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内新闻 >

【艺术修养与实践】依于心 游于艺——第四届校园民谣交流会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作者:田甜 文永艺

雨后青葱,泥土散发着清香。民谣音乐,字面意思便是民间的音乐,一定程度上可以从中窥见世道人心,反映一时的社会风尚和舆论趋向。全世界的民谣风格迥异,而甚至中国民谣可以追溯至古时的《诗经》国风部分。为了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新生老之间的交流,指引大一新生找准学习的方向,拓展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更快更好的融入大家庭,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下午16:00,在6103教室召开第四届校园民谣交流会,受邀参加交流会的是2014级优异的完满达人同时也是本院大学生艺术团B团的团长唐志皓学长。

谣于心 行于世

学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向新生介绍学院的概况,传授生活小技巧,分享学习方法,并讲述自己三年来的收获与遗憾,鼓励大一新生们努力的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发掘自己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交流会由经验分享、提问答疑和游戏互动等多个环节组成,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一次次认真的记录,一次次欢笑过后的思考,交流会不仅为新老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也让新生感受到了移通大家庭的温暖及计算机科学系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精神,更让广大新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明确的定位和目标,激励他们为成长为优秀的大学生而努力奋斗。

DSC_1071.jpg

音于耳 情于感

清风徐徐,一群志同道合的民谣爱好者正交流着自己的想法,怀抱吉他,且弹且唱,在自由的氛围,音乐已经说出来他们心中所想的话,无需言语,曼妙的音符在空气中传递,沟通的不止是情绪,更是灵魂的交融。文艺部部长江子豪弹唱了一首《蓝莲花》,让人感受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民谣并不复杂,之所以打动人心,就在于它的简单,返璞归真,才能触到人内心深处的柔软。

DSC_1085.jpg

艺术切磋 以声传心

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对民谣的认识,分享了自己喜爱的民谣歌曲,从一些著名的民谣创作,到一些小众清新的民谣小调,都在交流中扩宽了各自艺术视野。而无论是《玫瑰》,还是《斑马斑马》,亦或是《不想长大》这种较小众的歌曲,都是用简洁的语言和淡然的节奏打动人心。民谣都是展示一个民族的特色与文化底蕴。大家对民谣的看法多不胜数,但总有一点不变,那就是,民谣是歌手内心的声音。在交流中,同学之间也进行了吉他对唱,你一句民谣,我一句民谣,以声传心,在微风中碰撞出艺术的火花。这恰如一场心灵的洗礼,无疑也是一次艺术的升华。

DSC_1064.jpg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纵使民谣交流会结束,但民谣始终会存留在人心,传扬在移通。

计算机科学系团总支学生会

(撰稿人:田甜 摄影:文永艺)

http://www.dxsbao.com/xiaonei/789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创新创业——传统楸树苗木市场的互联网加转型升级优势

传统的苗木销售模式为集市销售、广告销售、经纪人销售等,管理模式简单,且在销售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种植信息不对称、运输成本过高等问题,制约了苗木行业的运作和林业产业的发展。项目采…… 田烨,赵畅,毛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创新创业——楸树产业链分析

涉农产业链是指与农产品(包括初级农产品、中间产品)生产加工密切相关的、由具有上下游关联关系的产业群所组成的具备特定功能的链状网络结构。这些涉农产业群按照其相关关系,可以分为…… 田烨,赵畅,毛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创新创业类——目前楸树苗木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我国对于珍贵用材树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用材部门和广大消费者迫切要求大力发展珍贵用材树种楸树。林业专家也…… 田烨,赵畅,毛婷,陈恒,田敬,王屹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创新创业论坛——新型抗逆品种的楸树苗木一体化推广与服务平台

楸树是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其材质好、用途广、价值高,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实用价值等,居百木之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田烨,赵畅,毛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创新创业论坛——新型抗逆品种的楸树苗木的目标市场

楸树是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其材质好、用途广、价值高,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实用价值等,居百木之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团队致力于解决楸树树苗由于抗逆…… 田烨,赵畅,毛婷,陈恒,田敬,王屹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党课培训有感

