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作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者悠久的历史,传颂着它的人千千万万。在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社会经济大潮中时,关注古典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义务有责任去学习它。2018年7月11日,浙江理工大学文化实践队来到了位于山塘景区的山塘昆剧院,认真跟老师学习了昆曲的唱腔和动作,感受昆剧的魅力。
学昆剧祛世俗浮躁
一大早文化实践队出发前往山塘昆剧院学习体验昆剧。主要针对学习的是《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一句台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每一个音调,每一丝语气都深有讲究。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台词,却深藏着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苦练,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之后成员们穿上了戏服,进一步学习了昆剧中的一些动作。台上短暂的几秒过场,可能需要演员们反复推敲揣摩,才能真正将昆剧中的那一份情感传递给观众。
“昆曲就像一直悠然神往却又不能谋面的一朵奇花,突然穿越几百年的时空猛然盛放在眼前,这种惊喜兼职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不知道这是哪位大师曾讲过的话,但这句话传递的真理同学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家真心愿意感受体会昆曲的魅力,同时也十分感谢珍惜老师的热情付出与劳动。
(陆老师讲解昆曲基础知识)
(文化实践队成员学习昆曲)
访名家识昆曲传承
下午,为了从不同角度了解到昆曲,在学习结束后,文化实践队对老师进行了简单的采访。据老师讲述,她从小学习京剧,在71年全国招生招进苏州市京剧团,后来因为南京昆剧院缺少中坚力量而调到昆剧院开始接触昆剧,也因为这次机缘巧合,她一点点从头学习昆剧,慢慢的发现了昆剧的魅力,从而为之着迷,今年已经六十多岁的她依然站在舞台上表演并未培养年轻血液尽她的一份力。当谈到昆剧的传承与创新的时候,老师开始了侃侃而谈,一开始昆剧并不流行,都是“以苏养昆”,一直到了2001年,昆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才慢慢走入大众视野,从而慢慢地被更多人所熟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老师说,现在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昆曲的选修课,在大学里演出时学生们都听得非常投入认真,还有很多人回来找她学习昆曲,一开始只是想学一段,但在接触学习之后越来越被昆曲所吸引,从而不由自主的越学越多,越学越深入。至于创新,老师表示自己非常感谢白先勇策划了《青春版牡丹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昆曲,而她自己在日常表演时也会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唱腔加入到演出中,但在教授学生时她还是会传授最正宗的昆曲,这不仅仅是因为改编需要许多名家一起努力才能完成,更是因为传统昆曲它自身细节处的优雅细腻,值得大家一代代传承和发展。
(采访昆曲演员)
越接触越发掘昆曲的魅力,六百年来昆剧已深入国人的灵魂,或许有一天那些人、那些事都会被淡忘,但文化精髓却得以永久的保存下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文/王悦、许雨婷 图/蔡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23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