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未尽。我会回去,回去找你。爱你,娶你,然后挺起胸膛生活。”这是在影片《赎罪》中,男主角罗比说过不止一次的话。
高中时期因为喜欢男主角扮演者詹姆斯·麦卡沃伊第一次看了《赎罪》,凌晨一点躲在被窝里为罗比和西西莉亚的爱而不得而哭泣,也气愤布莱恩尼的幼稚和自私。但这一次看,却注意到了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也有不少新的感触。
整部电影不断再三大主角之间切换着视角,成功地全面描绘了剧情,也牵动起了观众的情绪。
影片的一开始,是西西莉亚的妹妹、也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引子——布莱恩尼在敲打着打印机,写着自己新话剧剧本的结尾。当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熟练、流畅地用打字机作完自己的剧本时,我们无疑可以推测到她的性格和未来——这个想象力丰富的姑娘,以后大概是个作家吧。
这正是电影导演乔·怀特想要暗示我们的,电影的情节因女孩的想象力而开始、也因女孩的想象力而曲折轮回,却让我们在最终知道了那唯一的、令人伤心的情节。
打完自己的剧本,布莱恩尼拿着剧本出了自己的房间,在房子里急匆匆地走着,随着一个个跟镜头,我们可以清晰地得知布莱恩尼所处的家境很是富裕。而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这部电影大多数的配乐都是柔和舒缓的,而一到布莱恩尼走路的场景,音乐就会变得急和快。我想,这也许是为了暗示这位姑娘的不够稳重和不够成熟。
当布莱恩尼走到一个通往侧门的走廊,随着光线的由暗变弱、背景音乐的由快变缓,电影的男主角罗比出现在了观众面前。布莱恩尼邀请他去看自己的话剧,他拒绝了,但是笑的友善和温暖。从他们的对话中,我隐约觉得布莱恩尼对罗比是存在一些超出友谊的感情,大概是少女的确幸和悸动。
在电影中,罗比的身周总是存在着一圈淡淡的、柔和的光线,这种光线在男女主角同框时也会出现,初期让人感到暧昧和温暖、后期让人感到隐隐的痛楚和无奈。
稍后出现了一个情节,布莱恩尼让自己的表亲——杰克逊、皮埃罗、罗拉三兄妹试演自己的话剧,这个时候,本片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罗拉出现在了大家面前。一头卷发、皮肤白皙还有点微胖、一身粉色的套装,这样的外貌一般是单纯善良、人畜无害,但一个短短的情节就能塑造出罗拉真实的令人生厌的个性:她对自己的弟弟毫不留情——冷漠无情、想要演有面子的角色——虚荣、得到角色后假笑着道歉——狡猾。
接着,这部影片中最重要的画面出现了。布莱恩尼透过窗户看见了自己的姐姐西西莉亚当着罗比的面脱掉外衣跳进池水里,西西莉亚之后罗比还轻轻抚摸了池水。虽然接着就有解释这个场景的出现是因为西西莉亚跳下水去寻找丢失的花瓶零件,而罗比抚摸池水也是因为他单纯而美好的爱着和希冀着西西莉亚。但是显然,在那时的布莱恩尼心里,她误认为那是罗比的逼迫,认为罗比是一个“色魔”。
镜头的视角切换到罗比那边,他正在给西西莉亚写信道歉。大概是因为自己太珍视和期待这份青涩的爱情,他觉得自己怎么下笔都不对。
他是管家的儿子,但西西莉亚是富家小姐,他深知自己的身份,但又自尊和自信,他对待西西莉亚一家人像亲人一样,也梦想实现自己成为医生的理想。彼时西西莉亚的父亲——这个家的老爷已经答应罗比供他上医学院,罗比离他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当了医生,他不再是下人的生活,他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也可以养活他爱的人。
可谁知,那一步之遥竟然是咫尺天涯。
写错的信纸丢的到处都是,但罗比突然笑了,或许是想起西西莉亚对他亦嗔亦怒的话,或许是想起那还有西西莉亚体温的池水,或许是想起自己当上医生就可以和她厮守,他笑得很甜,鬼使神差地在打印机上敲下“我想抚摸你”。
他所认为的近在咫尺的爱,让他幸福和有所期待。但他知道这样写道歉信不妥,于是又深思熟虑地写了一封道歉和告白相结合的“正经”的信。
罗比穿上西装,准备出席迎接西西莉亚哥哥的晚宴,也见那马上就要得知自己心意的姑娘。因为羞涩,他让布莱恩尼去送信,可当布莱恩尼跑远之后,他才发觉他将那封写错的、带有“抚摸”的信错装进了信封里。
可是为时已晚,布莱恩尼看到了那封信。她更加确信罗比是个“色魔”,我想大概是因为布莱恩尼得知了罗比爱的人是自己的姐姐,有些嫉妒的成分在,她并不想让西西莉亚和罗比终成眷属。
镜头又切回罗比,他急忙去找西西莉亚解释,显然,西西莉亚已经收到了信。但幸运的是他爱的女孩也爱着他,他们并没有因此产生隔阂,反而因此相拥缠绵。这一幕被经过的布莱恩尼看到……
一环扣一环,不得不说,现实有时就会这样巧合。表亲罗拉在草丛里被欺凌被布莱恩尼撞见,认定罗比是“色魔”的布莱恩尼一口咬定凶手是罗比,罗比没有机会辩解,在最后一次与西西莉亚相拥之后,被押上警车。
