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吉利国际歌剧声乐大赛”是以意大利知名男高音歌唱家吉利命名,面向全世界展开的声乐大赛。
9月19日-22日,该赛在西安音乐学院完成了中国赛区的预选。中国赛区共计119位选手报名参赛,其中,男高音43人,男中音22人,男低音6人,女高音36人,女中音12人。最终,男高音陈泳汐获得金奖,另有21位选手进入中国赛区男/女声组前三。今年12月,他们将集体奔赴意大利进行国际总复赛。
获中国赛区男声组一等奖的张珂,也是获奖名单里唯一一位男低音。相较其他声部参赛的声势浩大,男低音声部不仅报名人数少,进入决赛的选手亦屈指可数。本次比赛评委之一、女高音歌唱家么红,在朋友圈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男高音一大把,男低音这个声部,严重告急!
男低音严重告急,这是一种幽默的夸大,还是一种紧迫的事实?早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
男高音也被称为“难高音”
上海乐评人顾超表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三个声部,在国内都有大量的学习者,各自也出了很多人才。相对而言,男高音站在舞台中央成为明星的可能性比较大。像帕瓦罗蒂、多明戈、卡拉雷斯、考夫曼,国际上最红的声乐明星,永远都是男高音。仔细想想会发现一个问题,男高音里所谓的“明星”是极少数的,国内现今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很高成就,能够震撼西方乐界的男高音很少,近年也就出了石倚洁一个。
顾超认为相对来说,活跃在国际舞台的男中音、男低音反而更多一些。那为什么世界顶级的男高音报酬高、地位高、名声响?因为这个行当要出一个舞台表现稳定的男高音,并不容易。相对而言,高音技术很难掌握,要出人才最难,这也是为什么男高音会被称为“难高音”。
男高音为何容易出明星?
顾超告诉记者,我们熟悉的那些歌剧作品,给了受众一个错觉,像《茶花女》、《阿依达》、《波西米亚人》、《卡门》等歌剧的男主角,均由男高音担纲。
男高音长期站在舞台中央,演白马王子或恋爱中的男主角,比较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是,业界好几十年才能出一个优秀男高音,出来了一般都会被当成宝,被世界各大剧院追逐和分享。
音域最低的男低音,挑战的也是人声的极限,难度技术和男高音一样高——你需要特殊的身体条件,保证严格的训练,才能保证最低的低频音稳定,这很难。
在传统印象中,国内唱男高音的人比较多,但其实中低音区人才的供给,是相对充足的,能够达到优秀水准,能够稳定发挥的人才也比较多。
欧美歌剧院不一定会用外来的男中低音,因为他们本土就有充足的供给,所以沈洋等人能唱到国外去,也说明了他们的优秀。
顾超认为,反过来想,这件事也可以引起大家思考,为什么大家会形成中国男低音少、男高音多的印象?
相对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当主角的剧目比较少,也没那么主流,歌剧入门者最开始一般也不会接触到这些剧目。
其实,这两个声部对歌剧做出的贡献,不亚于男高音,只不过在很多剧目中没演男主角,有时会被观众忽视。顾超建议,我们不妨借机呼吁大家去听一些男中音、男低音主演的歌剧。
比如上海歌剧院前一阵推出的《法尔斯塔夫》,在乐迷当中引起了轰动。威尔第笔下的男主角法尔斯塔夫,就是由男中音担纲,男高音只是一个小配角。
莫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都诺夫》,也是经典的男低音主打作品。这部剧里有三个重要的男低音角色,有时甚至会要求一位男低音同时分饰三个角色,难度非常大。
中国盛产男高音不准确
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男中音歌唱家王凯蔚告诉记者从本科一年级到五年级,上海音乐学院现有两百多位学声乐的学生。
每年来考学的学生情况都不一样,有时候高声部多,有时候低声部多,但基本处在比较平均的状态,高、中、低音声部都有。要说中国盛产男高音,这话不够准确。只能说中国地广人多,相对来说选择就多一些。尤其是东北、山东、湖南、四川一带,这些地方人的声音天赋似乎更好,每年报考男高音的学生也相对多。但不能说中国盛产男高音,而是学什么声部的人都有。王凯蔚进一步说,有名望者随便说一句话,会影响到很多人,她希望在这一点上不要产生误导。
王凯蔚称,男低音这个声部比较特殊。一般,声乐界最多的是女高音、男中音,这是天然声带,接下来是男高音,男低音和女低音都相对少,女低音比男低音还少。一般而言,我们所谓的“男低音”,是指偏低的男中音,真正的男低音极少。什么意思呢?就是同样一个音区,男低音发出来的音色和音量,和其他中低声部的人发出来的声音,会不一样。这种声音真的很少。
王凯蔚举例称,用中提琴来拉大提琴的音域的话,有些地方可以拉到,但出来的音色还是和大提琴不一样。大提琴拉出来的某些音域,也可以和低音提琴一样,但厚实度还是不一样。大提琴、低音提琴可以人为地造出来,但人的声部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俄罗斯、德国出了不少男低音,这和他们的饮食习惯、地理环境有关系。相对来说,偏北偏冷的地方,低声部的人才更多一点。
怎么判断一个人适合什么声部呢?在专业人耳朵里,他一张嘴,你就能听出他的音色。就像小提琴一拉,即便隔了两道幕布,你也知道它是小提琴。这都是靠音色来判断。
王凯蔚分析,男高音比较容易出名,比较容易引起观众注意,很多人都想往这个声部去发展,但你的声带决定了你的声部,不是你想唱就能胜任。就像你不能把中提琴当小提琴拉,一个道理。
声带到底长什么样?
王凯蔚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打开钢琴琴盖,你会发现,越往低音区走,钢琴的琴弦越粗越长,越往高音区走,琴弦就越细越短。声带也是如此,高音的声带较薄较短,低音的声带更厚更长。长短粗细不一,造成了音色的不同。
什么声带唱什么声部,是不能硬掰的,就像你身高175cm,不能靠鞋垫硬增到180cm。这都要看你的先天情况,再用科学的方法来挖掘,进行系统性的规范性的技术训练。有人问,西方歌剧里的男女主角大多由男女高音担当,会影响中国学生的求学愿望吗?
这就好比一个乐队,大家会一窝蜂去拉小提琴,不拉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了吗?乐队需要的是整体性,就像人有五脏六腑,每个脏器都有它的功能,缺一不可。
一部歌剧如果只有男高音,没有男中音、男低音,能唱得下去吗?只能说,具有低音声部这个声带条件的人,相对高音、中音声部的人少一些,但不能说没有。
别把男低音当“大熊猫”
王英杰是“首届吉利国际歌剧声乐大赛”的策划人之一,在向早报记者介绍比赛情况时,他坦言,男低音参赛人数少,和比赛尚举办首届有关,也和他们的宣传力度有关。
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则希望国人对中国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孰多孰少的判断,不要停留于“印象流”的判断,“男低音少,只是这次比赛而已,不是真的少。”
“中国人的嗓音尤其优秀。由于民族声乐没有中低声部,所以让人感觉男高音特别多。很长时间里,高亢嘹亮是歌唱审美的主导思想,这也鼓励了很多高声部的学习。”他说。
最后,沈洋用天津人特有的幽默呼吁,不要把男低音当“大熊猫”看待。
http://www.dxsbao.com/art/131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