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人人都是防控疫情责任链上的重要一环。虽然我们的压力没有奋斗在一线的抗疫工作者们那么大,但是听过“过年不出门”、“一罩难求”等话语,想想自放假待在家里以后有多长时间没出过门。甚至,春天都来了,还没有出去看看春天的景色。面对国内疫情得以控制时,而国外却依然迅猛增长,你的“心”还好吗?是否变得不知所措,焦虑不已,添了些恐慌和害怕?为此,3月6日15:00,通识课教学部杨晓玲老师采取QQ群课堂直播方式,与大家一起来谈心。
首先,杨老师从媒体角度进行梳理整个事件,查阅资料追随到病毒的首次“现身”,并以非常迅猛的速度扩大到全国。感谢武汉人民,进行自我封锁,全国各地医护工作者纷纷请战,赴往一线,与病毒对抗。经过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利用几天时间迅速建起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史上第一次没有观众的元宵晚会。此次疫情被称为国际公共紧急事件以后,这意味着什么?对中国又有什么影响?对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影响?
此次的疫情有很多不确定性,它是什么?怎么传播?谁易感?如何预防?如何治疗?生病了怎么办?人们对这种不确定性的事物更感到焦虑和恐慌,这是极自然的事,有人认为危机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会带来糟糕的情绪,并不仅仅是这些,它还会给大家带来一次沉淀后的崛起,也会催生新生事物,提高文明水平等。
接着杨老师从心理应激角度进行分析,对待同一件事,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做出的反应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对事件觉察与认知评价、心里预防机制、生理中介机制不同,所以观点不同。而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应激源、认知评价、个性特征、身体素质、应对能力、社会支持系统。其中内在影响占主导地位,所以心态取决于自己。
那么我们将如何去正确面对。其一,获得权威的信息源,学会与信息相处,独立思考,不信谣,避免信息过载引发的心理负担。其二,远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其三,觉察负情绪下的心理及行为活动,在允许的前提下,及时自我抽离与调整。其四,调整认知,“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更重要的是采取积极的行为模式适应疫情中的生活,保持生活的稳定感。
疫情期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战士,时刻要有坚定必胜的决心,要保持平和理性心态去面对疫情,学会与新冠病毒共处,不要恐慌,不要惧怕。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守护好自己以及他人的健康。春天都来了,抗“疫”战的胜利还会远吗?
(撰稿:刘心如摄影:三达书院)
http://www.dxsbao.com/xiaonei/2575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