  随笔《病隙碎笔(6)》,发表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第12期;获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散文《孙姨和梅娘》,发表于《北京青年报》。

  《往事》,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东岳文库·史铁生九卷本》,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对话练习》,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广州出版社出版。

  2002年51岁

  散文《记忆与印象·2》,发表于《天涯》第4期。

  散文《想念地坛》,发表于《文汇报》。

  《写作之夜》,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我与地坛》(插图本),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病隙碎笔》,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华语传媒文学杰出成就奖。

  2003年52岁

  再度当选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获北京市“中青年德艺双馨奖”。

  入围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之文学先生。

  散文《姻缘》,发表于《散文百家》第12期。

  《命若琴弦》,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想念地坛》,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2004年53岁

  散文《人生三件私人大事》,发表于《散文百家》第2期。

  《记忆与印象》,北京出版社出版。

  《务虚笔记》,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务虚笔记》,台湾木马文化出版。

  《命若琴弦》,法国Gallimard出版社出版。

  2005年54岁

  《灵魂的事》,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往事》,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55岁

  获第二届青年文学成就奖。

  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发表于《长篇小说选刊》第1期。

  《我的丁一之旅》《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务虚笔记》,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家者说》,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文汇出版社出版。

  《写作的事》《活着的事》《以前的事》,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史铁生精选集》,燕山出版社出版。

  《史铁生自选集》,海南出版社出版。

  《病隙碎笔(修订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年56岁

  获北京文学节“杰出贡献奖”。

  创作谈《写作与越界》,发表于《天涯》第3期。

  书信《书信两封》,发表于《花城》第4期。

  书信《我早就相信写作是宿命的》,发表于《西部》第5期。

  散文《故乡的胡同》,发表于《视野》第8期。

  书信《史铁生书信》,发表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第9期。

  评论《许三多的循环论证》,发表于《北京青年报》12月22日。

  评论《太阳向上升起》,发表于《北京青年周刊》。

  《务虚笔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史铁生散文》(插图珍藏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史铁生作品精选》,华夏出版社出版。

  2008年57岁

  随笔《花钱的事》,发表于《天涯》第1期。

  随笔《北京文学节“杰出贡献奖”获奖感言》,发表于《青年文学》第1期。

  随笔《放下与执着》,发表于《花城》第2期。

  散文《我的轮椅》(后改题《扶轮问路》),发表于《收获》第2期。

  随笔《人间智慧必在某处汇合(外一篇)——斯坦哈特的〈尼采〉读后》,发表于《天涯》第3期。

  随笔《原生态》,发表于《上海文学》第4期。

  随笔《智能设计》,发表于《西部华语文学》第7期。

  随笔《从“身外之物”说起》《看不见而信》,发表于《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第12期。

  评论《〈立春〉感想:价值双刃剑》,发表于《北京青年报》。

  《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系列》(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心的角度》,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病隙碎笔》《扶轮絮语》《命若琴弦》《老海棠树》,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

  《信与问》,花城出版社出版。

  《史铁生作品精编》,漓江出版社出版。

  2009年58岁

  随笔《日记六篇》(《喜欢与爱》《回归自然》《身与心》《人的价值或神的标准》《乐观的根据》《种子与果实》),发表于《江南》第1期。

  随笔《门外有问》,发表于《文景》1、2期合刊。

  书信《理想的危险》,发表于《花城》第2期。

  诗歌《史铁生诗歌10首》,发表于《诗刊》第4期。

  短篇小说《史铁生小说一组》,发表于《天涯》第5期。

  随笔《诚实与善思》,发表于《人民文学》第10期。

  2010年59岁

  诗歌《回家的路与葛里戈拉》(后改题《葛里戈拉》),发表于《人民文学》第8期。

  《扶轮问路》《妄想电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务虚笔记》(插图点评本),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新华出版社出版。

  《我之舞》,黄山书社出版。

  《我二十一岁那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

  《记忆与印象》,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2011年

  《我与地坛》《扶轮问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一个人的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秋天的怀念》,华夏出版社出版。

  2012年

  “史铁生作品专辑”(随笔《昼信基督夜信佛》《回忆与随想:我在史铁生》、短篇小说《恋人》《猴群逸事》《借你一次午睡》、书信《给王安忆的信》《给小水的三封信》《给王朔的信》),发表于《收获》第1期。

  《昼信基督夜信佛》,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上帝的寓言》,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记忆与印象》,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欧阳光明提供,杨柳整理)

http://www.dxsbao.com/art/182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宁财院学子走进段塘消防中队

