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传承,请“内卷”起来
通讯员:袁江李雨萌黎晓慧张龙胜罗永宏
指导老师:兰浪
导语
有谜语道:“远看灯火照,近看像个庙,里头人马喊,外面哈哈笑。”可谓道出皮影精髓。昏黄灯光,一垂暮布,二胡悠悠,三弦款款,四声老腔,几竹牵动,窈窕淑女,翩翩起舞,强兵猛将,枪来剑往……古色古香的皮影曾一度辉煌,而今它又应当如何面对新时代挑战呢?
正文: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祖国的大好河山涵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巍巍文脉。纵然时光荏苒,暮去朝来,但却总也忘不了那一窗砂纸上的跃动灯影,一圈一圈,像水面的涟漪,慢慢的漾开去,经久不息。
图(1)
皮影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多彩的人物剪影,伴着地方唱腔,在白色幕布上表演人们喜爱的故事,也就成了一出戏,俗称——“皮影戏”。一套皮影,一块白布,夜幕低垂时,二胡悠悠,两手托起千秋将,灯影照亮万古人。在过去,乡村城镇里,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但在今天,皮影戏日渐式微、几乎濒临失传,其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图(2)
首先是皮影制作工序复杂,成品保存困难。皮影的制作耗费大量人力成本,对保存环境也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这对强调批量化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弱点。其次是皮影戏对外界的宣传力度不够,加之资金匮乏,导致皮影戏渐渐湮没于娱乐多元化的时代;再者,皮影戏的传承,青黄不接,急于追求时髦,反而失掉了它原本的根和魂。
如何把皮影之路越走越宽,是皮影传承人以及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就在于继承与发展的平衡。
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皮影的传承不仅要向内深入,注重活态化保护,走近传承人;还需向外拓展,走近人民群众,送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反之,如果将它束之高阁,它就只能在博物馆的展览窗中慢慢褪色,永远成为历史了。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结果,为此,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在互联网建设皮影戏的线上数据,保存其相关音频影像,为后继者提供参考。此外,还要注重传承人的专业化、人才化培养,保留皮影戏的精髓。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皮影戏想在娱乐多元化的今天发展自身,就必然离不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决战!平安京》联合北京皮影剧团,精心打造灯影戏梦系列皮肤,让绢帛上的一抹色彩,跨越千年,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又活跃在大众的视野里,受到年轻人的广泛追捧。皮影戏和“国宝热”、“诗词热”一样,它们在实践中告诉我们,借助大众传媒、重视技术创新,寻找与当代社会的契合点,做好现代化表达,是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发展的有力举措。
图(3)
抛弃传统文化的人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行走长远;但同时,没有“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传统会成为限制我们前行的枷锁。继承与创新之于皮影戏文化,就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皮影只有在传承与创新方面不断“内卷”,那灼灼光影,才会更加明亮;那悠悠老腔,才会更加悠扬。
(责任编辑:李璐瑶)
http://www.dxsbao.com/xiaonei/5277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