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参与申请非遗学者:“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有何用?

来源:澎湃新闻

会议现场,大屏幕上显示的为中国代表团及申报信息。
专访|参与申请非遗学者:“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有何用?

  会议现场,大屏幕上显示的为中国代表团及申报信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非盟会议中心召开。

  11月30日17点35分,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历史上,“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传统社会发挥的具体作用有哪些?这一农业社会的认知体系,在现代社会有何功能?如何让习惯都市生活的年轻人了解“二十四节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第一时间专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他曾为此次申报工作提供部分学术支持。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图片来自网络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图片来自网络

  澎湃新闻:您在“二十四节气”申报非遗的过程中主要参与的工作是什么?

  刘晓峰:我是研究节日和古代时间制度的,受邀参与了申请文案的部分制定审阅工作。申请世界级非遗的整个过程是一系列事务性的工作,非常复杂,我只是参与了其中涉及学术的一部分。

  澎湃新闻:“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传统社会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刘晓峰:这涉及“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历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志物是月亮的变化,根据月亮的变化来划分一年12个月,古时称月为“太阴”。

  那么阴阳历中的“阳”是什么呢?“阳”主要就在“二十四节气”中体现出来。二十四节气分别以夏至、冬至作为阳气最盛、阴气最盛的点,以春分、秋分作为阴阳最平衡的点,这样就把一年分成了四部分。每个部分各有6个节气,一共就有24个节气。因此,这是以太阳的变化为基础,形成的一套时间认知体系。这套时间体系对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它是对一年气候变化规律的总结,可以用来预测一年中任何时间阴阳、冷暖的总体变化,这对农业生产来说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农谚非常多,原因就在于此。

  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最基础的知识,是每个中国农民开始学习种地最先会记在脑中的知识,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耕文化的本质,就是遵循季节的变化来从事生产活动、获得生产资源的,比如春种秋收。因此能够预测气候冷暖变化,就能够保证最好地利用时间的变化。

  澎湃新闻:“二十四节气”作为农业社会的时间认知体系,在现代社会有何功能?

  刘晓峰: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这就意味着,一半以上的中国人已经在城镇生活。

  但是,人们是否就会对城市生活感到非常满足呢?比如你出门走的是柏油马路,住的是火柴盒般的房间……是否会对大自然有一种向往呢?我相信大家多少都有这种体会,如果有一天到了更贴近自然的环境中,可以切身感受天地、日月星辰、草木花果的变化都和你的生命紧密相连的时光——如果你能过上这样一天,你会觉得那简直是城市生活中的节日。

  “二十四节气”标示出的一年的气候变化,虽然对今天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不再是生产方面的指导性知识,但它仍然是中国人和自然之间漫长的农耕关系的续演,其中的传承意义深远。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我们人工创造的都市文明,始终是在大自然的世界中存在着的,人类还是得学习尊重大自然,不能完全倚靠我们人工改造的东西,这是我们需要克服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想去亲近自然,“二十四节气” 就是值得我们保护到未来的遗产,它作为一种文化,是中国人思考和自然之关系的结晶,无论对今天还是未来的中国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澎湃新闻:气候变暖等环境变化是否会使得“二十四节气”发生改变,需要调整?

  刘晓峰: 我们今天所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是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建立起来的一套时间认知体系。这套体系,即使在古代,也具有相对性。比如在云南昆明,当地四季如春,“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这类节气体验就并不适用了,那和海南岛、和新疆、和东北,也都是不合的。“二十四节气”只在有限地区相对适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的人们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当地合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由此诞生了丰富多彩的“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本地化知识。

  与此相近,与现在大自然气候变化相适应,有关的只是解释也会出现一些相对变化。“二十四节气”只是作为表现间刻度的一种形式,它提醒我们大自然在发生变化,人们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变化,合着“二十四节气”的表述,慢慢形成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新知识。换句话说,现在的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人们的认知也会慢慢跟着来作调整。

  澎湃新闻:如何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和思路,能够吸引更多习惯都市生活的年轻人了解“二十四节气”?

  刘晓峰:“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精华,能够为未来生活的可能性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刚才提到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6.1%。事实上,伴随这个城镇化发展过程,从1980年代开始,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村落一个个消失了。这也意味着,和这些村落一起消失的,还有包括适应当地生活的“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在内的独特本土经验。其中有些古老村落已经存在几百乃至上千年了,这样多年的文化遗存在激烈的城镇化过程中丧失,是非常可惜的。“二十四节气”中有些风俗和具体的地方有很特殊的联系。比如河北有个地方,每逢立夏,农民会去田里进行专门的祭祀活动,如果这个村子不在了,相应的习俗也就没有了。

  保护的前提是,你要知道都有哪些东西存在。所以首先需要积极调查,去了解现在还有哪些值得保护的遗产。第一件事,是得知道自己的家底。第二件事,是如何把这些遗产记录下来、传播开去,让人们今天还能共享这些知识。这需要很多人做具体的工作,这不是一两个学者能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团体加入进来,需要国家政策上适当的配套措施。

