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运行记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所谓“课堂”、“教学”已经被新时代赋予了更多内涵。当MOOC的概念以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面目出现,逐渐风靡网络,渐成“新火燎原”之势时;一个更新的名词——“SPOC”继之出现,发展速度更为惊人,从颠覆了传统到重又融合了传统,SPOC无愧一股始于传统,承于慕课,最终又将两者结合的“新新之火”。
为深入探究华农SPOC的要义和运行,教学信息中心记者采访了多名SPOC建设教师。在采访过程中,这一新型课堂的面貌逐渐清晰,魅力随之凸显。
SPOC:基于MOOC的教学改革
相信大家都知道“MOOC”,但你听说过“SPOC”吗?
SPOC,是刚刚兴起的又一场学习革新。它是英文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的简称,按照字面意义理解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自2012年MOOC元年开启后,MOOC迅速在全球升温,伴随着MOOC平台、上线课程和学生注册数的巨量增长,引发了教学质量危机。于是在后MOOC时代,SPOC应运而生。
与传统“大课堂”相比,SPOC融合了线上视频教学板块;相对于纯线上教学的MOOC视频课堂,SPOC又增加了面授版块,使得课程面向的人群规模缩小,内容的专业性增强,“私人化”程度提高。由此,SPOC更像是传统课堂和MOOC课堂的结合体,在现代教学的探索中,SPOC是一项伟大的“教学创造”。
SPOC和MOOC的区别正在于学习反馈机制不同,MOOC几乎全是线上反馈,而SPOC采取线上+线下的学习互动模式。SPOC在学习反馈方面更加全面,环环把控,全程关照,
《数学建模》主讲教师李治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说道:数学建模通常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问题,难以通过MOOC线上互动得到解决,SPOC带来的线下师生互动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
打造属于华农学生的“VIP课堂”,小规模上课,是SPOC相对于SPOC的一大优势。SPOC在线上线下结合的同时,使老师能够洞悉学生的课程成绩、以往表现、个性、思维方式。
主讲《有机化学》的曹敏慧老师认为SPOC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她以自己的教学经历向“华农VIP课堂”做了生动的阐释:对待张之洞班和少数民族班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对张之洞班的线上视频增加了大幅前沿知识,而针对民族班的同学则增加基础训练和习题精讲,打造属于自己的“私人订制”。
SPOC:褪去“时尚外装”之后
SPOC又被老师学生亲切地称作“私播课”,一经问世就吸引了师生的广泛关注。广告1501的顾新宇同学说;“SPOC的概念很新,这种私人教授的小课堂很酷,很有时尚感,每年选课时都是哄抢的香饽饽。”
在风光的背后,是教师们从SPOC线上开始录制视频起,就被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生活裹挟着前进:新的教学模式带来新的教学体验,需要适应和改变。
谈及SPOC时,李慧慧老师把《无机化学》的SPOC课程动情地比做自己亲生的小孩,回想自己这几年在上面的投入和付出,实在心绪难平。她幽默地说:“《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的SPOC是王运老师从无到有一手创建的,考虑到王老师的年纪,SPOC就是他的宝贝孙子。”当褪去SPOC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华丽外衣,是教师付出心血和汗水的艰辛内核。
对于线上视屏录制的部分李慧慧记忆犹新,至今难忘冒着暑热在临时搭建的拍摄大棚里挥汗如雨,还要“强装镇定”的录制场景。作为一个女性,难免注意自己上镜的形象,每次录制前都要往脸上抹一些胭脂,“然后汗水一流就涂花了脸,还要一本正经地表演”,这让她一度崩溃。现在细细想来李慧慧忍俊不禁,“所以早期SPOC的建设条件有限,不光要克服对新模式‘心理上的排斥’,还要面临体力的挑战。”
SPOC要求老师们做到即问即答,线上既要在QQ群里解决本校同学问题又要兼顾线上讨论组,线下还要回答同学们的疑问,所以老师投入教学的精力更多。
王运老师打开自己的手机“SPOC”APP界面,线上讨论区两个弹出的红色对话框异常显眼,“老师,这个第三题怎么做啊?”“老师,直接代数还是列出三段?”王运条件反射似的迅速点进去“消灭”红框,“请稍等”,他对记者颇有些无奈地摇摇头表示,这些SPOC线上讨论区更像是一个闹钟,发出催促教师赶紧接解决的信号,“有时候我坐在马桶上都在用手机为学生解答问题”。
理学院《有机化学SPOC》教学团队的马济美老师精辟地总结说:“SPOC如同高僧点化痴人,私人订制的课堂对老师的教学要求更高,老师要投入更多精力去了解学生并用最精炼的语言让学生领悟,这无疑更考验老师的功力。”
SPOC:推动教学改革的“利器”
方红老师主讲《数学建模》多年,但对于SPOC教学,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随着教学改革深入,方老师做了很多教学改革和教学尝试。相比以前,SPOC教学需要课前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料,他还向记者展示了电脑桌面密密麻麻的“资料墙”,“SPOC带来的这种师生角色模糊化,在教授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学相长”,他提到,自己现在已经能够自由切换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了,老师在学生眼里再也没有那么“高冷”,学生也愿意把老师当朋友一样分享。