消瘦的西西莉亚站在路中间,看着警车远去。拉镜头慢慢远离西西莉亚,周围的环境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除了西西莉亚身上一袭绸缎的连衣裙隐隐闪着光亮之外,全都是无尽的黑暗。
后来,二战爆发。为了洗掉犯罪档案的罗比从军,西西莉亚叛逆离家当了护士。在那之后他们曾见过一次面,约定战后就成婚。西西莉亚给了罗比一张明信片,说那是一栋在海滩上的房子,它有着蓝色的墙壁,等罗比休假时,他们就去那里度假,这张明信片留给罗比,权当念想。罗比点了头,把明信片和厚厚一摞西西莉亚写给他的信一起,揣在了胸前。
罗比和队伍走散,为了寻找到队伍及时撤退回国,他胸口受伤也不敢言语,其实那时他已经患上了败血症,可为了回家、为了自己爱的女人,他从不放慢脚步,甚至坚强地安慰自己的同伴。
可有一幕,罗比放慢了脚步,驻足。又是一个拉镜头告诉了我们愿意,在罗比的面前,是几十个已经没了呼吸的少女,她们甚至未及豆蔻,却已经没了生命。这,全部是因为战争。
那时,影片已经告诉我们,有罪的何止幼稚的布莱恩尼,最大的罪人是这万恶的、冷血的战争。
海浪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是大海!”罗比加快了脚步,可是看到大海时罗比却停下了。那他和西西莉亚一直共同向往的大海,已经挤满了伤痕累累的军队,溢满了武器和血液。
“幸亏你没受伤,受伤的都要留在最后撤退,几十万人都在排队呢”,军官对罗比说。罗比看了看这挤满了军人的海滩,胸口上的伤口因败血症无法痊愈,他无奈、无助、害怕又紧张。
这时,出现了整部影片中最出名、最经典的,持续了五分钟的长镜头。镜头随着罗比的步伐看遍整个海滩,它不仅表现了罗比的慌张和痛苦,更全景式的描绘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前的场景:一匹匹战马被枪毙、尸体遍野、伤员痛苦的哀嚎、不知道能否归家的战士唱着战歌、甚至已经疯癫的人吊在摩天轮上旋转……
罗比期待着回家,可他却知道自己已经命不久矣。
这时,因败血症带来的高烧,罗比出现了幻觉,他梦见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在安慰他、照顾他、帮他洗脚,拍这个场景时,导演运用了最柔和甚至有些玄幻的光线,让人感到温暖,却清楚地知道这是幻觉。
往事如走马灯般划过,梦中还是那一潭清澈温暖的池水,还是西西莉亚最初的容颜,可睁开眼睛,却是黑暗的战壕,战友说让他别再说梦话了,明早就有船来接他们回家。
“好,我不会再说话了”,得知可以回家的罗比看着那张有蓝色小房子的明信片,安静地闭上了眼睛。“缘分未尽。我会回去,回去找你。爱你,娶你,然后挺起胸膛生活”,到最后,他仍然充满了希望。
罗比死了,而他爱的姑娘西西莉亚也在同年十月因防空洞管道破裂而丧生。
那个曾经幼稚自私的小女孩早已长大,为了“赎罪”,她主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作了战地护士。其实她早就清楚,自己的姐姐和罗比其实是两情相悦,欺凌罗拉的其实是她现在的丈夫——巧克力大亨保罗,两人并没有让世人知道罪恶的真相,反而名利双收。可真正相爱、真正善良的西西莉亚和罗比,却因为自己的一举话,而从此分离,甚至双双丧生。
她想要赎罪,想要弥补,可命运不给他机会。被她所害的两个人,没有说过原谅,更没有说过责怪,这才是最煎熬的现实。布莱恩尼写了《赎罪》一书,在书中给了两人幸福的结局,甚至臆想出了罗比对她的破口大骂,可那都是想象。
影片的最后,布莱恩尼说自己得了绝症,会逐渐忘记过去。有些人评论:不该失忆的,应该让她在愧疚中度过一生。
可我想,这是导演在提醒我们,罪魁祸首难道只有布莱恩尼吗?
虚荣的罗拉,真正的“色魔”,带有歧视眼光的贵族们,他们不曾愧疚、从未得到惩罚、甚至过得安逸富有。那真正的罪魁祸首——战争,让无数年轻的生命瞬间消失,让无数的爱在战火中分离,却让狡猾的人坐收渔翁之利。
到底什么是真正罪?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在这错综复杂的世界里,尤其是在无情冷酷的战火中,你所看到的有血有肉的厮杀可能是正义,而那些觥筹交错的绅士却大可是罪恶;暧昧露骨的表白或许是单纯,幼稚自私的指控却可能是原罪。
到底什么是爱?这部电影说:是那些感动的、期待的、信仰的、温暖的,更是那些在黑暗中熠熠生辉的、在喧嚣中安静祥和的、在战争中奉为支柱的。
真正的爱与罪,通过《赎罪》中一个个精致的镜头和光影,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何止对爱情的唏嘘,更有对时代的感叹和反思。
向经典致敬!
http://www.dxsbao.com/art/1566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