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网络世界迅速发展,传统纸媒受到了强烈冲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与此同时,微博、微信以及各报刊APP等成为了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曾让报刊媒介引以为傲的快新闻已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打造网络时代下的“慢新闻”,让慢成为纸媒的优势,将是纸媒突破困境的一条僻径。
快的泛滥,让慢出现了生机
“快”这个字在互联网构建的高效率世界中被越来越多的提及。随着中国高端智能领域的不断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生活节奏似乎成为了全社会的追求,而这一思维也渗透到了新闻领域。时效性一直是新闻媒体发展中必须要贯彻的原则,在新闻业发展最快的近150年间,新闻人对新闻时效性的追究近乎疯狂,同时也愈发极致。不少记者为了采写最快速的新闻消息,提前布点,尽可能地节省传送过程之间的时间。
这样的做法在纸媒兴盛的时代足够保证新闻的时效性,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发展与成熟,受众对“新闻之快”的追求似乎变得没有止境。受众迫切想知道身边甚至离自己很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一些事件,快新闻在物质基础和传播受众都成熟的条件下,以逐渐脱轨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时效性是新闻特性之一,但在这之外,新闻还具有真实性、显著性等一系列必备特性,而快新闻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权衡好多者之间的关系。话题热度超高的中国留日女大学生江歌被杀案于前日在日本开庭,不出所料,各大媒体纷纷前往日本前线进行审判的实时跟踪。这本来是一次很积极的国内新闻报道,但当出镜记者开始进行案件报道的时候,仿佛一块完美无缺的光境被从中打破一般,受众对于这次的快新闻呈现出一种合理的反感。于是这也是快的泛滥的滥觞。
在简短的报道过程中,沈阳晚报的一名女记者从一开始,就言辞吞吐不清,其中甚至出现不清楚语句、字词的情况,并且全程无法脱稿,始终面向笔记本对受众“背诵”新闻稿。不少网友在关注案件的同时也对记者的不职业行为做出了谴责,网友@愁思暗暗难重逢在微博下评论到:“听得我着急,听她说话,心累。”另一位网友@半生不熟de好友则不仅仅停在了语言方面,而质疑其专业素养:“能否把文稿组织一下?记者应该保持中立,对刘鑫的描述是有某种立场吗?”这其中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事件本质的暴露由于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从而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普遍的规律在快新闻之中显而易见。
快新闻在追求快速报道的同时,对于真相调查所花费的时间则不断减少。前段时间薛之谦与李雨桐的分手纠纷引起了娱乐圈及八卦受众的强烈关注,在整个事件中,两个人每隔几天便会放出重磅的“炸弹”,而新浪娱乐则会在消息放出后第一时间做出娱乐新闻,对各自发出的消息进行报道和解读。每一次事件的反转,每一次反转的报道都显得如此即时但又缺乏整理信息过后的准确判断,这让不少受众至今在谈到这件事的时候依旧不清楚其由来。
这正是快新闻时代下自媒体新闻的一个通病。移动互联终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变得更为便捷和迅速,但是受众在传统媒体影响力日趋下降的情况下,只能服从于社交媒体恣意蔓延的谣言、立场或刻板成见,再来做出自我判断。快新闻中时效性和速度的提高,所带来的则是新闻最本质的真实性,记者的专业性的地位逐渐下降。快新闻在这方面的缺失,给了没落良久的慢新闻逆势而行的一条缝隙。
给真相一点儿时间
在各类“话题”、“网红”层出不穷的时代,新闻媒体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反而成了具有最大价值的东西。盲目迎合受众的情绪与心理的“后真相时代”的到来,给传统主流媒体实现“浴火重生”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如何抓住机遇;在当今信息几乎一秒就能传遍全球的时代,怎样将新闻 “慢”下来;如何从社交媒体借鉴新技术手段和传播理念,是传统媒体重生必修的课题。
2015年,映象网就开辟了辟谣专栏“假装在郑州”,针对网络流传的信息进行甄别和求证。2017年6月12日,映象网“慢新闻”栏目悄然上线,并同步推出首篇稿件《朋友圈里的“丢准考证”信息 另有真相!》。每年高考之前,考生丢失准考证的消息以各种形式传播,大多民众无法核实,但出于善心,也帮着转发,警方在经过严谨的调查之后表示,这样的信息大多是诈骗信息,很有可能损失那些好心市民的利益。在快新闻时代下,映象网选择逆流而上推出“慢新闻”,获得了很高网民对此的关注度。
