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全民急救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十堰,襄阳两地进行了为期20天的急救知识培训。20余天,在学校,监狱,社区,工厂,环保局为处在危害一线的市民和人群带去了急救知识。
在胸外按压演示中,队员将两臂伸直,两只手相向而扣,一手五指分别扣在另一只指缝间,突出掌部,在胸腺中心位置进行按压。现场让在场人员一起模仿,并走下台一一为大家纠正动作。在场学习的部分市民认真的做了笔记。
理论讲解结束后,在队员们的指导下,进行分组练习,井然有序地对着人体模型模拟开始了练习。“对,肩部、肘部和掌部呈一条直线,垂直用力按压胸廓,有节奏地数30下之后,口对口吹两口气。”急救队员耐心地教学,让有一旁的观众也有了自信,手部动作愈发规范。“手把手学习心肺复苏还是头一回,别说,做完一个周期的按压还真有点累。”一位姓李的市民一边抹去额头上的汗珠,一边感慨。整场活动气氛和谐,学习效果良好,参训人员对活动评价很高。
据悉,中国心脏猝死人数每年达到54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而60%以上的猝死者都发生在医院之外。“救还是不救”这一困扰始终存在,“会不会带来麻烦”也是阻碍不少人施救的心理顾虑与担忧。但经无数例证,在患者心脏骤停后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生命被成功挽救的不胜枚举,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能的功劳不言而喻。
队员培训时强调,与时间抢生命是国内外通行的法则。参加急救的不一定是医生,所有掌握急救技能的“第一目击者”都可以对患者施救,这是一个紧急避险的措施,不施救危害更大。在心脏骤停后一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高达90%,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可能有半数被救活,所以把握“黄金4分钟”,也是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体现。
专家指出,积极施救不仅是献爱心,更是每个人的义务与责任。在施救过程中,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采取紧急避险措施是合乎情理的行为。“举例说,如果你碰到一个人头破血流需要包扎,十分紧急,相信很多人都会帮忙包扎,并不会冷眼旁观等着医生救援。其实包扎和心肺复苏是一样的,都是对遭遇突发意外人员施救,不论医务人员还是普通人,只要掌握施救技能,就应该伸出援手。”不过紧急施救虽然没有社会危害性,但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为避免纠纷,最好在施救时有其他人员佐证,作为自我保护。
除了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外,队员还有针对性地讲解了夏季防中暑的急救措施,外伤出血的止血包扎,实践队的指导老师周老师表示:“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希望以此活动为契机,唤醒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急救的队伍中来。在今后,多多学习急救知识,增强急救技能,在突发危机、危急情况下,能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营救和救助他人,化解危机。”
一位姓李的市民说:“此前也曾开展过多次医学知识培训与讲座,大多针对季节性流行疾病或日常卫生方面的知识进行宣讲。像这次手把手进行教学,利用人体模型操作练习的培训实为首例。通过急救知识的培训和现场模拟实战的演练,有效地提高了监区现场急救处置能力,为降低狱内服刑人员病死率和保障服刑人员生命权益提供了现实支撑。“
这次活动为十堰和襄阳的部分市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培养第一目击者技能,无论对于社区群众,还是对于服刑人员,挽救濒危生命的意义同样重要。”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书记张秋莉在活动结束时说。“此次实践活动,利用我们医学生的专长,活动形式采用理论+操作模式,选取的对象也别具一格,特别7月8日为监狱内的狱警和服刑人员进行一场培训,使他们掌握急救技能后,更好地服务周围患者;服刑人员刑释后,还可以服务家人、服务社会。”
张书记希望,此次培训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我们学院将组建一支专门的医疗急救小分队,定期向社会上有急救知识需求的市民展开培训,进一步拓展培训范围,普及医疗知识,极力增强市民的疾病预防意识,自觉参与到急救中来,力争做到全民皆急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0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