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扶贫攻坚 传播力量”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继续开展贫困户走访调查工作。队员们开始在行走中熟悉起南阳乡的澄澈天空和淡雅荷香,对扶贫政策和扶贫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贫困户家中,队员们了解了他们过去的困难处境,看到了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从中真切感受到扶贫工作给他们贫苦生活带来的曙光。
光伏发电,助力脱贫
罗城走访小组在村支书王明忠和蹲点干部叶存忠的带领下,对罗城村五户贫困户进行了详实的调查记录。走访过程中,服务队发现罗城村的产业扶贫项目初显成效,集中式光伏扶贫部分项目已投入运营,而该项目正式并网后将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扶贫效益。王义财是供电公司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之一,家里共4口人,王义财本人在外地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他的妻子和14岁的女儿都存在智力障碍,9岁的儿子在读小学,不幸使这个家庭苦不堪言。在“保障扶贫”和“教育扶贫”的支持下,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智力正常的儿子也接受到了教育。同时,村里还帮他们翻新改造了厨房,把“安居扶贫”落到实处。正是因为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王义财家的生活情况已经逐渐改善。
扶贫车间,就业脱贫
在护岭村小组走访的第一家贫困户中,由于父亲不幸去世,刚上一年级的徐霞成为这一家名义上的户主,而徐霞的母亲则独自承担起了抚养儿女的重任。徐霞的母亲告诉服务队,在乡镇府“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不光孩子上学免去了学费,她自己从去年起也被安排在护岭村扶贫车间工作,家庭情况逐渐好转。谈起扶贫车间,徐霞母亲眉宇之间尽显喜悦,她除去每月低保补助外,还能在扶贫车间挣上近千元。由于车间离家不远,现在既能务工增收,又能持家、照顾孩子,生活信心足了,脱贫致富更有了奔头。
据扶贫专干王海林介绍,扶贫车间属于产业扶贫项目,主要安排贫困户在车间进行伞具制作,其成品将由对接企业安排出口。服务队来到设立在何家新村老年活动中心的扶贫车间时,车间的工作人员正熟练地对伞布进行缝制。缝制作为伞具制作中相对复杂的工序被分配给年纪相对较小的村民,而像把伞布安装在骨架上这类简单的工序则由一位年纪较大的阿婆负责。车间内干净敞亮,服务队成员在参观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乡镇府对贫困户扶贫的用心。几位在岗的村民也均表示扶贫车间激发了他们的脱贫志向,每月稳定的收入也让他们对生活愈发充满信心。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通过两天的实地走访,服务队发现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家庭情况不一而足。而南阳乡的 “扶贫车间”有效解决了护岭村留守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题,增强了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为贫困户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岗位,真正做到了照顾家庭、干农活与上班挣钱“三不误”,使其成为一项重要的精准脱贫手段。而要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对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更应该“脱贫不脱政策”,保持持续性的帮扶手段和帮扶政策,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文/图 余向屿 梁民达编辑/江西师范大学团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28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