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唐代诗人李白曾以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美丽的诗句。王昭君相传有“落雁”之美貌,她与匈奴和亲的故事也流传甚远。
相传,王昭君死后葬于漠北(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呼和浩特”在蒙语中是“青色之城”的意思,所以昭君墓也被称作青冢。
由于呼和浩特的地理位置与古代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中记载的昭君墓位置相接近,故而被认为是昭君墓的所在地。时至今日,当地纪念王昭君的传统依然留存,而纪念她的形式从过去的庙会演变成大型文化纪念活动。
2016年7月8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 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开幕。就在持续两个月的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即将落下帷幕之际,2016年9月23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在朔州召开了首届昭君文化研讨会。
在这次会议上,山西省朔州市贾庄乡的党委书记齐宏亮认定:昭君墓应该在青钟村,而且证据充分。
山西朔州为何要召开“昭君文化研讨会”?齐宏亮为何认定昭君墓在青钟村?
十几座“昭君墓”,谁真谁假?
出生于西汉蜀郡秭归(今湖北兴山县)的王昭君本为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被其兄长郅支单于打败后南迁至长城外,与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王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友好往来达半个多世纪。
据古代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记载,王昭君死后葬于汉朝时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昭君墓亦被称为“青冢”。
“青冢”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牧《青冢》的一条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名青冢。昭君墓是后人追慕和纪念王昭君的遗迹。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检索后发现,现存较为出名的“昭君墓”包括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呼和浩特市东郊八拜乡昭君墓、土默特左旗朱堡昭君墓、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坟、包头市昭君坟等等。
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
目前,规模最大的昭君墓是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的大黑河南岸。
呼和浩特昭君墓官网“昭君博物院”公开信息显示,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也叫呼和浩特王昭君墓、内蒙古昭君墓、呼和浩特昭君青冢,该处文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呼和浩特市王昭君墓”位列其中。
《中国旅游报》在介绍呼和浩特昭君墓时写道,“昭君墓,蒙古语称为特木尔乌儿虎,意为‘铁垒’;文献记载亦称青冢,从唐代开始有明确记载。据考证,它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高达33米,底面积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此外,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坟位于达拉特旗昭君坟乡二沟湾北侧,濒临黄河,2007年被列为鄂尔多斯市文物保护单位。
再如包头市昭君坟。据包头市政府官网介绍,包头市的昭君坟位于包头黄河段南面,托克托县西北,长约5米,宽约2米,高于黄河70米。
该官网资料称,王昭君埋葬于此,原因一是汉代昭君坟是河阴县治所,是王昭君出塞必经之路;二是人们认为王昭君死后必回故土,过了黄河是中原王朝故地,埋在此如叶落归根;三是唐代诗人杜牧《青冢诗》写:“青冢前头陇水流”,正与昭君坟地缘相符。
内蒙古新闻网报道称,截至2014年4月,在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有十几座“昭君墓”,但是由于尚未进行考古发掘,还无法确定埋葬昭君的具体地点。
昭君墓在山西朔州青钟村?
上文提及的“昭君墓”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然而,在距离呼和浩特600里外的山西朔州青钟村也存在着一座“昭君墓”。
相较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呼和浩特昭君墓,山西朔州青钟村昭君墓则略显“低调”。朔州昭君墓位于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青钟村北,是一座大型封土堆。当地村民在接受《山西日报》采访时表示,每年清明节临近,附近村民便会去封土堆前祭祀。
澎湃新闻注意到,关于朔州昭君墓的报道鲜见报端。从2013年到2016年,只有6篇左右相关报道,报道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通过古人留存下来的文字记载中的地名、方向、距离等空间特征来论证昭君墓位于朔州。
譬如,据《山西日报》报道,2013年9月2日,晋蒙首届昭君文化研讨会在朔州市青钟村举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昭君文化研究会和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就昭君文化进行探讨交流。
在此次研讨会上,时任内蒙古昭君文化研讨会副会长的张茂林在实地考察青钟村及听取发言意见后表示:“此墓即昭君墓的可能性极大,许多史料和考证是真实可信的。”
另据《山西晚报》2014年4月报道,在时任朔州市南榆林乡乡长齐宏亮看来,青钟村北的这座封土堆就是昭君墓。
齐宏亮指出,昭君墓在青钟村,重要的一点是《马邑县志》记录的青冢与唐代《明妃传》和《王昭君变文》记录的昭君墓的地理位置相吻合。
2016年9月23日,朔州市朔城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在朔州召开了首届昭君文化研讨会。
在这次研讨会上,现任朔州市贾庄乡党委书记的齐宏亮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再次表示:“王昭君葬在朔州市青钟村的证据充分。”
为了证实昭君墓在青钟村,齐宏亮提出了四点论据:一、根据当地县志记载,朔州青钟村的名字就是由“青塚村”演化而来,而青钟村的昭君墓,与古代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青塚”情形相符;二、出土于敦煌的唐代《王昭君变文》中记载的王昭君遗言及安葬记载表明青钟村最为符合;三、据史料记载,“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这句话也指向朔州青钟村;四、朔州青钟村昭君墓的出土文物佐证,朔州青钟村昭君墓确实是汉朝墓葬。
不过,关于“昭君墓位于朔州青钟村”的论断,目前只限于文化研讨范围,专业文物考古机构或专家并未为其背书。在山西省文物局网站上,截至2016年9月28日,尚未出现任何有关朔州昭君墓的资料及文件。
争抢昭君墓,是历史激辩还是利益之争?