栏目负责人刘克军和团队一直在琢磨,如何在自媒体时代发出权威、真实的声音。“慢新闻”的上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回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克军告诉记者:“在普遍求快的新媒体时代,我们干脆反其道而行之,来个“慢新闻”。毕竟,大家都相信真相会迟到一点儿,但不会缺席。”
“慢新闻”栏目的标语是“给真相一点儿时间”,刘克军对此解释道:“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跟风,然后就是创新。每天有无数的虚假信息在流传,我们不可能逐一核实,只能挑选出那些流传最广、危害最大的信息,最后就是找线索,依靠官方媒体的身份,记者第一时间向权威部门求证,迅速成稿,给谣言和虚假信息当头一棒。”
辟谣需要及时快速,“慢二十秒新闻”也有过类似的担忧,但速度和质量确实很难同时兼顾,在这道选择题面前,该栏目选择了质量。
“真正的辟谣其实涉及很多细节,包括专业术语解释,相关部门的权威声音,权威专家的解读等等。网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既然是辟谣,三言两语不但说不清,还是不负责任,更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谣言。”刘克军告诉记者。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董广安表示:“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所有发布的信息都要符合新闻的真实性,以事实为根据,不论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一原则。”
锻造“慢新闻”,并不意味着映象网要放弃新闻的时效性,而是要在崇尚速度的同时,以更加严谨的治业态度,让事实更深入,让分析更透彻,力求还事实以真相。“慢新闻”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多方调查, 完整、深刻地揭示出原因、结果、趋势和影响, 以故事讲述的手法, 唤起受众的反思与同情。
真实返潮
“慢新闻”这种方式,还原了事实真相,将报道进行的更加深入,让网友更加真实、直观的了解事实真相。有不少媒体人看到这个新颖的栏目后纷纷表达赞赏。
为此,国内专注于媒体行业新现象的知名公众号《传媒大观察》,刊发了一篇文章《第二个以“慢新闻”为核心的新闻产品上线打造辟谣“特战队”》,赞赏了映象网为追求事件真相做出的努力。《传媒大观察》创始人薛陈子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空前容易,然而海量信息的出现,也为网络谣言的滋生创造了土壤。在这个快新闻的时代,新闻反转现象已屡见不鲜。映象网坚守在辟谣一线,以工匠精神打造《慢新闻》品牌,抽丝剥茧,揭开事实真相,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慢新闻》栏目的出现,有力的破解了目前新媒体中假新闻、模糊新闻横行的局面。映象网这一举措,完全符合上层一贯倡导的新闻舆论观,从新闻本质出发,从一个侧面找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子,是一个创新之举。
“慢新闻”是满足受众需要的一种有效方式, 媒体要发挥“把关人”的职能, 不因为追求时效而做出跟风报道、虚假报道, 以“慢新闻”的方式作出有深度、有角度、有厚度的报道, 才能实现媒介人文价值的最大化, 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媒体责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假新闻也变得越来越多,一些自媒体以传播谣言的方式获取关注度,甚至一些正规新闻媒体,也屡见刊发失实新闻,这大多常见于太过追求速度,而没有时间去探究真相。
而曾获过两次普利策新闻奖的保罗,是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他计划用十年时间,将自己的调查和亲身的所见所闻来制作当代的人类简史,在旅途中他不仅仅是记录下了当地故事,通过 “慢新闻”的方式,他还做出了很多视角独到新闻的报道,他每两周会在社交软件上发布一些深度报道,对此他表示:“我们想做的不是博客,我们要求读者有耐心,希望在看了我们的作品之后,他们能对我们所描绘的世界产生一些微妙感和共鸣。”
转瞬即逝的信息太多, 人们不会记住匆匆打造的浅层次快新闻, 只有精心打磨沉淀出新闻价值的报道才会引起大的反响和舆论, 新闻作品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时代记录才是这些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做新闻的媒体人的意义所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838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