2024年7月11日,宁波财经学院明灯守护者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1名大学生,走进海曙区段塘消防中队,开展“消防安全学习与体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筹备时,实践团成员积极投入。他们与海…… 刘志杰 宁波大红鹰学院数字技术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天一阁兰亭序刻石:文化传承与新生

孟夏之时,微风轻漾,在宁波天一阁的凝辉堂内,一方古老的《兰亭序》刻石,宛如稀世珍宝,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近日,宁波财经学院明灯守护者暑期社…… 刘志杰 宁波大红鹰学院数字技术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温暖乡村,传递孝道 ——爱心食堂讲述舌尖上的温情

与老人共话家常,亲手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他们手中——这份简单却充满温情的工作,让“70后”爱心志愿者缪曼洁乐此不疲。7月4日,宁波财经学院暑期实践团来到镇海区德善敬老家园,探访了这…… 刘志杰 宁波大红鹰学院数字技术与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回归家乡,缅怀革命先烈

中国青年网济南1月17日电(通讯员王太瑞)为传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激发人们爱国热情。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播撒科学火种,点燃创新之梦

中国青年网威海1月17日电为点燃青少年对科技的热爱,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2025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童声启蒙语韵长

在当今时代,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是促进各地区交流、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推广普通话,不仅有助于打破地域语言隔…

普语入户传乡意

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域、教育资源等因素限制,普通话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幼儿阶段的普通话启蒙教育亟待加强。为深…

普法赋能社区,共筑和谐家园

在社区发展与和谐建设的征程中,青春的力量如同一股清泉,涌动着生机与活力。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情暖社区,…

最新发布

故宫博物院院长:改变只为让历史文化资源走出大院
  今年2月,三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豆瓣评分高达9 4分,超过了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到了12月,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也上了院线公映。《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一改大众对于纪录片的刻 …
重庆木洞河街开街迎客 千年古镇冀再展旧时繁华
  图为木洞河街一角。 钟旖 摄  中新网重庆12月28日电(钟旖)青石板、木板墙、格子窗……28日重庆巴南区木洞镇河街经过一年多的打造正式开街。一侧是蜿蜒长江水,一侧是飞檐翘角的古建筑,在木洞生活了78年 …
看纽约古董商怎么走私亚洲文物:洗白后送到佳士得
  一项针对纽约最知名古董商的指控使人们注意到,掠夺者、走私者、艺术商以及其他相关人是怎样合谋,将印度或是柬埔寨神庙中的古文物偷运到美国,为它们制造一份假“简历”,粉饰一新后再以合法程序进入市场买 …
东方早报整体转型 澎湃新闻引进6.1亿国有战略投资
  12月28日,六家投资人代表与上海报业集团、东方报业公司代表签署增资协议。 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2016年12月28日,上海国资战略入股澎湃新闻签约仪式在上海报业集团举行。六家国有独资或全资企业对澎 …
北京文化局原副局长帮人参演春晚受贿 一审判6年
  北京市文化局原副局长张晓利用其先后担任北京电视台总编辑、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北京文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等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财物110万余元。今天上午,一中院作出一审判决,法 …
孟京辉《临川四梦》传奇一场,破梦惊喜
梦境的意象,为演出的碎片化提供了视觉上的逻辑支撑。 李晏 摄  《临川四梦》是汤显祖这一枚落魄文人在自己的书斋里构建的幻想世界,那里面有和现实一样的权斗、倾轧,但也有现实里没有的美若天仙、至情至性 …
《中国式相亲》真人秀就别扣“读懂中国”的帽子了
  金星主持的《中国式相亲》火了。这一边,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李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以“在这个节目里读懂中国”;另一厢节目嘉宾身份造假、节目走剧本的争议却没有停止。一定程度上,通过婚恋关系确实可以“ …
迷倒韩寒的 不是彭于晏是“中分”
  明年1月28日大年初一再添新片,韩寒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昨日宣布将于大年初一全国公映。韩寒携主演邓超、彭于晏、董子健、叫兽易小星等亮相,女主角赵丽颖因拍戏只能以人形牌助阵。  韩寒作品很幽 …
英译京剧经典:不能唱 只能看
  本报讯(记者 郭佳)自从5年前国家京剧院和北京京剧院联合倡议将“京剧”的英译从极具西方色彩的“Peking Opera”改为更体现本民族独立剧种精神的“JingJu”后,国粹艺术的对外形象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
中国音乐剧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七幕人生音乐剧 《一步登天》李盾制作音乐剧《啊,鼓岭》樊冲音乐剧《狂奔的拖鞋》  中国音乐剧自创作演出《秧歌浪漫曲》、《白蛇传》等后,至今已经发展20年。在这20年中,中国音乐剧人经历了风风雨雨,然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