与山西朔州三晋文化研究会近年来才开始讨论的“昭君墓在山西朔州青钟村”相比,内蒙古呼和浩特对于昭君墓及相关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很早就得到官方推动,明显快人一步。
澎湃新闻注意到,早在1999年,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就在当地民间的昭君庙会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时至今日,昭君文化节已举办了十七届。
据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官网“中华节庆网”报道,1999年首届昭君文化节共设10项活动,包括理论研讨、旅游文化项目、民俗文化表演、招商引资等,由于规模较小,主要活动在呼和浩特昭君墓举办。
2001年,昭君文化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100个大型民间艺术节庆活动之一。此后,随着昭君文化节的知名度、国际化程度逐渐扩大,昭君文化节为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
据公开资料,2005年举办的第六届昭君文化节吸引了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部分省市的商家投资呼和浩特,总投资额64.2亿元。同时,仅为期10天的第六届昭君文化节共接待游客31.4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达到2.35亿元。
5年后,2010年第十一届昭君文化节期间,第五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也在呼和浩特拉开帷幕。据官方统计,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参会参展国内外企业达到1600余家,参会客商8000多人,参观总人数近38万人次,总交易额25.5亿元。
不仅如此,第五届民族商品交易会下设的呼和浩特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中国(呼和浩特)光伏发电研讨会活动上,呼和浩特市共引进国内外资金360亿元人民币。
随着昭君文化节所拉动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呼和浩特昭君墓也迎来了景区面积和建筑的“升级”。
2016年5月30日,昭君旅游文化区奠基。据呼和浩特新闻网报道,昭君旅游文化区在昭君博物院的基础上继续修建,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设计,计划总投资约7亿元。
2016年7月8日,第十七届中国· 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开幕,此次昭君文化节持续至今年9月。
惹人关注的是,就在第十七届昭君文化节即将落下帷幕之际,陕西、山西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展开了关于“昭君文化”的研讨活动。
据人民网报道,2016年9月23日,2016神木县昭君文化研讨会暨内蒙古自媒体神木行活动启动仪式在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举行。
报道称,该活动是以“研讨昭君文化”为主题,活动为期三天,受邀领导、专家学者等一同出发前往陕西神木县“昭君的眼泪”——红碱淖景区,亲身感受神木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有趣的是,据《北方新报》报道,在陕西神木县境内,位于鄂尔多斯草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会处的红碱淖,是民间传说中王昭君出塞时因思念家乡回望中原,哭了七天七夜形成的湖泊。
事实上,把当地自然景观与王昭君结合起来,在陕西神木并非首次。早在2011年,神木就曾在红碱淖湖畔安放了高达18.5米的王昭君雕像。
陕西之外,山西朔州也不甘落后。
而就在陕西神木邀请领导、专家、学者等前往红碱淖的当日,山西朔州也召开首届昭君文化节,并邀请蒙内蒙古、山西、湖北三省份专家学者研讨昭君文化。研讨会前,与会专家学者们在朔州市青钟村观礼了隆重的祭祀王昭君活动。
http://www.dxsbao.com/art/133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