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为传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西南石油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一次以“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此次暑期实践的目的地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8月15日,实践队在队长郭小萍的带领下踏上了寻红色记忆之旅。
16日,队员们来到了位于西昌市东南郊的泸山北坡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于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是一座中国民族学专题博物馆,不仅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历史悠久的民族
16日上午,实践队走进了博物馆,就如走进了凉山彝族历史的一页,这里的实物、图片都是历史的活教材。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凉山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凉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其历史是以彝族为主体,并包括汉、藏、傣、蒙古等民族在内共同发展的历史。凉山彝族千百年来在这片富有古老文化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具有凉山自然封闭形态的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队员们仔细观赏展品,学习彝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
下午,队员们来到另一个展厅,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制度,并发现彝族历史上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直至1956年民主改革,这种制度才结束。在展览厅的一副图画前,讲解员向我们介绍了凉山彝族在红军长征时期的“彝海结盟”事件(红军先遣队刘伯承与彝族首领于彝海边举行结盟仪式,达成共识)。
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
17日,实践队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观瞻了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学习他们不怕牺牲、勇者无畏的精神。此碑是为了让人们永久铭记在抗日战争中捐躯的英雄而建,碑高八米,碑身上刻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这座碑并不华丽,它看起来很朴实,但它代表的却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因为这些为祖国无私奉献的英雄,中国获得了抗战的胜利,赶走了侵略者,保卫了我们的祖国。纪念碑前,队员们神色庄重,满怀敬仰。这里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还采访到一名老红军,他说道:“抗战胜利已经有61年了,但过往与队友为国抗战的一幕幕还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爱我的祖国,希望抗战精神能永远的传承下去。”
历时3天的“寻红色记忆,缅革命先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在西昌留下的记忆会长存心中。作为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队员认真听讲解
博物馆前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8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