在《畜牧学概论》SPOC小班课堂上,学生们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被分配一个“关键词”,学生们以组为单位在线下进行讨论、学习与拓展,课堂上“吱吱喳喳”,热闹非凡。这是左波老师自己的“独门秘方”,他说,这种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教学生’的方式使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学效果也更好”。
SP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方式改革,推进学习方式改革,推进考核方式改革,它的本质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收获为目的。而将这种模式移植并融入到每个具体的课程,让SPOC模式真正发挥巨大的威力,正是授课教师面临的“难啃的骨头”。
师生互动最多体现在问答过程中,“疑问解答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李治老师以工学院“峰哥有约”线上直播解答微积分问题的栏目举例,强调正是受到SPOC的启发开启直播,他指出“用你们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把数学也变得有意思起来”才能一改传统课堂中,学生没有机会提问、或胆怯于提问而丧失“师生互动”的弊端。
在综合考核方面,SPOC表现出了其独特优势:相对于传统的考核,学生自由发挥的“分值”比重增大。从单一的考评方法到线上线下“随时考试”的模式转变背后,凸显的是教学理念的巨大变革。左波老师对SPOC这种新的课程形式的出现表示欣慰:“SPOC的考核方式使同学们面临综合性挑战,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得课课准备,时时学习。”
SPOC: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2017年是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年,在这一年,SPOC作为弘扬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SPOC以学生收获为中心的宗旨,意味着更多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师生互动和更多的学生讲堂。
《数学建模》SPOC教学团队李治老师提出,在SPOC课程中学生可以把握自己的节奏来学习,可以随时暂停视频,查阅笔记和资料、及时复习。他比喻说:“SPOC的线上课程就像学生的私人家教,课前预习可以让你提前温习好知识点,课后不懂还可以反复观看,一课多用。”
在《无极化学与分析》SPOC的线下讨论课,学生主导课堂。主讲老师李慧慧静静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她表示,整个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学生是“主讲人”,老师是“主导人”。讲座上放着一个抽签纸箱,十个同学围成一圈簌簌地掏出“自家”的号牌。这是课前李老师精心准备的十个问题供大家讨论,全班分为十组,每小组都有团队的汇报人,每一组都要在课堂结合线上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并答疑。参与抽签的李同学看了一眼自己的号牌:“是3号!”,对于这种上课模式,她表示赞许“这需要在课下花出时间与精力去准备全部讨论题,在无形中巩固了知识点,更培养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食工类1604班刘心锐同学上完一天的课,下午吃完饭,虽有些疲惫,还是早早回到寝室打开电脑,看到“最后一章”的标题才惊觉自己选的“数学文化欣赏”SPOC已经上完了,不禁怅然若失。“SPOC的学习具有计划性,《数学文化欣赏》这门SPOC把自己多年的‘懒癌’治好了”,她坦言,SPOC线上学习有“限期”,线下课堂被“翻转”,逼得她开始有节律得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每天闲下来都忍不住再听一听老师的“叨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如饮食,自己应该学会选择最合适的方法。”熊家军老师说,SPOC这种“私人定制”的做法体现出极强教学关怀,也给予同学们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摸索最为合适的学习方法。
主讲《植物学》的姚家玲老师谈及自己对SPOC的看法时说,SPOC课堂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有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更多地开始自主学习,这种精准定位、对待学生的模式具有推广性。
后记
在采访老师的过程中,不仅仅对SPOC的运行了解更加清晰,更感动和敬佩老师在建立SPOC课程中的辛勤和付出。SPOC不但是教学改革的任务,包含的更是老师对教学的责任和担当。
SPOC建设出具规模,让更多的同学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转变角色,改变学习习惯,做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真挚感谢各位为教学改革做出贡献的教师们,是老师背后的不为人知的付出浇灌出一代代的学生们。
在此,感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姚家玲,理学院王运、李慧慧、方红、曹敏惠、李治、马济美,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和动物医学院熊家军、左波等老师接受采访或提供素材。感谢为在线开放课程做出付出的教师们,感谢兢兢业业为教学付出努力的教师们!
http://www.dxsbao.com/xiaonei/735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