在习近平主席的带领下,举国上下的脱贫攻坚工作进展的如火如荼,为中华民族的小康社会目标又迈进了很大的一步。在党课学习中,我领略了非常多的杰出的共产党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私…… 田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党课培训心得

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党课培训,学习并更深入了解共产主义思想。通过老党员们绘声绘色的讲解,使得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有了更实际的领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 田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党课实践培训——记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

在讲解员的讲解中,我们知道了,当时随着华北人民野战军在第一野战军配合下解放了阎锡山盘踞的太原,胡宗南判断华北野战军会将主力部队调往西北,便决定在此之前进行战略撤退。他企图在…… 田烨马善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最新发布

【志愿服务】润物之声 衣暖人心——计算机科学系移通学子在行动之整理爱心服装
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天,是一个多么美丽而温暖的季节啊,在这个季节李,百花纷纷绽放,而让人感到温暖的却是一直进行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们。无论春夏秋冬,他们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做出自己 …
【志愿服务】挑战自我,为未来储存梦想——计算机科学系市民学校之杨柳街第43期
昨日还是阴雨绵绵,今日便阳光明媚了起来,2018年四月的第一天就如此美好,让人不禁对未来的日子更加期待了,而在这如此美好的天气里,小e们依旧身着红马甲,来到了北门社区市民学校草花街,希望能够再次陪伴孩子 …
【院系风采】与健康相伴 生活更精彩——2016级软件工程08班新学期主题班会
春季正值流感多发季节,而对于每个同学来说身体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处于大二下学期,迷迷糊糊的我们也会面临一系列关于未来的问题,同时又需要去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因此,2018年3月28日星期三,2016级软件工程0 …
【院系风采】青葱岁月 共度光阴——记2017级软件工程10班3月主题班会
青葱岁月,青涩中漾着一抹纯白,纯洁中蕴着一靥轻愁。稍纵即逝的岁月流光在俯仰之一刹那,呼吸之一瞬间,记录了成长的历程。2018年3月29日下午16:30分,2017级软件工程10班的全体成员在班长章均龙的带领下,一同 …
【志愿服务】微笑,阳光般暖人心——计算机科学系暖心工程之“圆梦微心愿”第113期
2018年4月1日下午2:00,“青春在行动·圆梦微心愿”关爱城区孤寡老人专项服务支队的志愿者们准时集合,相约同行。蒙蒙细雨之后,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趁着阳光正好,志愿者们陪伴着和蔼可亲的陈奶奶和聪明 …
【社团活动】“新‘声’嘹亮 携‘音’共聚”——记计算机科学系第五届学生干部奇葩说
做人该不该省钱?2018年3月30日16时30分,计算机科学系团总支的干部们卸下了平日里的严肃表情,用格外活泼的状态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奇葩说。本次辩论赛是计算机科学系所举办的第五届学生干部奇葩说, …
【志愿服务】缅怀革命烈士·传承革命精神——计算机科学系移通学子在行动之清明祭扫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怀念亲人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不会忘记数百年来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曾把鲜血洒在人民解放道路上的英雄们。为发扬革命 …
【院系风采】践行雷锋精神 热烈期待前行——2017计算机科学系软件工程12班3月主题班会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虽然时代在不断变化,但雷锋精神传承至今。只要人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雷锋精神就时刻在我们身边。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践行雷锋精神,热烈期待前行。2017年3月30日下午4点 …
【学长计划】学长计划·计科论坛第96期——计算机科学系宣传调研部三月主题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越来越愿意去看更富有感情色彩的话与像,直到我们愿意回归自我的生活,逐渐去发现那些值得让我们不断记住的片段和色彩。我们的科技在不断进步和演化,让我们越来越有能力去印证生活中 …
【院系风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2016级软件工程10、11、12班主题班会
“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在我看来,这句出自印度的古老谚语用来形容志愿最好不过。在学校的大小活动里,我们总能看到一个个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的忙碌身影,他们以帮助他人为己乐,以志愿者服务工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