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与传播方式的转变,传统说教式的文化类节目逐渐不受大众青睐。在文博热、国潮风的时代洪流中,以《国家宝藏》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节目积极创新,在拥抱年轻化叙事、尝试新时代传播形式中破壁出圈,在融合与发展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国家宝藏》:“年轻的”上下五千年
《国家宝藏》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17年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该节目集结全国九大博物馆,通过演员的现场演绎与文物背后的守护人的生动讲述,再现文物的前世今生,以物载史,对话古今。
金瓯无缺,丹宸永固。在故宫六百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将叙事落脚点投注于见证了故宫六百年历史的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国宝的前世传奇从1420年万国使节齐聚紫禁城切入,郑和以不卑不亢之姿获得帖木儿帝国使者尊重的历史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开,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地见证郑和是如何开辟一条和平贸易的共赢之路。除却优秀的叙事能力外,《国家宝藏》的选曲也深耕中华传统文化。《水龙吟》《九州同》《象王行》《醉太平》……各式民族乐器演奏的一首首国风乐曲,既在潜移默化中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也在呕心沥血的编曲中对中华文化告白。
情景剧演绎的前世传奇带领观众回顾历史,而守护人的今生故事讲述则书写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内涵。以惊艳的舞台效果吸引人、用真实的守护经历打动人,《国家宝藏》将节目效果推向了新的思想高度,让观众在赏文物、鉴史实、明大道、从文物中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还能认知中华民族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
《典籍里的中国》:以典籍作舟,徜徉华夏文明长河
央视推出的宝藏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一部部典籍为切入点,让主持人撒贝宁以当代读书人的身份访问先贤,以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在舞台上生动再现历史故事中的场景。节目选取独具特色的“穿越剧”视角切入,向观众讲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亦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跌宕起伏的具象化叙事过程中,典籍中静止的文字变得鲜活,呆板的人物记录变得有血有肉。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典籍是映照中国古代王朝兴衰与历代思想文化的一面明镜,蕴含着治国理政、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的无穷智慧。《论语》《尚书》《天工开物》……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先贤的智慧与大爱在情境演绎中播种,在观众们被激活的文化基因中扎根,在后来者的传承与弘扬行动中开花。
“今人穿越到古代,看先贤如何燃万古之明灯;古人穿越到当下,看后世如何传千年之经义。”不断求索中,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启迪,找到个人、民族的根与魂。
《如果国宝会说话》:“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中宣部、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共同实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电视纪录片。该片将文物拟人,让文物开口,以精炼生动的自述或他叙讲述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致入微的特写、生动传神的动画、逗趣呆萌的配音……节目不拘泥于单一形式,让世俗眼中威严庄重的国宝“下凡”,带着其背后的深邃历史和精彩故事,来到了普罗大众的身边。
《如果国宝会说话》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忘积极创新文化的传播形式。节目跳出传统文化节目长视频的叙事逻辑,把每集时长限定在五分钟,采用短小的分集设置去适应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特征与节奏,让繁忙的现代人可以在生活的闲暇中实现“快速充电”。在节目的旁白文案撰写方面,用语不再是枯燥的历史名词的堆砌,而是以文物为主视角,与观众进行平等的对话。细心考证、大胆创新、拥抱青年文化却不落入媚俗桎梏,这部文博纪录片火爆“出圈”。
节目向观众展示了中华古国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很好地完成了文化的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件又一件推开历史窗口的国宝,让我们得以窥见前人思想活动的留痕;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细节中,让我们明己之所来,悟己之所往。
文以载道,文以铸魂。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出圈,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在与互联网的碰撞中焕发出的生机,也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思路。在文化节目的创作天地上深耕与创新,不仅是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至于湮灭于历史长河,更是为了让过去拥有未来。
文案:吴晓慧、祝锦艺、刘朵庄、肖杨、陈思彤、吴晓薇、李蕊
图源:网络
责编:韩舒溢
总编:王政淳 申瑜 曾婷
指导老师:刘翔
http://www.dxsbao.com/xiaonei/6742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