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第一次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 《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方言在电影中运用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融入到电影中,并获得观众的喜爱。中国最早的方言电影,是1963年出品的四川方言电影《抓壮丁》。10月17日21:00在三达书院行空间,我们有幸邀请到通识课教学部贾云霞老师,带领大家探索方言电影的奥秘。
此次沙龙活动从贾老师播放的一首方言歌曲《山西哩方言叫晋语》中拉开序幕。贾老师讲到:“语言将我们分为不同的人,说相同语言的人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个集体。当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我们会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然而国家为我们统一了语言,形成普通话,并开始逐步推广。而电影中的方言超越自身价值,成为一种符号意义。”
方言电影的角度更加平民化,表现的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体现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性情和趣味。电影中运用方言的作用共体现三点:第一体现本地文化特色,反映人物性格特征。《上车,走吧》这部极富生活化的电影中,两个人同时从小山村走出来去往北京却发现现实与其憧憬的蓝图格格不入,面对这种情况,一个人选择进入主流社会,努力同化自己的思想和认知,而另一个人选择保持自己的初心回到村庄。第二增强喜剧效果,更具感染力。比如《疯狂的石头》中,那句“顶你个肺啊”,这句台词增强了影片中喜剧效果,引起了观众在观看时的共鸣和亲切感。方言电影以自身独特的话语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但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方言电影提出过担心和质疑,从传播本身特质分析出发,应该客观还原其本来面目,从而探索方言电影如何能取得优化途径。电影中运用方言要结合社会文化风情,地域文化风情以及角色身份形象的设计,切勿弄巧成拙。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悄然流逝。本期的活“九”见慢慢接近尾声,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态,运用到电影中承载的功能以及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方言电影的出现打破了原有普通话电影一统天下的局面,成为电影的有益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沙龙活动加强了同学们对电影的了解,在切身融入到活动现场感受电影艺术熏陶的同时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让自己的文化素养行远升高。
(撰稿:刘心如 摄影:三达书院)
http://www.dxsbao.com/xiaonei/2449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