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寻大工红色记忆,领会大工红色基因,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赴辽宁省大连市“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寒假社会实践团对孙效里教授进行了采访,听老师讲述有关大工近70载的红色路程。
孙教授1972年进入大工任教,今年67岁,党龄47年,曾获大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五一”奖章、第二届感动大工年度人物等荣誉,央广网评价孙老师“将立德树人写进生命里”。老师退休后仍然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与众多大工学子谈话,帮助他们做心灵疏导和人生指引,累计谈话1000多次。
孙老师回忆来到大工40多载的许多点滴。老师说,印象最深刻的建筑是图书馆,大型实验室和体育馆。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与三位老院长的交集:屈伯川院长的鼓励、雷天岳院长的表扬老、钱令希院长的到访。
谈到大工红色基因,孙老师带着敬意说道:“我认为对教师而言大工的红色基因就是从老一辈的院长教授身上传承下来的关爱学生,爱岗敬业,不忘教育初心的精神。”老对于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孙老师说——好好做人,好好做学问。好好做人就是做有道德的人;好好做学问就是要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奉献社会。老师也送给我们大工学子几条寄语,第一,珍惜大学的时间和资源。第二,规划好未来的路径——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第三,要懂得走上社会的底线——做人的道德底线和职业的底线。第四,不忘初心,敬畏自己的职业,敬畏自己正在做的事。
了解到大工正在筹建新的校史博物馆,孙老师热情地捐赠了自己执教生涯获得的证书,并且为自己在退休后仍然能够对学校建设有所帮助感到开心。
在采访其间,老师一直强调,希望有学生找她谈话,一个也好,只要有人听她讲,那就有价值。这应该是一位为师者的初心——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次的采访很快就结束了,但孙老师所说的不忘初心仍在耳边回荡,大工的红色基因也仍在传承,蕴藏在我们大工建筑具有故事的风景中,流淌在我们大工学子厚德笃学,自强不息的血液里。
http://www.dxsbao.com/xiaonei/768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