  最根本的思路,是了解传统,传承传统,在生活中加入现代化的因素让它获得生命力。

  考虑到现代社会的传播手段完全不同于过去,而且日新月异,要想把“二十四节气”和当代中国年轻人联系在一起,需要灵活运用最新的传播手段比如漫画、动画、可视媒体等等,来推广“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比如,把村落的节气文化做成数字化的媒体产品等,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探索。关键是要意识到,要尽可能让孩子和年轻人接触到这些知识,让他们心里有这个东西,这样才可能传承久远。

http://www.dxsbao.com/art/169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以数字藏品助力汉剧传承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生们在非遗传承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利用数字藏品的形式,致力于发展汉剧品牌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所重视文化传统……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剧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工作,通过努力打造汉剧专属IP,促进多元销售,推动汉剧品牌文化的发展。据了解,汉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汉剧品牌化发展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一群学子成立汉剧创新团队,该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成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的传承与发展,打造出一系列汉剧专属IP,并通过多元销售模式,有效促进了汉剧……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绣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一支独秀”创新实践队在非遗传承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与活力。他们积极参与汉绣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倡导文化自信,助力打造汉绣专属IP,推动多元销售,促进……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支持留守儿童教育,积极促进乡村与高校合作交流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9日电(通讯员杨寒)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近日踏上了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的旅程,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牢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4日电(通讯员杨寒)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于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展开关爱教育实践……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为留守儿童带来温暖的关爱

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开展一项旨在关爱留守儿童的美育帮扶实践活动。通过一堂精心设计的硬笔教学课,团队成员不仅传授了……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梦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6日电(通讯员杨寒)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况,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动,以留守儿……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商学院团委开展“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4月19日,商学院团委在长沙西湖公园开展为期一天的“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活动前…

筑牢反诈防线,守护校园净土

近日,24090441班宣传委员与组织委员携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反诈指南宣讲会,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且实用的反诈知识课…

2023级金融班举办“碑前躬行,身后继志”志愿活动

(通讯员王笑贺)4月19日下午,商学院2023级金融学班举办以“碑前躬行,身后继志”为主题的志愿活动。此次活动由青志协小组长…

青春挺膺护国安:24090441班团日活动风采

在国家安全愈发成为时代焦点的当下,24090441团支部紧跟步伐,于近期精心组织了一场以“国家安全,青春挺璎”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通讯员张学鹏)4月19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23级经济班的志愿者,带着…

最新发布

金马奖踢在了谁的脸上?
  摘要:无论是社会规律还是自然规律,都不以某些人的对抗心态或恶意诋毁为转移。  闲言不讲。事物有进退,格局分大小。  这届金马奖上,台湾演员张震作为开场引言嘉宾,带领众人重温《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
虎园案当事人上真人秀也难以“还原新闻真实”
  真人秀的内核,注定其过于主观的节目呈现、难以自圆其说的节目目的(还原新闻真实),最终能收获的,只是喧嚣一场。  11月29日,辽宁卫视一档电视节目《有请主角儿》,请来了过去近半年一直处于舆论漩涡的 …
中国电影的成功不在票房
  截止到11月13日,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已经破了400亿大关,但离年初定下的600亿的目标尚有相当大的距离。有些电影肯定希望趁着年底冲一冲成绩,那么,票房虚假的现象颇值得警惕。此前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副 …
文物局局长:长城保护不仅靠文物部门 要扩大公众参与权
  人民日报12月1日消息,作为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长城的境况一直备受关注。今年12月1日正值《长城保护条例》实施10周年纪念日。11月30日,国家文物局在河北金山岭长城举办纪念活动,并发布 …
调查网络文学困局:版权纷争不断 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光明日报12月1日消息,历经了BBS连载、VIP付费制度、PC阅读、移动阅读、IP浪潮之后,网络文学已经逐渐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网络作者数以百万计,年更新字数超过600亿汉字, …
莫言书法仅5000元落槌 获诺奖后最高价曾近百万
资料图:莫言。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宋宇晟)30日,作家莫言一幅书法作品亮相拍场,仅以起拍价5000元人民币落槌,反响平平。作为著名作家,莫言作品在拍场上实际表现如何?中 …
商学院开展防艾知识讲座
商学院开展防艾知识讲座…
山东大学十一院联合法律知识竞赛决赛成功举行
12月3日,山东大学十一院联合法律知识竞赛决赛在兴隆山校区讲学堂成功举行。晚6时30分,经过层层筛选的二十支队伍在讲学堂内就坐,并认真听取主持人宣读今晚比赛的注意事项。在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后,比赛正式开 …
政法学院积极举办宪法宣传日活动
为迎接12月4日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到来,德州学院政法学院特联合天衢律师事务所,在德州市中心广场、德州学院二餐、三餐门前设置宣传点。在校外,政法学院活动负责人向广大市民介绍有关法律知识,发放有关法律知识介绍的资料,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体育学院举办“2016年说课大赛”活动
此次活动通过动员大学生志愿力量,带动社会上的志愿力量,以冬季募捐为载体,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合理利用那些不穿的衣物棉被。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神和公民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