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由母亲的去世开始。“今天,妈妈死了,或许是昨天,我不知道。”默尔索不知道妈妈多久死的,也不知道妈妈多少岁,他甚至连妈妈的尸体也没看一眼,在守夜时还抽烟,接受了门房的牛奶咖啡。在妈妈下葬后的第二天默尔索和玛丽去看滑稽电影,去做爱。邻居雷蒙让默尔索写信骂情妇,默尔索也答应了,而对于做不做雷蒙德朋友他是无所谓的。玛丽问默尔索爱不爱她,默尔索觉得这种对话毫无意义。雷蒙让默尔索去作证,默尔索觉得无所谓就去了,老板安排默尔索去工作默尔索也觉得哪里都一样。后来默尔索去海滩玩,他被眼光晒得头晕眼花,恍惚间开了五枪,打死了前来报复雷蒙的阿拉伯人。
第二部分则是写默尔索入狱后的事情。他入狱后,不愿按照法官的意思向上帝忏悔,他的案子拖了十一月。默尔索接受审判时,检察官指控他在母亲死后不但不哭,还和女朋友去看滑稽电影,去做爱,为了了结桃色事件而去随意杀人,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因此判默尔索死刑。默尔索拒绝向神甫忏悔,他只希望处决的那一天会有很多人来看她,希望他们对他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局外人》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即默尔索的口吻叙述的故事,所以这会让我们有一种真实的感觉,然而由于第一人称的主观叙述,也常常会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跳跃的思想以及其内心的破碎的想法。因此我们不妨跳出文本,用一种第三视界来审视默尔索,而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更加立体的默尔索形象。
《局外人》可以说是一部悲剧。默尔索并非是个冷漠无情的人,就像加缪为美国版《局外人》写序时写到“他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望和真实的激情。”然而他为何会判处死刑。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批判,对荒诞世界的批判与揭露。
对于荒诞,加缪将“荒诞”界定为一种“关系”,它既是积极(对和谐一致的渴求)、消极(断裂、分离)两种异质矛盾要素之间的断裂关系,又是将两种矛盾要素联系于一体,使之并存共在的连结关系。他以“荒诞”表述人与世界的关系,即“荒诞”是人与世界的断裂关系,亦是人与世界关系之维系。就前者言,人与世界的断裂包含三个层次:人与世界的的断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断裂;人与自身的断裂就后者言,“荒诞”传达出人对事物合理性、可理解性的追求,它联接着人与世界,人以之确认自身、确定世界的存在,再度建立起与世界的关系。
这个荒诞的关系,便体现在默尔索与社会的断裂。在《局外人》的世界中,默尔索被受到谴责,因为她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泣。加缪曾经把《局外人》的主题概括为“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这也就是在说,任何违反社会的基本法则的人必将受到社会的惩罚,这个社会需要和他在法则上保持一致的人。实际上,在母亲葬礼上哭泣是特别形式化的一件事。在中国古代,就有“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母亲死了没有哭泣与真正的爱不爱母亲有何直接关系呢,然而在《局外人》中,检察官以此作为了默尔索的杀人动机,认为默尔索是一个没有人性的杀人狂魔,并且判决了默尔索死刑,这是否又在说明当时社会的荒诞可笑。
文章中默尔索冷漠,对身边的事情都无所谓,不在乎,实际上这也是默尔索的一种自我保护。默尔索并非没有雄心壮志,然而在他不得不辍学的时候就明白这一切实际上并不重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默尔索的冷漠实则是对这个荒诞社会的反馈,他认识到了这个社会的荒诞的本质由此他才采用了那种红无所谓的生活方式,他不像是“局外人”更像是“清醒人”。
全书最后默尔索想神甫宣泄的一段将小说推向了一个高潮。不管是在预审推事眼里,还是在神甫眼里,他们都是无非理解默尔索的,他们不相信世界上竟然有如此顽固的灵魂,他们不接受世界上有人竟然不信基督,由此默尔索的案子被拖了很久,他的不忏悔也助推了他的死刑。这实际上是很可笑的,如同默尔索在妈妈葬礼上没有哭泣一样,神甫与预审推事因为默尔索不相信宗教而感到不可思议。
默尔索最终对于这个荒诞的世界报以了反抗,他与这个世界决裂。
后记
从写文章开始,我就一直试图走进默尔索内心。由于全书是第一人称叙事,所以我尝试让自己天出框架,用一个生活在默尔索身边的第三人来审视默尔索,由此我发现默尔索实际上并没有别人笔中的无情,冷漠,他其实就是一个鲜活的人,他有着自己的小圈子,他过着自己满足的生活。
他无比真诚,他不会说谎,不会为了爱情说谎,不会为了活命而祈祷。
在一开始,我甚至有一种他是古代“心学”代表人的感觉,然而他而当我带进去的时候发现有不免牵强,因为他古代心学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内容。我们或许可以换个角度,默尔索就像一个孩子,他做事往往遵从自己的内心,而绝不违心。
加缪说“荒诞和幸福是一片大地上的两个孩子。”“局外人”是幸福人,就像他所说“我的过去是幸福的,我的未来是幸福的。”
或许局外人在社会看来,他是被排斥的,但是对于社会,默尔索同样把他们排除在外。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局外人的幸福只有他自己知道。
http://www.dxsbao.com/art/1567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