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栎,1981年生,辽宁省沈阳人。吉林大学考古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香港新鸿基基金赴德国图宾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1-20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室,担任助理研究员,在新疆甘肃河南湖北等地发掘和研究工作。2014-至今在洛师。2015年获得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学术外译”。同年,由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公元前三千纪两河北部丧葬习俗研究》。代表作:2015年《东南文化》,《考古学定位问题的反思》。2017年,《考古》第1期,《偃师商城遗址的几种丧葬习俗》。2017年,《江汉考古》第五期,《文化冲突论视角下二里头文化城址的变迁》。2017年《南方文物》第2期,《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省思》。
导语:同学们对考古学的认知是否还停留在《鬼吹灯》、《盗墓笔记》等虚拟文学所描绘的千奇百怪、惊险刺激的世界之中?对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认知是否还停留在字面意思,认为此专业是出路不佳的冷门专业?事实上,许多人对这些问题都不甚了解。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桑栎老师,请她来为我们拨开迷雾,指点迷津,帮助我们得到更好的认识。
一、 前几天您作为正式代表应邀参加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考古学大会,有何收获?
这是一个纯学术的会议,包括多场学术演讲。学术研究和讨论虽位于第一,但考古的相关机构、个人和高校的各相关方都来参加了这次盛会。比如与会代表虽有360多人,但光临大会的却有上千人之多,包括研究生、外国学者和主流媒体的记者朋友。在这样的融合和交流中确实令人收获不小,在学术方面像打开了一扇窗,发现了很多问题,可以在今后继续促进学界和学科的长远发展。当然,还有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关注学生成长、结合专业课程的设置等,这些都有利于考古、文博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 您在中国学习了传统考古,后来又去德国继续深造。您认为中国和欧洲在考古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点吗?
中国的考古学引进于西方,在传统和基本理论上面是相通的,没有大的差别,但两者在实际应用层面还是有区别的。我们长期以来基建考古较多,以中原地区为主的土遗址占多数。而西方大多为硬遗址,以主动发掘为主。我们学习和接触的更多的是中国考古,外国考古是在近几年考古“走出去”的势头下渐渐兴起的。欧洲人想追溯自己的祖先甚至要到西亚去寻找,而我们的祖先就在东亚,就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古今重叠,所以在中国做考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 中国考古在短短的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是什么原因呢?
一方面,考古学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后,考古学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多学科合作以及与欧美学者的交流越加频繁。考古学既有历史学的基础,同时与自然科学紧密结合。新世纪以后,中国考古学作为一个文化的名片,得到了总理和总书记大力支持,地方政府也密切协调和资助,而文化遗产保护也有利于发展地方民生、搞活地方经济作业。
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上的。像夏鼐、石兴邦、李济、苏秉琦和张忠培先生,这些学界的先驱智者,还有做实际工作的人,他们都秉承着一种精神。考古并不能给个人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他们完全以一种精神为支撑,沉醉于这门学科和它的相关研究。高尚的情操,值得在全社会倡导并发扬光大。因此,考古是具有正能量的,能带动大众关注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价值观,这一点也从侧面体现了这个学科的巨大魅力。人们不光知道那些流量明星,也要知道张忠培、夏鼐先生等这样考古学大家。
四、 请问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您有什么特别难忘的经历或者感想吗?
田野发掘让人难忘的事情数不胜数,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叙利亚的发掘。当时叙利亚正值总统连任选举,有政府的反对派在活动,因此非常不安全。我们在大马士革周围的一个叫拉卡的村子进行发掘,现在这个村子已经变为一片废墟,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一直在进行拉锯战。撒比·阿博亚特遗址是新石器时期哈拉夫彩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遗址,就像我们的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一样重要,可惜它现在已经完全被毁掉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和平,我们考古人不但专注于过去,也应对现实、对社会有份责任,这种人文关怀是人文学者应该抱有的。叙利亚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但是这里的人们非常善良、勤劳。无论在哪发掘,我们考古人都能与当地人产生深厚的情谊,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这个事情也体现了做考古要能走向危险地带,走向学生,走向大众之中。
五、 请问您对18级新生们有哪些建议?
文博专业是考古学发展和转型的产物,是新时代的方向标。考古是面向过去,而文博则是面向未来。我希望同学们对我们的专业定位一定要有所了解,知道在学习什么样知识,要构建什么样的体系,将面向什么群体,在职业选择和考研方面都有什么方向适合自己。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将从事的工作对象多元化,考研能考取专硕的同时,争取考上一流学科的学术硕士。以去年14级毕业生为例,基本实现了近1/2考研,1/2工作,这样的专业出路在整个学校范围内也非常可喜,是我们值得自豪的事情。其中有两位同学获得考取武汉大学考古学硕士第一名、郑州大学总成绩第一名的成绩,与985、211、双一流的学校相比,我们的学生应该自信起来。另外,如今的媒体、出版社及文化机构等都有与文博专业相对应的位置,所以你们的职业前景是一片大好的。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广泛选择,重点培养,争取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也需要专业的学习和积累,否则将无法胜任今后的工作。文博专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时间,有成熟的基础。虽然我校的文博专业才刚兴建,但正值国家对考古成果转化的重视和支持,加之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此时的形势非常乐观。
六,在发掘工作时难免会遇到墓葬或者人骨,请问您是如何克服在考古工作中诸如此类的禁忌心理的呢?
面对墓葬发掘,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人骨,遗址中也会有动物骨骼和墓葬的出现。但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一定要有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坚守职业精神,回归科学本位,然后理性的面对。以考古、文博为职业不完全是浪漫的,它也有另外一面。有时候需要我们克服困难,有时候还很枯燥,也会有风险,所以我们专业会在课后和实习期间给同学们充分的机会去接触这些。仅洛阳地区的考古资源就异常丰富,国家级和省级国保单位众多。同学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结合考古发掘现场和实际发掘修复等具体工作,渐渐就会破除这些误解和心理了。
结语: “手铲释天书”,用双手和手上的工具在地层中寻找逝去的记忆,揭开古代社会的“面纱”,考古学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或因奇妙,或因变化,或因冒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向它靠拢,一起来解答这本厚重的无字天书。文博专业也在新媒体时代的浪潮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让我们携手发现历史,创造未来,在前行中不断提升,在认知中继续思考!
http://www.dxsbao.com/xiaonei/1452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