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熊思雅)11月9日至12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团支部举办了以“探寻意义,直视骄阳”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组织支部成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活动,引导支部成员深入探寻生命的意义。本次活动由支部心理委员范开娟组织开展。考虑疫情防控等因素,本次心理活动采用线上和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
9日上午范开娟通过线上通讯软件向支部成员随机分配心理活动任务。任务分为三项,分别是:活动一问卷自评,活动二视频观看和活动三心得体会撰写。问卷自评要求支部成员填写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并将问卷填写完成截图上传;视频观看要求支部成员以单人或小组形式观看“生命意义”短视频并拍照记录;心得体会撰写要求支部成员撰写50至100字的视频观后感,阐述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11位支部成员被分配到活动一。其中六位成员量表得分位于19分至25分之间,被认定为对超越自我的生存境界的认知和信念水平适中;剩余五位成员得分区间为27分至32分,对超越自我的生存境界的认知和信念水平很高。从整体数据来看,参与活动一的全部成员的自我超越意识都在中等以上水平,但其中自我超越信念最低的成员与信念最高的成员之间有13分的差距。此项活动量化了各支部成员的自我超越意识水平,使其对自身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参与活动二的成员有8位。任务视频以“既然所有生命都会死亡,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问题为导入,引起观看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视频的阐述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逐层深入。首先它指出一个普遍存在的悖论:每个人都走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上,却都离幸福越来越远。通过这一悖论将生命的意义与幸福建立联系。然后分析导致这一悖论形成的原因:人民对物质财富的追逐。最后引出生命的真正意义:实现精神的富足。
活动三共收集到八位支部成员的心得体会。各位成员就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张美怡、吴乐怡等4位支部成员都将追求精神的富足明确为生命的意义。支部成员马瑞鑫认为物质财富是获取精神财富的前提,二者不分轻重。支部成员师卓君奉行在过程中寻找生命意义的宗旨。支部成员崔有康则表达了“生命和死亡二位一体”的观点。支部成员任利巧则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各支部成员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既有共通处,又彰显独特性。
本次心理健康活动采取了多种活动形式,旨在帮助各支部成员对自身去自我中心的生存境界的认知和信念水平建立起更加直接有效的认识,引导各支部成员对生命的意义进行带有自主意识的深入思考,从而对生命的意义产生进一步的理解。支部成员通过视频学习、联系与思考、文字阐述等系列学习形式向生命的意义发出质疑并逐步迈进,探寻属于各自的答案。
http://www.dxsbao.com/xiaonei/5279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